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访|孔洪强:“学古” 让东方生活方式更幸福

0

ⓒ 采访:李杰  李叶

ⓒ 受访:孔洪强 深圳市不二造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图片

在2021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学古”被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授予全国“十佳原创设计品牌”荣誉。2015年,品牌创始人孔洪强从苏州一名藏家手里,收来的一件清代竹制“臂搁”,物件上刻着的“学古”二字,这件“臂搁”及上面的刻字,让孔洪强茅塞顿开。学如登峰,古为今用,孔洪强终于得出了他自己的造物方法论和品牌名称,在和其他联合发起人商量之后,“学古”品牌藉此而来。2016 年“学古”品牌提出造物方法论,提出东方造物计划;2017年“学古”品牌研发中心及设计中心全面升级;2018年“学古”品牌衍生系列品牌成功运营及研发产品上市销售;2019年“学古”品牌一原得物系列产品:“学古·一原,传家壶”面世,至今年营业额达到 5000万元,引领了国内杯壶类行业的原创性和价值力;2020年“学古”品牌累计文化雅集知识输出类活动项目产品突破1500余场。同年,“学古”品牌填补国内产业空白的产品项目:“学古·中国茶叶标本库”;2021年“学古”品牌拥有全系产品销售的全国战略合作伙伴经销商300余家……“学古”品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通过造物方法论“唯一的创新就是不创新”,引领了东方气质生活方式和东方化消费升级,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

图片

刻有“学古”二字的清代竹制“臂搁”

《设计》:请阐释下“学古”的东方造物设计方法论。

孔洪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方法论和设计哲学,如同中医和西医,通过近20年的设计实践以及思考,尝试性地提出“学古”思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方法”“墨子造物论”造物新说。创新是向前走,试错的过程。学古是回头看,找对的过程。我们既要向前走,也要回头看。

图片

古茶器与清代竹制“臂搁”

早在2400多年前,中国就有设计造物论——“墨子造物论”造物新说。“便于生,便于身,便于利”,“造物论”里的“三便”就应该是我们中国的设计哲学。墨子的设计原则始终是围绕利国利民、兼顾全体的思想核心而展开,主张实用、好用的设计,不为观乐而设计,不为纯粹的装饰美而设计,不用设计刺激人无止境的贪欲,这对形式至上、装饰泛滥、追求“眼球效应”的现代设计具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图片

“学古”茶杯系列

“学古”品牌重新审视“少即是多”“形式追随功能”“为大众需要而设计”等当代设计主张,切实树立实用设计观、人性化设计观,注重产品功能,重视功能的创新,不做纯粹形式上的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了东方文化的基因,不只做实用的产品,还要做有文化价值的产品。

世界的文化中心一直跟随着经济中心转移,中国作为东方的代表将再次成为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中心。我国有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在博物馆,在古村落,在记忆里,在即将老去的手工艺人手里。将厚重的传统文化翻译成老百姓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载体,可以用,可以消费,可以穿戴,可以吃,可以住,让老百姓在日常消费生活中产生更多的需求,也许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和尊重。

图片

“龍谿”烟灰缸

《设计》:公司取名“不二”有何深意?

孔洪强:“不二”之名,源于北周时期铁山摩崖石刻石颂的内容,“道鉴不二,德悟一原”。不二即唯一。

《设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物什更是各领风骚,“学古”为何选择了“茶”及其周边为载体和出发点?

孔洪强:通过20多年的收藏和积累,我们在深圳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民用古茶器博物馆”,收藏有10000多件中国民用古茶器。在深圳建立了“不二人文空间”,以茶馆的形式聚集全国对文创感兴趣的设计资源。

图片

学古 “中国民用古茶器博物馆”


图片

 “学古”产品 小鸿壶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自己内心的态度。茶,就是一种人生,苦尽,甘来。从2000多年前开始,中国人开始探究人与自然及生命的关系,因茶饮的出现及应用,千百年来,这种探究和应用被传承下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赋能。茶是心灵的家园,是精神礼仪道德文化的集合,也是人与自然与生命之间最为微妙贴切的载体。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它被不断地淬炼和升华,这种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茶理念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被认可接受。可以说,中国茶影响了世界。

茶是包容的,多元的,是中国文化与生活融合的载体,是当代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高,它可以是“禅茶一味”里的茶;低,也可以是晒干的青菜。茶在当代社会更是中国人东方生活方式的体现,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和传播。

中国正由“制造立国”向“创意强国”转变,文化复兴工程自实施以来上至国家下至百姓,都在积极推进。“学古”品牌依靠政策,适应发展,以茶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创产业的设计创新,推动全国的茶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数年来举办1500余场的文化雅集活动,囊括各行业精英,汇集各行资源,通过“创意+产品+执行+内容+市场+流量”的“组合拳”形式,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以及一站式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成功吸粉,让消费者0摩擦接受“文化输血”的过程,成为目标消费群,来构建当今国人的东方生活方式和消费动线。与其说是“学古”选择了茶行业及周边载体,不如说是茶选择了“学古”。     

图片


图片

学古·中国茶叶标本库

《设计》:非遗赋活是当下文创产业的一大热点,“学古”为什么转而选择了“复刻”这种方式?

孔洪强:创新是向前走,试错的过程。学古是回头看,找对的过程。我们既要向前走,也要回头看。“复刻”绝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传承+创新。“学古”既是品牌,也是造物的方法论,以人文+科技+智能制造,研习古人造物思想和经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方法,重新审视设计的使命和意义,为大众需要而进行现代设计再创作,全面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场景中,让东方生活方式更幸福。所以说,“学古”的“复刻”不是简单的“复刻”,是高级的创新性的“复刻”。 

图片

“学古”品牌创始人、不二造发起人、CEO孔洪强,在传家壶产品智能化制造生产车间

图片

各个年代的保温壶及“学古” 传家壶

《设计》:此次“学古”获得的是“十佳原创设计品牌”奖,而“学古”的口号是“唯一的创新就是不创新”,您的这种“不创新”应该怎么理解?

孔洪强: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在中国急速成长为“世界工厂”的今天,每个人都在强调创新,但如果能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

原研哉曾说,也许未来就在前面,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古老的中国百年以来一直试图学习西方,但反观民族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从中获得精神和思想的养分,似乎更为重要。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墨子便提出“先质后文”的美学思想,即审美和艺术活动要建立在一定生活基础上,强调不为观乐而设计,不为纯粹的装饰美而设计,主张重视功能创新人性化设计。

图片

文创产品、非遗手工展

《设计》:在您收藏古物的历程中,哪些匠心细节特别打动您?

孔洪强:匠心的体现就是细节的处理与智慧的凸显,在器物上我们称之为“符合人性的产品设计及功能性的适用”。它一定是“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离开宜人的应用,就没有匠心和细节可言,比如:在收藏的锡器壶承中我们发现古人在制器之中所加入的设计思想,在壶承身筒与底座处设计一条细细的沟水槽,防止溅出的水流到桌面上;锡点铜圆包边,不但美观而且牢固有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支撑脚钉采用四只脚十字对称法,就算桌面不平也有三只脚钉支撑平稳,这是古代科学勾股定理的活化应用;明代鸿壶的高盖墙设计,让壶倒水倾斜90°而壶盖不掉落,具有自我的安全保护作用;清代的锡制茶罐,让罐盖利用自身的重量缓缓下降,挤压出罐身的空气,达到“相对真空”的茶叶储存环境,不但能隔潮除湿祛异味,还能长时间保鲜;百年前的民国制式老圆桌,不止是折叠收纳,还是一种东方的生活方式。这些物件,它们除了是产品以外,还是生活方式的教具。

图片


图片

“学古”便携茶馆(小圆桌)

每一件流传至今的古器物,它能与大众见面而被收藏就是匠心所赋予的细节体现,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所有关于生活的印记和思考,总在不经意间铭刻在器物上,堆积出智慧的厚度。“学古”相信,唯有尊重传统智慧,才能承载未来可持续的创新与发展。

《设计》:您的工业设计师身份在“学古”的品牌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孔洪强:任何品牌的发展,都要依靠落地的产品体系打造,工业设计师的身份对产品的1.0打造起着关键作用。作为造物师,经历过了工业化批量生产流程的规范与梳理,拥有打造传统物件商业化展陈的能力。没有工业化设计的能力,就无法做出“学古”系列的文创产品,因为工业设计师要经过包豪斯体系的流程洗礼,研发制造大量的科创类产品,这些产品都要经过工业批量化生产的规则及规范。我们用以往20多年的经历及经验,来做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这些产品是如鱼得水,很容易就把文创产品嫁接在工业化批量生产里面。对供应链的掌控,对生产研发的落地,对产品从0到1的实现,工业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


图片

珠海国际设计周 孔洪强荣获 大湾区产业创新设计领袖奖《设计》:“学古”的传家壶斩获国内外六项设计大奖,在物联网时代人人言必称AI、VR、元宇宙的当下,“学古”为什么会耗时费力地去开发一款价值不菲的“保温瓶”?

孔洪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物品构成的,每一代产品都记录了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西化过程,形成了广大的快消品市场,日常使用的产品,大多是能用的,极少算好用的,值得拥有的耐用品却极少。我们希望这代造物师,不只是做一些物美价廉的好东西,更要做一些物美价不廉、实用、好用的,能给生活带来幸福感的耐用品。我们期望通过提供这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带动更多人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带动东方造物的新趋势。温暖如旧时,感觉有新知,“学古”要让东方生活方式更幸福。

图片

一原·传家壶

《设计》:在过往的访谈中您曾表达过对日本百年老店的钦佩和羡慕,如果“学古”想做成百年品牌,您认为应该有哪些坚持?

孔洪强:根据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在日本,创业史超过百年的企业有30000多家,超过150年的有20000多家。这些百年企业有何共通点?丰桥大学多年研究日本百年企业的佐藤胜尚教授分析认为,最能代表日本百年企业精神的企业均来自于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在专注本业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新元素,造就百年企业。”“日本企业喜欢细水长流,专心做好细分领域,他们把企业变成了一种生命体。”“日本企业在拥有百年乃至千年远大目标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匠心坚守。”

这些特性与“学古”的品牌理念不谋而合。“学古”萃取中国古典审美与传统制器工艺的精华,将传统东方文化美学进行现代化创新重构及现代设计再创作,应用于当代生活的日常中。“学古”,致力于让东方生活方式爱好者群体,在日常生活器物的使用体验中,感受中国文化传承带来的温暖、美好、圆满、喜悦及宜人的幸福感。

从一杯中国茶、一张民国圆桌、一件茶器开始,“学古”品牌一直为东方生活方式发声而践行,传承古人的智慧以及对待生活的精致态度,用东方文化的日用器物合集与文化雅集活动,来构建和提升当今国人东方生活方式的幸福感。

图片

学古·桌剧场 生活场景

“学古”要做成百年品牌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活下去,然后要活得健康。我们希望是小步慢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让这棵百年大树茁壮成长。我们没有制定在三五年内需达到的经济指标,但是我们保证良好的效益与社会口碑,分阶段实现目标。

《设计》:您如何看待“国潮”“新国货”等潮流?

孔洪强:这是当下社会高度发展与高度融合的产物,传统品牌与潮流文化发生的反应让国货有了新的生命意义。“国潮”“新国货”的兴起跟青年人的态度密切相关,无论是自媒体推荐的国潮产品,还是爆款的国产电影,这些国潮一波接一波的兴起,反映了青年人对个性的追求,更反映了“国潮”只要符合青年人的价值归属、价值认同、情感诉求,就一定有广阔的市场,就一定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学古”不是在做“国潮”。我们看到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他们没有跟风,也没有追主流,可他们所做的就被称为“国潮”。这是因为他们的人设。工作室、公司正在用一种信念认知造物,这是一种被需求的主动产出,他们想做出我们自己的东西,让人能够感受到文化的、亲切的产品。我们不排斥西方,并且我们拥抱创新及科技,但我更希望能有温暖的、东方生活方式的产品产生。

我们这代造物师经历了20多年的西化设计,现下越来越想要做东方化的东西,想给生活、周边的家人、未来,以及下一代做一些好用、有用、有文化附加值的东西,也许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国潮”

图片

文化茶 (文字化成茶·中国汉字文化创意产品及包装,荣获国内外13项大奖)

图片

2020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茶包装设计论坛上,孔洪强做“国潮研判品牌包装新趋势”的主题演讲

《设计》:请分享几个您最偏爱的“学古”产品。

孔洪强:有两个产品,传家壶和桌剧场。

我们家一直用着一只暖水壶,它的外壳随着使用留下了磕碰的痕迹,但品质始终未变。这把暖水壶一直用到了我女儿长大,她结婚的时候,我又送了一对暖水壶给她。在女儿的生活方式里面,暖水壶一直都在,等到她带自己孩子的时候,会记起自己小时候一样也是用这个品牌的暖水壶,她内心就会非常温暖,有安全感。传递着幸福感的暖水壶会让她想起父母,也许那时父母都已不在,除了留下的姓氏、遗产以外,还有这些物件能勾起她对儿时生活的记忆,这些充满温情的美好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珍贵。而这些物件是有品质的耐用品,是有文化与感情的所在。人们从祖辈继承下来的,除了相貌、财富之外,还有留下来的器物。器物是具有智慧、文化的传家宝,所以,传家壶承载的是几代人的情感牵绊,而不是因为科技而做出的科技产品。

图片

一原·传家壶 生活场景

桌剧场是一张既可以双面折叠,也可以单面折叠收纳的直径90厘米的圆桌。这张圆桌从江南到江北,从西北到沿海,都有在使用,有海派的,有广造的,有雕刻的,有素雅简版的。这张圆桌不像现在大尺寸的餐桌,它是一臂之间可以掌握的桌面,这张桌面就像一种生活方式,更像一个舞台,我们取名为“桌剧场”。这个“剧场”见证了家庭中温馨幸福和睦的时刻:奶奶给孙女盛汤,孙女给奶奶夹菜,在这种亲切温情的生活场景中,把这张圆桌作为一种生活教具,嵌入到我们当代的生活方式里面。“桌剧场”拉近了一家人的距离,它不像长方形的桌子,总是有人坐在边角,在这样一张圆桌上,谁说话谁就是中心,互相可以照顾到的圆桌。

图片

学古·桌剧场与潮州工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