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辉,合肥启道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作为工业设计师与产品结构设计师的王少辉,从事工业设计10余年,王少辉秉承工业设计基于产品链中的节点思维;坚持突出产品价值及亮点的设计手法,坚信设计创意与工程化实践相互结合的设计原则;避免设计空洞化,用设计系统化的思维来凸显工业设计价值,拥有近百项工业设计成果。
启道设计目前正在推进的“打铁终须自身硬”的目标,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成果快速转化机构,能将工业设计作品以最快的速度展现给第三方,以及正在建立自己的PLC及单片机设计团队,希望工业设计能更加系统化地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真正体现工业设计之价值。就工业设计与品牌的关系来说,王少辉更加偏向于“专业人做专业事”,社会分工如此精细的情况下,工业设计公司与专业品牌设计公司在这一方面终归不同,“我们做好我们的工业设计份内之事,为品牌的强大锦上添花。”
《设计》:启道工业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反映着中国工业设计怎样的发展历程?
王少辉:启道工业设计也基本遵循着一个工业设计公司应该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在一步步地壮大自身。从单纯的工业设计服务到参与到工业设计产业链的服务当中,再到启道设计目前正在推进的“打铁终须自身硬”的目标,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成果快速转化机构,能将工业设计作品以最快的速度展现给第三方,以及我们正在建立自己的PLC及单片机设计团队,希望工业设计能更加系统化地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真正体现工业设计之价值。
就国内的工业设计发展来说,我只能本着职业生涯的接触经验来提出一些本人的拙见。在我从事工业设计的10多年中,从前期的外观设计需求到产品品牌设计需求,再到目前国内大量的产品创造需求,这短短的时间内,国内的设计发展不言而喻,从强调美与人机工学到强调及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再到目前的提升产品的核心创造力,国内的设计也在遵循着从制造到创造角色的快速转换。
玻璃切割设备
提升了产品识别度,在操作控制部分颠覆了其传统构造,使产品的人机交互更进一步,设计得到了买方的认可,大幅提升了产品的销售量。
《设计》:近年来,中国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社会对设计价值的认知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王少辉:提到这点,作为一个工业设计从业时间相对较长或者说一个设计团队的管理者,我想我应该有些经验及见解。诚然,在2000年以后,中国的工业设计可谓是井喷式的发展,工业设计师被很多企业所认可。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积累,需要不停地学习,只有积累及学习到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阶段,才能在这个职业生涯中继续前行。可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工业设计师汲取设计知识、拓宽工业设计知识面的过程变得更加迅速与便捷;优秀设计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其创造的价值也得到了很多肯定。就这一职业而言,更多地体现在从事工业设计职业的相关人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突出大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从各方面来说,工业设计都被越来越多地推向了前台;越突出强调创新,工业设计的价值就会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品质,以及核心研发上,工业设计师们特有的跨行业、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就变得极为重要;再加上各级政府对工业设计行业的扶持及宣传;社会对工业设计这个行业的认知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当然,打铁终须自身硬,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也要努力提升自身设计素养,不能让社会产生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挫败感,只有让工业设计创造更大价值,工业设计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低速包装机组
全新的外观整合设计,重新规划了客户产品系列化元素,提升了产品的整体形象,使其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
《设计》:启道的发展过程中是否面临过“生死存亡”的时刻?当初是如何化险为夷?
王少辉:启道设计作为一个合肥“出生”的设计企业,拥有从沿海回来的设计团队。在2010年创始之初,本地大多数企业对工业设计没有概念,我们就已经在考虑自己的“生死存亡”问题。在深度思考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了调整,把“立起来,活下来,好起来”作为我们的出发点。设计团队不停地跑企业,跑高校,拜访从事与工业设计相关职业的老师们。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宣讲工业设计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去强调我们能做什么。只有耐心才能解决问题,让别人先知道什么是工业设计,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业设计需求,才有了“活下来”做设计的机会。
也可以这样说,工业设计行业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靠着团队及创新能力活着,能力强就能活下来,好起来,不强就反之。启道设计的同事们把每天都当做“生死存亡”的时刻,只有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落后,才能不被淘汰。
挂轨巡检机器人
设计上强调产品识别度,传动方面,采用了同步带传动替代了前期的钢件传动方式,降低了产品的运动噪音,降低了生产成本,能适合不同的轨道安装环境,产品的转弯半径更加灵活自由,后期维护更加便捷。
《设计》:请您谈谈您职业生涯中亲身体验到的市场、客户及用户的变化。
王少辉:这就好比地球、国家及家庭一样,大环境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客户在这个大环境中努力地寻找着正确的契机,而用户才能更加客观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工业设计的发展进程也在变得越来越重视用户。很多企业在大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契机后去开发产品,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请更多的用户直接参与产品研发的全过程,让产品围绕“用户”为核心,得到最直接的买方建议。现在的产品开发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变得更加成功,企业才能走得更好。
睡眠治疗仪
《设计》:请您从自己的从业经验出发,谈一谈设计与品牌的关系。
王少辉:其实工业设计涵盖的范围很广,我们作为一个纯粹的工业设计机构,也不止一次地在考虑、讨论这两者的关系。单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设计的好坏能够对品牌产生很大影响,再好的品牌也会因为不好的设计被人诟病。而品牌的好坏是系统性的,是多方因素做出的综合判断。就工业设计与品牌的关系来说,我更加偏向于“专业人做专业事”,社会分工如此精细的情况下,工业设计公司与专业品牌设计公司在这一方面终归不同。我们做好我们的工业设计分内之事,为品牌的强大锦上添花。
设计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就“综合设计”来说,能左右品牌的优劣,好的品牌必须会选择“优秀”的设计,二者荣辱与共。但我的认知是,这个设计是系统化的,有市场的设计、管理的设计、资本的设计、团队的设计、产品的设计等。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名工业设计者的浅显见解。
履带式AGV
《设计》:以AI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全面“入侵”人类文明,在把人类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给许多行业带来了“危机”,甚至已经波及艺术创意领域,您认为设计行业该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处?
王少辉:就目前的人工智能来说,更多的是在被创造,在模仿人类,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超越人类思考能力的层次。部分艺术创作因人而异,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模仿一位书法家的作品,但是未必能模仿一副充满感情的山水画作。所谓“波及艺术创意领域”,到目前为止可以理解为局部替代一些重复性、创意含量较低的领域,例如简单的LOGO设计,非创意性画册设计,非创意性包装设计等,这些功能若让人工智能去完成,个人觉得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可以让设计师们去考虑更加具有创意或创新的事情,从而节省大量时间及成本。
人工智能的产品目前还是需要大量设计人员去设计软硬件、形态、材料等,其产业发展也将推动设计行业的不断前行,二者相辅相成,只要在不突破人类伦理底线的情况下,机器永远是机器。设计这个行业也是一样,有“灵魂”的设计作品永远是人类设计师所要做的事情,当然这需要设计师具有更强的综合设计能力与设计激情,对部分设计人员来说也有着就业压力,做好自我,淬炼专业能力,就能更好地和人工智能产品和谐相处。
爬杆设备
这是一款客户的发明产品,让一线的电力工人拥有更安全便捷的登高设备,在传动设计上使用全新的推动紧固方式,改变了客户前期产品的安全隐患,较大程度的减轻了产品重量,同时让其更适合批量化的生产。
《设计》:启道的“基于市场+基于制造+基于原创”是怎样的企业文化?启道工业设计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是如何协作的?
王少辉:启道的企业文化与我们的服务对象息息相关,我们的设计范畴主要集中在应用产品领域,非文创类产品,这就对如何看待产品市场,如何设计出性价比最好的产品,设计的方案是否具有原创性提出了相对严格的要求,如果我们不从这几点出发,设计的产品就会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相应的损失,而部分应用型产品价值较高,就更不容许设计方案向最终产品的转化过程中出现问题,故此,我们提出“基于市场+基于制造+基于原创”这个理念,更多的是在时刻告诉自己,应本着何种理念做好我们主要服务领域的设计。
在我们的设计团队中,综合能力较弱,如只做产品外观设计的叫做外观设计师,只做产品结构的叫做结构设计师,工作5年以上,能独立完成产品外观结构及后续设计的,我们才称为工业设计师。我个人理解,工业设计师被很多人自我冠名了,做个外观造型,做个颜色,这不能叫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师需具备较强的综合设计能力与产品转化的动手能力,这需要时间的磨炼。一个成熟的工业设计师还需要具备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工业设计项目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会涉及一个学科,一位工业设计人员如果专业素养不够,就很难与相关专业的工程师沟通。启道设计团队目前拥有多位工业设计师,在与工程师协作时,只要提前列清问题点,提出合理见解,双方充分讨论,并就讨论结果高效执行,就能与相关工程师愉快地进行沟通协作。
家用屏蔽泵
仿生形态设计,使其符合客户强调得增压力量感,充分考虑产品的性能、后期批量化生产及售后便携因素。
《设计》:在当下社会,您认为设计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以应对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需求?更好地和产业融合助力企业发展?
王少辉:就专业的设计公司来说,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具备较强的综合设计素质,只有设计师的综合能力较强,设计团队的力量才能强。一个公司的设计总监固然很重要,但只有设计师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设计素养,才能碰撞出更多的创意火花。如若让设计流水线化,每个设计师只是流水线上的一员,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可能其在这个工位上的技能非常优秀,但长远来看,对设计师本人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会限制设计师以后的发展道路。我常和设计师同事们说,要放下你们的身段,多学习专业知识,多和客户沟通,多观察市场上的产品,多发觉用户的需求,多去工厂走动,了解下你们的设计成果是如何被一步步制造出来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谈兵永远经不起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的冲刷。多做些有意义的调研,多问几个为什么,设计师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的精神才能基本具备应对商业化设计需求的能力。
工业设计在助力企业发展的方面,要具备“实干”精神,丢掉“假大空”。设计助力企业的产值需要客观地评价,不虚夸,作用的大小交给企业或者市场去评价和检验。能够做到接受批评,自我批评,发挥自己创新创意才能的同时不停汲取优秀的设计经验及知识,牢牢把握设计的目的,时刻铭记企业需求的核心,交出自己满意、企业满意的设计成果,才能真正地助力企业。
《设计》:您为公司遴选设计师的标准是怎样的?您最看重青年设计师哪些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王少辉:一名设计师加入启道设计团队,我们要考核的并不多。首先,专业技能肯定是第一关,良好的手绘表达能力是专业技能最佳的表现方式,也是能最快表达创意的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加入启道设计团队后,我们会专门进行培训,所以在计算机辅助上要求并不高;其次,我们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具有开朗的性格,语言表达能力要好;当然,耐得住设计之寂寞也是基本要求之一。
这里我所指的青年设计师一半是刚毕业或者毕业不久的一批设计人,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创意思维活跃,是后面设计发展绝对的中坚力量;每一家设计公司的设计偏重方向不同,可能在选拔人才的要求上也稍有不同,但是就整体而言,都看中设计师是否具有设计情怀,是否具有积极乐观的设计心态,是否具有踏实肯学的态度,只要具备这几点,再加上时间的磨炼,那么他绝对是一名合格的“设计人”。
《设计》: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压力和新近疫情的压力迫使很多企业都在转型,设计公司是否也存在转型的紧迫性?
王少辉:就大的环境来说,企业的发展或者淘汰速度很快,设计公司也一样,很多优秀的研发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团队,设计公司靠承接设计服务发展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很多设计公司都开始进行方向调整或者转型。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设计公司想要发展壮大必须考虑转型问题,只有活下来才能坚持自己的设计梦想。作为纯服务型的设计公司,本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只有拥有更多资源,才能让设计公司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