《服装商品模块》课程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URSE DESIGN OF GARMENT COMMODITY MODULE

0

浙江理工大学 科技与艺术学院 陈 琳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服装与服饰艺术设计专业《服装商品模块》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探索与研究,从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与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在于教学实践中对《服装商品模块》四门子课程具体的理论设置、课时安排、理论实践等方面的强化,使四门子课程各有侧重,循序渐进,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因此通过《服装商品模块》课程的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服装商品模块;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8-0076-02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teaching method and content o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clothing commodity module" of clothing and clothing art design profession, carries out th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course system,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lection , prospect and so on.The papers key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crete theoretical settings, class arrangements,theoretical practi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lothing commodity module" four sub-course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make the four sub-courses have different emphases, step by step,let the students to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Therefore, through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clothing commodity module" ,optimizing the course content,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purpos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garment commodity module, practice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国内高校开设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以来,为中国纺织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国外,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最初是从工业设计划分而来,是一门涵盖了艺术设计、图案设计、面料构成、服装历史、服装心理、服装工程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型专业。

服装本身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重载体,其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演变;同时,服装也具备商品的属性,其设计、制作、销售都受到市场的影响与调控。

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是浙江丝绸工学院,是国内较早开设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其独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既延续与传承了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良传统,同时根据独立学院的自身情况进行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个性鲜明的自主办学特色之路。

一、服装商品模块课程之教学目标

服装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服装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如今服装服装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品牌建设、产业制造升级、互联网销售模式转变等一系列变化都对纺织服装行业产生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服装艺术设计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储备设计人才,不仅应当具备艺术修养,同时也应当学会以市场化、商业化的角度看待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主的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的模式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在此背景之下,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服装商品模块》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和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的学习模式,构筑多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建设梯队。

二、服装商品模块课程之课程体系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服装商品模块》课程主要包含了四门子课程:《衣生活样式调查》《商品构成与设计》《服装展示与陈列》《商品营销与策划》;涵盖了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陈列展示、销售策划的完整市场动向,子课程之间既独立授课,又相互联系,构建完整的服装商品模块课程。

三、服装商品模块课程之教学实践

(一)《衣生活样式调查》教学实践

《衣生活样式调查》课程共有32学时,分四周完成,该课程以教师理论授课和学生市场调研两部分组成。教师理论授课以教师为主体,阐述人们生活方法和服装穿着的关系、服装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手段、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内容,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结合范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分析,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市场调研则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以2-4人为一组。第一周,调查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消费群体的穿着特点、品牌风格、购买地点、购物环境等内容;第二周,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品牌在风格、色彩、面料、造型、单品比例、店面展示陈列等方面的特点;第三周,根据市场调研所得到的结果,制作完成市场调研手册。第四周,教师在课堂上点评各小组的市场调研手册,对各小组的调研结果进行测评;学生团队之间相互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市场调研手册进行分析与研究。

学生通过对商业中心、专卖店等进行实地调研的方式,掌握了第一手的调研讯息,为商品模块的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二)《商品构成与设计》教学实践

《商品构成与设计》课程共有64学时,分八周完成,以教师理论授课和学生设计实践两部分组成。教师理论授课以教师为主体,阐述服装商品的特性、服装产品开发的规律、服装产品与色彩图案的关系、服装单品设计与面料的选择等相关知识。课程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分析、流行趋势信息的收集,选择一种风格或品牌,模拟进行服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第一周,根据品牌风格、市场定位进行设计灵感源收集,包括色彩提取、服装廓形、面料收集等;第二周,根据上市时间的不同,进行服装产品开发,调整服装单品的构成与比例,单品之间的相互搭配。第三周,根据服装产品特点,选择相匹配的面料及辅料,学生自主去面料市场挑选相应的面辅料;第四周,学生挑选相应的设计进行白坯打样制作,结合平面制版工艺、立体裁剪工艺,完成样衣的版型设计,选择合适的缝纫制作工艺完成样衣制作,通过试穿调整版型,确保与设计一致。第五周,在确保样

衣产品无误的前提下,学生以合适的真实面料进行服装单品制作,确保版型合体,工艺精湛。第六周,学生后期进行手工装饰与细节调整,完成服装的整体搭配。第七周,学生将设计作品展示,教师进行点评与分析。第八周,学生将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用PPT记录,制作相关课程手册。 

(三)《服装展示与陈列》教学实践

《服装展示与陈列》课程共有48学时,分六周完成,以教师理论授课和学生模型建构两部分组成。理论授课以教师为主体,阐述服装产品陈列的空间规划、陈列形态构成、陈列技巧、橱窗设计及道具布置、陈列氛围营造等相关内容。模型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商品构成与设计中》所开发服装产品的风格定位、单品数量等进行服装产品的卖场空间设计规划及橱窗展示设计。第一周,学生根据其所设计开发的服装产品的风格特征、款式特征等进行卖场的陈列空间规划,包含整体空间规划、卖场销售区域布置、卖场通道布局等内容,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第二周,学生根据卖场空间布局、风格特征进行服装橱窗展示设计,要求以效果图的形式展现,包含模特、展示服装、道具等内容,布局精妙、主次分明,能充分展现服装产品的特色。第三周、第四周,学生购买某型构建的相关材料,以缩小比例的方式将橱窗展示的模型构建完整,包括橱窗展示道具的制作与摆放。第五周、第六周,学生将制作好的模型进行公开展示,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作业的分析讲解与点评。

(四)《商品营销与策划》教学实践

《商品营销与策划》课程共64学时,分八周完成,以教师理论授课和学生营销策划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授课以教师为主题,阐述市场营销渠道与模式、传媒与公关在服装营销中的作用,视觉传达对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等内容。学生根据前期作业,制作《品牌营销策划书》,包含品牌的概念发展、销售渠道、营销模式、产品包装设计等内容。第一周,学生根据前期完成的作业,制订服装的销售渠道,根据其风格特定选择相应的营销模式。第二周、第三周,学生将制作好的成衣产品拍摄成宣传照片。第四周、第五周,学生根据产品风格特征,进行产品的视觉形象设计,包括购物袋、吊牌、水洗唛等设计与制作。第六周、第七周,学生进性服装产品静态展示策划,包括场地布置、道具摆放、邀请卡、宣传手册的制作。第八周,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逐一进行点评与分析。

学生在完成以上四门子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联系后,需将所有的作业整理制作成册,设计实践课程中所制作的实物将进行公开展示。

四、服装商品模块课程之教学反思与展望

学生在完成以上四门子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联系后,需将所有的作业整理制作成册,设计实践课程中所制作的实物将进行公开展示。随着课程的结束,教师通过课程的规划获得了新的教学思路与实践模式,学生也是收获良多,但是由于教师的水平所限及该课程的首次教学改革调整,同样也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需要进行反思:

(一)教学反思

1. 师资缺乏,学生实践平台不完善:《服装商品模块》课程的子课程《服装展示与陈列》与《商品营销与策划》课程中涉及其他专业内容的延伸与扩展。例如:《服装展示与陈列》课程的模型建构,需要涉及到建筑及室内装饰等专业内容,《商品营销与策划》则涉及到营销专业与视觉传达等专业内容,但是在课程的安排上则只能有一位老师来教授,因此难免出现水平有限,顾及不周的情况,学生实践平台受限不完善,容易对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及实践练习造成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开展跨专业学习,通过邀请相关专业的其他教师进行授课指导的方式,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思维定式,学生设计思路难发散:《服装商品模块》课程由于和市场关系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上也安排了市场调研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同学误以为该课程的服装设计款式是中规中矩的,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容易陷入思维定式,缺乏发散性思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受到市场已经有服装款式的影响,导致设计结果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点,因此教师需要在后期进行相应的引导与思维的拓展练习。

3. 时间分散,学生实践制作难深入:《服装商品模块》虽然总学时有208学时,但时间较为分散,每周仅有一天课程,学生的学习及实践时间容易被打断,无法连成完整的学习周期。教师虽尽量将每周一天的课程内容及实践内容做具体规划,却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课后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少数学生能够通过课后实践深入完成作品及实物的制作,大多数同学的设计作品仍然流于表面,无法做到深刻细致,这对于学生大四毕业设计的深入展开会埋下隐患;因此,在之后的课程设置中,在保持总体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周时,增加每周的学习天数,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基础,深入开展课程练习。

(二)教学展望

1. 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讲义:《服装商品模块》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原有教学讲义中的课程内容及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与实际教学有出入,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日历规划有异,这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讲义的编写,对该课程的实际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完善师资力量,创建工作室模式:《服装商品模块》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可根据该课程需求,将相关教师进行统一安排,创建工作室模式,根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由不同的导师适时给予指导,导师之间相互协调,互相协作,不断完善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

3. 安排企业实习,强化校企结合:《服装商品模块》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虽尽量模拟企业产品开发、陈列展示、市场营销等模式,但是模拟与实际运用始终有本质区别,也无法得到市场的有效检验,因此在今后的课程安排过程中,定期安排学生去实习基地企业进行实践,根据企业对于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课程的优化设计,使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使得教学成果能够转化为企业实际所需。

结语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作为一座独立学院,其办学宗旨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以纺织服装系为特色,多专业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服装商品模块》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小婧 .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J] . 设计 . 201407):77-78

[2] 张虹 . 基于工学结合服装商品企划与营销管理教学的思考 [J] . 艺术教育 . 2012 (01) 148

[3] 伍晞娟 . 夏帆 . 基于消费者定位的终端店铺买手型企业商品企划探析 [J] . 艺术与设计(理论) . 2011 (02) 74

[4] 廖虹雁 . 服装商品企划与设计研发 [J]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1) 22-23

[5] 徐军 . 服装商品企划课程模拟实践环节教学研究 [J] . 装饰 . 2014 (04) 267-270

[6] 龙春阳 . 课程群建设 : 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J] . 现代教育科学 . 2010 (03) 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