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李杰 李叶
ⓒ 受访: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杰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工业设计特色专业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设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湖北省机械工程机械学会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设计》: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学院在工业设计专业领域内的特色。
吕杰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自1987年创办首个学科专业、1999年建院以来,在陈汗青教授和潘长学教授两位历任院长的带领下,到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完整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体系之一,包括设计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艺术硕士(MFA)、工业设计工程硕士2个专业硕士点,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是全国首批,设计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南地区首个,6个本科专业全部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还先后取得了国家特色专业、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国家人才培养试验区、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等一系列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已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之一。
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在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平台上,依托学校行业背景和地区产业特色,与我校优势学科交叉,与行业知名企业协同,以“交通工具设计”与“智能装备设计”为主要专业方向,已为中船、东风、广汽、上汽、一汽、华为、海尔等行业龙头领军企业输送人才数百名,涌现出以长江青年学者、千人计划人才、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主持有国家邮轮美学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北省高新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代表性科研项目,十三五期间科研经费超过亿元。工业设计专业已成为本领域内行业人才培养、关键科技研究的高地。
《设计》: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协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吕杰锋: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始终秉承“服务国家战略”“突出行业特色”“学科交叉协同”的学科专业建设理念,具体表现为:
一是专业方向凝练。工业设计专业聚焦国家海洋、交通和制造强国战略,面向船舶、汽车、智能制造等支柱行业需求,与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交叉协同,开设了破解“卡脖子”难题的交通工具(汽车)设计、邮轮游艇与海工设计、智能装备与智能设计等专业方向。
二是课程体系建构。工业设计专业以“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精方向”“跨学科、重融合” 为目标,构建设计学科的“三横三纵”新知识结构,横向上涵盖历史与文化、产品与产业、社会与未来,纵向上贯穿理论与方法、技能与工程、创造与创新,从知识广度和深度上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客观需求。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汽车、船海、智能设计三个特色方向的课程模块,学生第五学期选择方向后,再针对性地学习汽车内外饰设计、游艇邮轮设计、智能装备设计等特色课程。
三是教学资源整合。工业设计专业组建了包括国际设计大师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中国首艘大型豪华邮轮总指挥陈刚、我校船海学科首席教授吴卫国等在内的协同教学团队,编撰了《舰船构型设计》《游艇设计》《汽车人机设计与实践》等特色方向教材,建设了海南自贸港邮轮与游艇美学设计中心、海尔创客实验室、广汽研究院联培基地等实习实训平台,其中高端装备智能工业设计中心获批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实验室获批文旅部重点实验室。
四是教学方法创新。工业设计专业形成了“专业课堂+主题工作室”“科研推动教学”等系列创新教学方法。课内综合运用国际师资、一线设计师联合授课、企业课堂、双语课程、互访互派、国际会议、跨国赛展、全球同步工作坊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外建立以汽车、游艇邮轮、智能产品等方向的10个“本科生工作室”,工作室导师教师承担的工信部重大专项“邮轮美学设计技术”、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玻璃基板机器人子项”等科研成果,获批的国家和湖北省自科、社科基金项目,服务于广船、中船、海南自贸区等企业和地方的实践项目,都成为教学中的案例和训练中的题材,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一大批专业竞赛获奖、专利授权等成果。
《设计》:学院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活动的整体能力?
吕杰锋:在教学中,我们构建了通识、设计行为、技术、工程实现、综合五大课程知识模块,搭建文化、艺术、情感、社会责任的审美知识层,系统方法、制造、技术工艺的方法层,人工智能与工具的效率层等三个知识层级,帮助学生掌握独立解决设计关键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从“课题输入、约束条件、目标创意、关键技术、系统方案、实现路径、原型制作、工程验证”等8个环节逐层啮合设计语言与工程语言,使学生创造的审美与情感价值在工程过程中得以实现,达到创意与工程实现的协调统一。
同时,我们尝试将高水平的国家重大课题引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水平的研究课题能够为学生带来知识量更大、知识范围更广、难度更高的挑战。我们以课题为对象,以10个主题工作室暨研究中心为载体,开放式研究场所和机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量不断充实、解决问题思路的可实现性逐步增强,最终使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创新形成良好的互动。课题的引入使得学生可以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和设计方法,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专业院所和建造领域专家的指导与评价,设计方案可以得到实际应用验证。
《设计》:今年的毕业设计希望给学生和社会带来怎样的思考?工业设计专业毕设成果有何特色?
吕杰锋: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全球格局、国家发展、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时刻发生着变化,设计的对象、形式、方式、方法也在不断进化升级。在毕设项目推进探索中,我院师生团队始终坚持面向本土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要,面向未来发展,强调艺术与科学的交叉融合,前沿理论与社会应用的实践互证。探析新问题,发现新需求,整合新技术,构建合理的、专业的、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毕设环节是检验学生们综合能力的试金石,也是检验学院战略定位的高度尺。武汉理工大学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以中华文化立场为信仰,以国家战略服务为根本,以中国社会未来形态为基础,以全球政经科技变革为契机,关注设计问题的产生、对抗和解决,关注文化价值的表征、量溢和升级。本届毕业作品类型涵盖水陆出行、车机交互、家电智联、社用康养、服务关怀等方面,且广泛采用了计算机语言编程、芯软光电控制、数字孪生传感等方式,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尝试探索了设计学科的新方向、新标准及价值取向。
毕业设计同样是教学反刍的营养源。在此过程中,专业深化研究与项目课题实践相渗透,综合新四科命题,突破专业划分,更新工具方法;毕设成果则进一步构建、匹配和检验学科教育架构与资源整合平台,以推进和完善以领军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主导性教学模式,持续加强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面向行业、学科协同的建设特色。
后面是一些毕业设计作品选送,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毕业设计作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