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杂志|宁钢: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以陶瓷设计为例

0

宁钢,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高等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数育部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设计学专家,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特聘顾问兼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长江学者评委,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瓷学会会员,CHINA•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创始人、大展组委会主席,江西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工业设计学会会长,江西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会长。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授予的“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获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人才”称号。

近年来,科技的变革带来社会的创新,中国的快速崛起带动各个产业新一轮的发展。全球化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将中国的设计界引入快速变革的轨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资本扩张,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中国设计品牌的全球扩张。特别是“一带一路”,更把中华传统文化带到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界、设计界、产业界的发展变革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十三个相关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至此“新文科”建设正式实施。如何建设新文科、设计学学科该如何适应新文科的改革发展,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以新文科建设的宏观背景为切入点,研究设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以陶瓷设计专业为例分析设计学教育改革路径。

以对新文科建设的宏观思考为切入点,我对新文科背景下的设计学科发展有以下分析和展望。

一、中国设计学科的特色与目标

中国的设计学科是在西方设计思想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了设计学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下,如何发展起独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学学科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教育方式,更是所有设计学教育研究者的工作重心。我们应当紧抓“文化自信”的大方针,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时刻注重加强文化的自我认同,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从多维角度创建出独具民族特色与品味的设计学科体系。

1、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与思考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庞薰琹、雷圭元等人海外留学归来,带回国外设计理论和教学方法,他们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的工艺美术领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这场变革始于设计概念的争论,继而冲击了工艺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然后广泛地波及社会,形成了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发展的“设计革命”。它的成果首先显现在中国人衣食住行用的崭新形式,同时也体现于设计教育的重大改革。更重要的是,克服了几十年习以为常的设计思维定势,使我们熔中西设计经验为一炉,并从中提炼出“西学中用”的设计理论。

2000年以后,国内设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并存、融合发展的状态,设计学的教育者们积极地引入国外的设计教育经验,运用在国内的教学环境中。在这个过程里,教育者们也在不断地尝试改良这些教育经验,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内的设计发展现状。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将“设计学”设定为一级学科,设计学的教育也开始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2015年,设计学科首次以一级学科的身份成立独立的学科评议组,并设立博士点,标志着国内设计学研究和教育已进入系统化、整体化发展的阶段。随着十九大报告对于“文化自信”的强调,我国的设计学教育也日渐具有了民族化和个性化的研究特征。因此,如何在未来的设计学教育中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强化民族文化自信,将是我们的一个研究重点。

2、设计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2015年以后,我国的设计学教育开始迈上新台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跟随西方的设计学发展显然已不符合国情的需要,因此,结合国情挖掘具有个性的设计学教育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设计学要着眼于设计与科技,与多学科融通,构建设计教育自主体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设计教育应该推出教学方案的改革,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加强设计与科技的高质量融通。我们要站在新文科发展的高度,去思考设计学如何应对科学技术挑战,是设计学尤其要思考的问题,要全面打造设计学新格局。

二、陶瓷设计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个大环境下,一些中国传统经典手工艺门类也就迅速成为了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现代设计理论的辅助下,这些传统的工艺门类在设计学教育中焕发新生,例如陶瓷设计教育。下面我们就谈一下陶瓷设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陶瓷设计教育的机遇

陶瓷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类别,它的地位是其他工艺美术文化所无法类比的。首先,它具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其次,陶瓷的工艺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与归纳,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明代宋应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就是这种技艺分工的真实描述;第三,陶瓷也是科学的综合体,从陶瓷原材料的配置到成型、装饰、烧制过程,无一不是物理、化学这些科学学科的综合表达;第四,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陶大的地域优势也为陶瓷设计特色学科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在人类陶瓷文明发展史的进程中,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瓷之国,而景德镇更是瓷国中最富盛名的核心区域,每年都有无数的国内外陶瓷爱好者来到这里。这些因素不仅为我们设计学的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更带来了挑战。

2、陶瓷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陶瓷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财富,但是,在文化自信的主题下,如何将这些精髓教育给学生是我们面临的最为艰巨的挑战。作为陶瓷设计学专业研究者,我们首先要能够精准地抓取陶瓷文化的民族内核,并对此加以把握,以递进式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达基于历史文化上的陶瓷设计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注意教育闭环的塑造,即及时地通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让师生得到教育反馈,从而进一步实现教育改良与更替。对于设计学科而言,闭环的形成离不开行业的支持。因为,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使得我们的教育必须关注与行业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地让设计教育“落地”,让教育成果成为有效的设计表达。我认为,新文科背景下应该发展对设计学视域的思考,对设计学科的知识重构有重要的意义。这需要设计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国家战略和对现今的社会变革全面提升知识结构,提升设计学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更应该注重与行业的对接,更加注重与行业、企业联合出成果,出大成果。 

三、设计学教育与行业的互动

1、二者互动关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那么设计学教育就是培养人才、思维和创意。行业面对的是市场、需求和反思。在设计学教育与行业的互动中,二者的职能表现十分清晰,且互为作用十分明显,教育为行业输出的人才,在面对真实市场时能够更加冷静地运用创意思维考量适当的问题解决办法,当这些成果被认可后,新的需求应运而生,新的创意也随之出现,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关系。

2、行业层面的需求表现——建筑陶瓷行业

以建筑行业为例,我们来研究行业层面上的需求表现。中国卫浴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技术研发刚起步,国家政策导向助力(1977年-1992年)。第二个阶段品牌化成为主流,行业飞速发展(1993-2012)。第三个阶段行业洗牌,品牌集中化,智能卫浴成亮点(2013-至今)。例如博洛尼亚国际陶瓷卫浴展览会(CERSAIE)创建于1983年,每年举办一届,是世界陶瓷技术产业、建筑材料产业及卫生洁具产业的领先盛会。意大利是当今世界陶瓷的一流强国,其日用瓷出产占有了欧洲的四分之一,修建瓷产量占欧洲总产量的50%左右。意大产品闻名世界,除了修建陶瓷和日用陶瓷外,卫生陶瓷的出产也非常有名气,其出产挨近欧洲的三分之一。意大利陶瓷卫浴国际展会顺应了意大利市场的需求。

图1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的创新与地位变化

而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从无一项发明创新专利到2000多项中国创新发明专利和800多项世界注册创新发明专利。从模仿、拷贝、被拒之门外到世界制造、消费、创新、出口四个第一,从而奠定了中国陶瓷产业在世界的地位。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我国惟一也是世界惟一的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它有110年的办学史、62年的本科教育史和36年的研究生教育史,先后为景德镇乃至我国陶瓷行业培养了7万余名陶瓷专业人才,盛享“陶瓷黄埔”的美誉,为打造国际陶瓷品牌、讲好中国陶瓷故事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友建立了很多建筑陶瓷界著名的品牌,如欧神诺、剑牌、简一、金意陶、乐华、新中源、法恩莎等,为建陶行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国崛起,技术变革,中国的创新和实力将带动产业新一轮的发展。产业的未来将给教育界、设计界、产业界发展变革提出新思考?所以,优秀产业人才的培养与跨越学科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3、行业对设计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教育与行业的互动中,行业也对设计学教育提出了更多更细致的要求,集中表现在人才、意识和方法三个层面。首先,行业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具有更为开阔的设计视野和灵活的设计思维方式。其次,在设计教育的意识方面,本科教育应更注重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但其中务必关注对民族文化内核的准确抓取与深描。第三,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设计学本科教育更应当重视“教”与“学”这两个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在完整的教学环节中绝对不能够忽视教学成果与行业生产对接的实现,因为,生产的环节也理所应当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四、陶瓷设计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1、陶瓷设计教育的路径

陶瓷设计教育从注重陶瓷设计的表象,即陶瓷的造型和装饰,到关注陶瓷设计的内在,包括文化底蕴、社会映像,再到陶瓷设计的外延,即文化魅力。这三步的阶梯式的历程,代表着陶瓷设计教育内涵的进步和质的提升。陶瓷设计教育的创新路径,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向外看,国外陶瓷设计的应用 

大学是设计创新、科技创新的第一试验室,与产业联姻合作,既可让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又解决了企业所需,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更是一条好的出路。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研究者可以多走出去看看,多学、多思国外的生态文化陶瓷环境艺术理念,如意大利地铁、佛罗伦萨酒庄、罗马车站、英国陆家嘴地铁、土耳其机场等,都有陶瓷设计的展示。如图2中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地铁,马赛克与陶瓷阳光结合,体现了陶瓷的本质、性质与自然光阴融为一体的艺术品格,成为自豪的城市符号。

图2 意大利那不勒斯地铁的陶瓷设计元素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共教育资源已经可以在我们的设计学本科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特别是各大博物馆中的藏品和特展,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足不出户即可放眼全球的机会。

二是看传统,国内陶瓷设计的应用 

设计学教育中的“看传统”并不单纯是对历史的重述,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传统的追溯和挖掘,恰恰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设计的民族性和文化个性。比如,我曾经以康雍乾官窑陶瓷设计思维为研究对象,通过深挖清三代景德镇官窑陶瓷造型、装饰的设计思想,梳理其在特定时代下的思维脉络,以反思现代陶瓷设计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在这个研究命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后,例如我在2019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就是以1949年后的陶瓷设计为对象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课题中将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于我们的陶瓷设计和陶瓷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表达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的设计学本科教育中,教育研究者必然要更多地思考我们的历史遗产中埋藏着的文化精髓,“以史为鉴”。

2、陶瓷设计教育的关键

一是,以设计表达文化。陶瓷是人文、科技、宗教信仰跨越边界的材料,是装饰、保护建筑外衣,陶冶人的性情温暖和灵性的不朽文化使者。充分地认识和理解陶瓷的材料特性、功能属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陶瓷的文化包容性和延伸。促进人类新文明,提升生活品质意义重大。“文化”是一种觉醒,是变异与创造,是文明的延续与新生,是不断淘汰批判与包容,而陶瓷文化是具有国际性和浸透性的。

二是,以设计反思传统。我们研究陶瓷文化,感悟陶瓷文化,不是简单地复制历史。在陶瓷设计教育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度。如图:路灯套瓶,建筑贴砖牡丹一色,缺乏创造和生气,低俗而无生命。在吸收中华优秀陶瓷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陶瓷新思想,创造陶瓷新功能,拓展陶瓷新市场,创造陶瓷文化新成就是责任与担当。

因此,教育与设计要紧跟时代进步,构建共创、共享平台。正如,陶瓷设计学教育者、研究者们目前在做的产业联盟,兴起搭建跨产业、跨国界的合作共享平台,特别是在建筑设计、装配式建筑,BIM系统环保无纸工程应用等方面,将给传统产业带来生存的压力,促进了设计界、艺术界共享文明的起步。

五、陶瓷设计的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

1、陶瓷设计的专业特色

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优势专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一直备受重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于1958年,198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先后由原轻工业部和江西省教育厅授予省、部级重点学科,2002 年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一,并获省“优势专业”支持。陶瓷设计专业针对陶瓷行业、地方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基地办学的优势,秉承传承创新的设计理念,着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当代发展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以弘扬中华陶瓷文化为己任,担纲陶瓷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以设计学一流学科为依托,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作为优势学科,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不同于纯艺术教育,除了注重对学生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外, 还应注重对学生技术能力、市场及行业运作经验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以陶瓷为核心,开设技术课程、精神课程、制度课程和生活课程。

图3 陶瓷设计的课程设置

技术课程是指有关于技艺训练的课程,包括传统的与现代的。能够表达技术文化,主要是手工技术文化,悠久的陶瓷手工业积淀了丰厚的技术文化,形成了基于材料、地域、气候等经验和传承的文化;当大机器生产技术兴起后,特别是近期的电子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后,陶瓷的生产技术又有了现代性和世界性的特质

精神课程是指有关于审美、心理、需求等方面的课程。能够表达精神文化,指在人类基本生存得到保障后的一种高级层面的追求,它包括审美、心理、需求等多个方面,在时代变化的过程中,这一类文化也直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对古代传统陶瓷文化的精神层面进行挖掘后,能够在今天的陶瓷设计教育中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引导,使学生更注重设计与市场实际需求的联系。

制度课程是指有关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课程。制度文化表现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陶瓷设计,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制度特征。

生活课程是指有关于民俗文化的课程。能够表达生活文化,陶瓷是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民族差异所导致的生活习惯差异直接体现在了陶瓷的设计与表达上。

综上所述,教育所面对的不仅是当下,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注意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深入挖掘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进而培养出充满文化自信的新一代。陶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我们在追求文化自信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切入点”。今年是全国艺术类学科在新文科背景下建设的重要一年,在新使命的要求下设计学科要立足本土,发展特色,加快创新迎接机遇面对挑战,围绕着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设计学教育体系,打造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学教育新观念新高度,立足中国设计教育的经验,守正创新,固本正源,构建中国风格,创造世界一流的设计学学科体系。

项目信息:本文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重点课题“基于综合评价体系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改革研究”(编号:JXJG-18-11-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