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东,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名誉院长,中国工业设计杰出贡献金奖获得者。80年代末受国家教委派遣,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千叶大学工学部工业意匠学科学习工业设计,回国后曾先后创建了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及广东华南工业设院。1997年——2007年,作为志愿者连续十年参与了日本百利达工业设计研修班的筹建与教学工作。
受访者介绍了日本百利达工业设计研修班的办学初衷,回顾了研修班的十年办学过程、包括日本企业家的情怀与付出、日本专家教授的敬业精神、国内院校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学员的选拔及研修期间的勤奋努力、研修班的十年办学成效,总结了研修班的办学思想、教学方法与特色和研修班的教学经验,并分析了研修班之所以取得设计与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成效的要因。
作为曾经留学日本的访问学者,他谈到在我国设计事业飞速发展的当下,仍需要向日本学习和加强两国设计交流的必要性;作为研修班十年办学的中方参与者,他讲述了其个人的感受与对日本百利达公司支持中国设计与设计教育事业的感激之情。
《设计》:百利达健康器材有限公司连续十年为中国高校工业设计教师、研究生和在校本科生免费提供研修培训,您参与了研修班十年办学的全过程,请您介绍一下这个研修班项目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持一个日本企业将一个面向中国设计师的无偿培训班连续开办了十年?
杨向东:要回答关于百利达研修班的十年办学背景这个问题,先要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百利达健康器材株式会社。
百利达(株)本是日本一家世代传承,兢兢业业做健康产品的中小企业,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该公司曾经从事珠宝、钟表的生产与销售,自创建之初就在注重产业技术和市场营销的同时,关注工业设计,其早期一些产品已成设计经典,为博物馆、收藏家所收藏,一件难求。战后该企业从做打火机起步,一路走来,企业转向健康器材的生产与销售,现已发展成为体重计、健康秤等产品全球数一数二的知名生产厂商(全球首台可测得人体脂肪含量的脂肪秤就是该企业于1992年开发生产的)。该企业的产品有良好的品牌效应,曾多次获得日本优良设计奖(G-Mark)。近十几年来,百利达进一步关注营养健康事业,建立“百利达食堂”,倡导科学合理的健康饮食,避免肥胖。现在“百利达食堂"遍布日本,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新名词。日本NHK多有报导,我国中央电视台也曾对此做过介绍。
《设计》杂志主编李杰(左一)、清水吉治(中)、杨向东(右)活动现场合影
面向中国院校师生无偿举办研修班的倡议,最初由百利达(株)设计部主任松丸隆先生于1996年向社长谷田大辅提出并得到批准。松丸先生早年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少年时代曾在中国生活,由于感恩中国人曾经对他的关照,作为资深设计家,他对中国设计教育十分关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松丸先生曾先后在北京、郑州、无锡、西安的多所院校讲学。在此期间,先生看到我国当年的设计教育正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存在师资缺乏,教学条件落后和对外交流不足等问题。之所以提出上述建议,还因为他意识到凭一己之力,仅仅在一两所院校讲课,其作用有限,如果能举办面向全国各院校年轻教师和学生的研修班,必将更有效地促进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并能产生辐射效应。
在谷田社长的全力支持下,百利达公司于1997年成立了国际艺术研修所,工业设计研修班就这样正式举办起来了,而且一办就是十年。研修班的宗旨是倡导独创精神,杜绝抄袭,加强国际艺术设计的文化交流,培养设计与设计教育人才,促进中国设计事业的发展。
百利达研修班举办十周年之际中国各院校参加研修班学员赠送百利达公司十载情深纪念碑一座
至于是为什么百利达(株)能将一个面向中国设计师的无偿培训班连续开办了十年?我觉得这个问题涉及企业家的精神和情怀。百利达虽是一家知名企业,但仍属中小企业,远不能和日本大企业如三菱、三井、东芝、日立等相比,在经济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因此这样一家企业连续十年出资为中国无偿培养设计与设计教育人才,十分不易。这也一直使很多人不能理解。我本人也曾抱有怀疑的态度,以为这是为促进产品销售而采取的宣传广告行为,或者是通过研修班从中国获得设计创意方案。但连续十年参与研修班的办学,我完全看不出有这样的动机。事实上,为推销产品,打广告比办研修班花钱少得多,而且见效快;至于办研修班是为了获取设计方案,这种猜想也不成立。一是该公司有实力雄厚的设计部门,如果需要委托设计,完全可以找日本国内的专业设计机构,而且百利达这样的企业对于设计方案的产业化要求非常严格细致,不可能依靠研修班学员来完成。至于产品概念设计的方案,百利达公司曾向学员明确说明,如果有被采纳的设计方案,他们将尊重知识产权,与设计者另行签约并支付设计费用。十年中,研修班一直以教学和设计技能的培训为主,设计课题都由学员自选,个别学员曾有关于健康秤的概念设计被百利达看中,公司直接与学员签约,完成后支付设计费,并没有发生侵占知识产权的现象。
松丸先生与杨向东评审学生作品
究竟百利达举办研修班的初衷是什么?谷田大辅社长如是说:“首先,做企业必须回报社会,我们在中国办企业,得到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支持,理应为中国做点什么。考虑到中国工业设计正处于发展阶段,我们认为自己有责任把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传授给中国的年轻教师和设计师,这件事意义深远;第二,中国当年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部分企业存在对国外产品,包括日本百利达产品的抄袭现象,这种现象在日本也曾经出现。我们通过办研修班,倡导自主创新,培养中国青年设计师的独创精神与设计能力,将能够逐步从根本上消除抄袭。”谷田社长简短的几句话,不仅说明了办学初衷,也表现了他的企业家精神与情怀。
松丸先生在百利达研修班引吭高歌
《设计》:为何选在2019年研修班开办二十二周年之际开展纪念活动?
杨向东:我想主要基于以下两点:1. 中国人讲究受人之惠,应怀感恩之心。中国的设计与设计教育事业如今已经有了巨大发展,作为百利达研修班的受惠者,全体学员一直想对谷田社长和担任百利达研修班教学工作的几位日本著名专家教授表达感谢之情。而专家们均年事已高,松丸隆先生、佐野邦雄先生已先后过世,清水吉治先生也已年届八十,我们需要及早做这件事;2. 2019年正值百利达研修班22周年,“22”这个数字具有双双的含义,借此可以表达我们对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愿望,以及今后双方应进一步加强中日作为东方两个重要国家之间设计与文化艺术交流的愿景。正因为如此,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主办了这次活动。
杨向东在课堂中给佐野邦雄先生进行翻译
《设计》:您在十年中主要担任的是什么工作?工作内容都有哪些?
杨向东:我本人曾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千叶大学留学,留学期间得到过松丸隆先生等专家教授的关照,回国后我在郑州轻工业学院担任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并兼任工业设计系主任。作为国家首批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我有责任为加强中日两国的设计交流方面做些工作,于是连续多年邀请松丸、佐野等日本专家来华讲学。1996年,当松丸先生提出将在广东东莞举办百利达工业设计研修班时,我积极支持他的这一倡议,并为此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当时正值我由原单位调往广东工业大学任教,受松丸先生之邀,我作为广东工业大学的志愿者参与了研修班的创建工作。在研修班我主要担任翻译,并参与了松丸先生、佐野先生主持的研修班教学及教学计划的制订、联系国内各院校,招募学员,以及研修班的组织管理等事务工作。和我一起担任研修班相关工作的还有同济大学曾经留学日本的朱仲炎教授。研修班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各院校教授们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尹定邦教授在给研修班学员开学典礼
《设计》:您对日本工业设计的水平如何评价?
杨向东:日本产业在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上重建,最初也曾有抄袭西方产品的现象,因此一度在国际上口碑不佳。日本官方和民间企业家为改变这一形象,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将西方的工业设计引入国内,政府为此制定了包括G-mark在内的一系列鼓励原创设计的相关政策措施,在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基础上,终于实现将西方设计与日本传统风格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日本产品在国际上的优势,也创造了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
我国工业设计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80年代才被引入的,而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发端早于我国约40年,这个“时差”以及由此产生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经过3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我国各级政府对于设计的重视与推动,当今我国的工业设计与设计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日本的设计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我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是日本将西方设计与本国传统风格的有机结合;其次是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精致、精良与细腻;再就是设计与产业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产品品牌的经验、机制等。此外,在设计教育与设计人才的培养、深入的理论研究与设计探索,以及设计与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等,这些方面日本仍占有领先地位。所以我们还得继续加强两国间的交流,虚心学习。
佐野邦雄先生评讲研修班学员设计作品
《设计》:研修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如何确定的?有什么特色?
杨向东:由于研修班属于短期培训性质,其课程设置采取了少而精的原则,仅开设设计思维及创新方法、设计分析、表现技法(含效果图及模型制作)等课程。为与时俱进,在征求有关院校教授们的意见之后,研修班的后三届还加入了CAD及软件编程的培训内容。
研修班的教学方法是: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设计演习相结合,重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使学员获得了从设计思维、设计分析到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市场化方面的能力提升。同时,研修班进行设计表现技法、模型制作等方面的训练。由身怀绝技的清水、松田两位老师辛勤传授,使学员得到了大师真传,学到了大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研修班每期都组织学员参观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使他们熟悉材料的应用及加工工艺。
胡飞教授在百利达研修班22周年纪念会暨中日工业设计教育高峰论坛中发言
关于研修班的教学经验与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以思维导图、K.J法及形态发想法启迪创造思维
众所周知,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在工业设计师必备的各种能力中,分析能力、整合创新能力,以及形态发想能力尤为重要。为此,松丸、佐野、清水、大田等日本专家,将上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讲授思维导图、K.J法及形态发想法等。在进行设计分析、概念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佐野先生倡导以“诗的语言”对人的需求行为、产品及产品的功能进行抽象与概括,从而抓住事物本质,找到创新的原点与形态的原型。许多学员感慨道,参加研修班收获极大,是一次“不出国门的留学”。
2.自选课题的设计与制作贯串教学的全过程
研修班学员在接到录取通知时就被告知,必须自选一件产品设计的课题参加研修。该课题作为教学与演习的载体贯串研修全过程。学员最终提交的作品必须有新颖的设计构思,良好的设计表现,精致的模型制作,并应在技术实现和产业化方面具有可行性。
为拿出优秀的作品,学员们勤奋努力、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设计作品完成后,教师的点评,也给学生在设计思维、审美素养、技术实现等方面上了生动的一课。
无须宣传,每期研修班的结业作品展,都会吸引国内一些设计界专家学者前来观看。
3.研修班强调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由于学员来自全国不同院校,以往又缺少交流,研修班要求学员充分利用研修的机会,相互学习与交流。研修班为学员之间,在专业上保持联系,事业上共同发展,搭建了职业生涯的交流、合作平台。
4.研修班强调学员的素质教育
日本专家教授时常教导学员,作为一名设计师与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敬业精神,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与社会责任。远道而来的这几位日本专家教授以身作则,不顾年迈、不辞劳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毕生的设计经验、技艺和理论研究成果传授给大家,他们一丝不苟、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与敬业精神,也直接给学员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对于每一位学员来说,研修除了提升专业能力外,也提升了他们的思想素质。
在这方面,我作为研修班的一名中国教师,也在研修过程中受到日本专家敬业精神的感染。记得在研修班的最初几届,我刚刚调来广东,手头接到一些来自企业的设计项目,当时还没有手机,腰里的BP机经常在上课时不断响起,而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此时佐野先生、清水先生分别以不同方式告诫我,作为教师要专心教学,注意影响。这使我深感惭愧,也受到不小的震撼和教育。
尹定邦教授出席百利达研修班22周年纪念会暨中日工业设计教育高峰论坛
《设计》:参加研修班的学员是如何选定的?
杨向东:研修班学员由所在院校的教授推荐,要求必须是勤奋、创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和在校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择优录取。此项工作得到了各院校的积极支持。许多院长、教授在推荐学员后,还经常询问他们所推荐学员在研修期间的学习情况。有的还专程来研修班慰问日本教师,看望学员。
尹定邦教授为百利达22周年纪念会书写“中日友好万古长青”
《设计》:您怎样评价研修班的成效和意义?有没有典型事例?
杨向东:由于各院校对参加研修班都很重视,所以学员素质普遍较高。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松丸、佐野、大田、松田等老师不顾年迈,认真教学、关爱学生的敬业精神影响下,全体学员学习勤奋,训练刻苦,为自己的设计与设计教育生涯打下了基础,也促进了中国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据初步调查了解,经过百利达研修班的培养,加上学员们后来的不断努力与奋斗,头两届参加研修班的研究生和大学生,目前基本是国内外大企业、设计机构的主创设计师或领导者。像第二期学员中的李勤,现任美国fuseprojekt副总裁,兼任美国设计师协会董事局主席,第九期学员刘恩华不久前获得了中国光华基金会龙腾奖十大杰出青年设计师提名奖,第一期学员谢斌、杨宁和第七期学员汤震启现在分别担任华为公司相关设计部门的骨干设计师。研修班后八届的年轻教师,现已成为中国各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部分学员已成为活跃在国内外设计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有些学员还担任了所在院校的领导。其中第二期学员张凌浩、第三期学员陈国强分别任江南大学和燕山大学副校长,同届学员黄涛现任教于美国南依利诺伊大学,宋武现任华侨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韩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第五期学员刘洋现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不久前,第七期学员,清华美院副院长赵超当选为国际设计联合会副主席。此外,还有很多优秀学员事业上也成果斐然,限于篇幅,不能做一一介绍了。
杨向东教授在中日工业设计教育高峰论坛中回顾了工业设计研修班的十年办学历程
研修班学员作为大学教师和设计部门的负责人,20年来又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名设计专业优秀毕业生和年轻设计师。研修班及其产生的辐射效应,为我国设计与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尹定邦教授所说:“百利达研修班成效卓著,完全可以载入中日友好和设计交流的史册,并留下光彩的一页。”
作为连续十年参与TANITA工业设计研修班的中国设计教育工作者,在赞赏日本企业和日本专家支持我国设计教育的同时,希望国内设计教育界同仁,特别是各院校参加过研修的年轻教师和当年的研究生、大学生对十年研修班进一步总结,更多地从中找出有助于我国工业设计事业和设计教育发展的经验和与启迪。
令人高兴的是,当今中国的设计和设计教育事业较十年前和二十年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当年的学子们都已成为栋梁之材。相信这是对于曾经为中国设计教育发展做出过默默奉献的日本专家们最好的安慰!
在百利达研修班22周年纪念活动中,手绘界鼻祖清水吉治教授重执教鞭给大家“授课”
《设计》:作为研修班的促成者、推动者、亲历者、见证者,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研修班学员纷纷成为中国设计与设计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杨向东:我想主要原因有三:1. 这些由各院校教授推荐参加研修的学员,本来就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他们热爱设计和设计教育事业,好学向上,勤奋努力;2. 在此基础上百利达研修班打开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各位日本专家教授的教学进一步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研修班的各种实践与训练提高了他们的设计技能;3. 研修班结业之后,他们设计和设计教育的道路上没有停步,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水平。正因为如此,研修班学员才会群星灿烂,每个人才有今天的成就。
百利达健康器材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谷田大辅先生
《设计》:您觉得研修班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对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杨向东:1.研修班是一种促进我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好形式
我国工业设计以及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近十年来各方面虽有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教育的投入不足,总体水平尚落后于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为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创造机会和条件,促进设计人才的培养是当前设计教育界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整个设计界以及有关企业应当考虑的问题。
以往我国设计教育方面的专题研讨不多,尤其是极少开展是各院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由于地域差别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院校之间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举办这样的研修班,既为优秀设计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也有利于各地区、不同院校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缩小各院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距,有利于我国设计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
百利达研修班22周年纪念会暨中日工业设计教育高峰论坛合影留念
日本TANITA公司面向中国设计人才办研修班的做法值得国人效仿。一家外资企业尚且能为我国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我国的设计界、教育部门以及有关企业更是责无旁贷。建议今后通过政府部门、院校之间或院校与企业合作,或由有条件的大企业、设计公司出资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设计研修班、工作坊以及设计竞赛、作品联展等面向学生或青年教师的设计交流活动。这样做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企业创新,功在国家发展,利在社会,实属一大善事。我们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国外企业都来效仿TANITA,支持中国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2.从研修班看各院校工业设计教育
研修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学校,在研修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设计教育的总体状况和各院校之间的差异。
从总体来看,我国设计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基本理论与设计技能,而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特别是形态创造力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训练。为改变这一状况,我认为我国的设计教育工作者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创造学、创造性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研究;2)参照国外形态创造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编写有关教材,并开设相应的课程;3)由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关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等各个环节的教学,都应尽可能强化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形态创新方法的训练,为此,整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应不断改革;4)通过组织和参加设计竞赛、参与设计实践等活动,鼓励创新,激励创造思维。
学员回到当年上课的教室
从研修班所看到的各院校设计教育的差异及其解决办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由于地域、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别以及对外交流的不便等因素,一般来说内地院校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明显地逊色于沿海城市及中心城市院校的学生。这主要表现于设计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够充分,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以及设计表现、模型制作能力不强等方面。日本专家在评价这一状况时写道:“中国内地院校的设计信息、情报缺乏,设计实践太少,因此设计教育尤为困难,教师们任务艰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当前来讲,只能靠加强交流,采取包括派出教师到国内外设计教育水平较高的院校进修学习、多给师生以外出考察的机会、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沟通,并经常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学等多种办法。
(2)在教学中教师是决定因素。从研修班可以看出,凡师资力量较强、办学历史较长的院校,学生的水平能力都比较强。相反,师资力量不足、办学历史较短的院校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往往不及前者。相信随着师资力量的增加,教学条件的改善,这种状况将能够改变。
(3)教育靠投入,设计教育也同样。就当年的设计 教育现状况而言。我国的设计教育普遍投入不足,相对于国外设计教育来说,当年我国不少院校可以说是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办学,这是阻碍我国设计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就参加研修班的院校而言,各院校之间的硬件条件存在一定差距。从研修班可以看出,凡硬件条件较好、办学规模较大的院校,其学生的设计技能一般都比较强。现在各院校的教学条件已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政府部门仍应加大对设计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内地和边远地区的院校。为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各院校也应尽可能在现有情况下改善设计专业的办学条件。
(4)学生参加社会设计实践的情况也影响着其设计水平与能力。在研修班看到,凡水平、能力较为出色的学员,一般都有参与社会设计实践的经历。一些学生利用假期在设计事务所参加过设计工作,另有的学生跟随有关教师参与完成过设计任务。社会实践使他们所得到锻炼与能力的提高,有时强于在校期间的一次设计训练。我认为,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应当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校教师也应当为他们创造接触设计实践的机会。
百利达研修班22周年纪念活动——一人一锹土,种上罗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