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企联动为导向的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B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ORIENTED

0

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杨小军

摘要:校企联动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当下多元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校企联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以杜威“实用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提出了“小组制”课堂教学、“工作室”制教学、“项目制”课外教学和“假期课堂”校外教学等校企联动的环境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校企联动 环境设计 创新人才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9-0069-03

Abstract: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mode is an important way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of modern design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pluralistic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make full us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lated to coopera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talentsbased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ng pattern design innovation environmentto Dewey "pragmatism" theory and constructivism education theoryput forward the "team" class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eaching"studio""project system"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va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outsid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vironment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practice strategy. 

Key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strategy

引言

当前,高校的设计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的状态,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这已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动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协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注重专业与业界协作、共享的“双赢”模式。当下社会多元发展、专业协作加快、行业竞争激烈,高等院校为凸显差异化发展,谋求内涵式发展,采取与企业联动协作的方式,拓展专业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注重人才培养的引领性与实效性。校企联动树立专业人才培养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深度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结合市场导向、行业需要与企业反馈,有针对性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人才。同时,可以使学校与企业在资源、设备与师资上的共享与协作,结合设计专业应用型特征,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校企联动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一)新的时代发展需求使然

国家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这意味着创新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而迫切。当前,知识更新加快,学科界限模糊,各学科间呈现交叉融合的趋势,涌现出许多新知识、新领域、新成果。环境设计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其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这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要转变理念、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设计人才,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因此,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性和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开展环境设计校企联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集教学、研究、实践、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具有鲜明发展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举措。

(二)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达成,实现“三大转变”

当前,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过分注重向学生传授已有知识而忽视培养其创新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毕业设计课题的深度与创新不够等现象,这些都影响了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通过引入校企联动创新教学机制,依托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对专业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一些学界、业界新方法、新技术的关注与掌握,从而培养学生处理设计与社会、商业和经济等关系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可以真正实现教学主体(课堂角色要从传统的老师作为主导者转变为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献策者、启发者与合作者)、授课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教学评价(以虚拟课题结果评价为主向实际课题的结果过程综合性评价转变)的“三大转变”。

(三)促进“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校企联动设计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利用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人才、项目、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组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创新设计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使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设计企业的实际项目操作中,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进行课题实践,能更为直接地实现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充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从而为“产学研用”结合的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二、国内外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借鉴

(一)国外模式借鉴

国外相关高等院校开展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时间相对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如:

1.美国“合作教育”

早在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首次提出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即要求一部分专业和一些教育项目的学生必须有1/4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等单位进行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合作教育在形式、内容、层次、功能等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21年,美国安提亚克大学在所有专业中实施了合作教育,将校企合作教育的功能从单纯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合作教育的形式也不断创新。目前,美国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合作教育的院校已有1000多所,校企联动教育模式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德国“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相关教研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德国的高校与企业一旦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将是长期、稳固和紧密的,其合作非常注重实效。该模式不仅是德国现代设计教育领先的基础,也是二战后德国经济得以快速腾飞的重要支持。

3.日本“产学合作”

日本“产学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领域进行深度磨合,产生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使大学和产业之间形成一种双赢关系,从而带动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该模式被视为提高日本高等教育水平和整个国家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举措与因素。

4.加拿大“合作教育”

加拿大的“合作教育”始于1957年的滑铁卢大学。1970年以后,“合作教育”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加拿大的高校大多设有合作教育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教育的宏观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各院(系)教师负责。学校的校企合作教育专门机构为实施合作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加拿大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集中体现为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互赢合作。

(二)国内模式借鉴

我国高校设计教育的校企联动模式在研究与实践相对起步较晚。而许多高职院校和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大力开展校企联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经验。如:

1.苏州大学金螳螂城市建设学院为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校企联动办学的新模式,依托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本着双赢、可持续、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新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集产学研优势为一身,具有中国特色校企合作双赢”的新路子。

2.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通过建立以教授工作室为主体,以完全学分制为特征的校企联动模式,按照基础通识、现场见习、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四个模块建构新的课程框架,融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于一体,采取分年级分阶段地专业教学与实践。积极发挥校董事单位及关联产业的资源优势,促进产业、教学、研发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多渠道的教学实习实训机会,引领学生进入工作领域,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广阔的选择领域。

3.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非常重视办学的交流与合作,被誉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中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成功模式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利用珠三角发达的地域优势,依托旗下集美组设计公司,组织不同规模和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协作项目,不仅拓宽了校企合作教学的渠道,还在全国设计院校中创建了一个设计服务品牌。

4.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其高职专业定位与办学特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为主线,与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大企业、各高校建立密切的联系,努力实现高校、企业、社区的全方位合作。通过聘请各种高级技术专家、教授、企业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与各大公司与企业建立密切关系,既成为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 

以上所述的国内外各种关于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但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教育定位不同,与我国高等本科院校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尤其需要探索出符合我校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实际的“校企联动”模式,从而提高高等设计教育质量,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拓宽学生创业就业途径。

三、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

(一)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调整

环境设计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是开展环境设计校企联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具体要从社会发展实际对专业的需求,立足于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从调整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专业教学与项目教学的互补、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资源的结合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的专业结构和合理的课程体系。

(二)合作教学模式与资源建设

校企联动创新教学是一种开放型、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模式。要针对环境设计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结合相关适合环境设计专业特性的校企协作教学实践,通过多元师资共同参与的学术指导、主题论坛、专题讲座等环节,结合学科竞赛课题、企业委托项目等环节,搭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校企协作平台,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整合校内外多种资源,形成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跨学科合作的系统化管理,从而构建完善的校企协作人才培养模式。

(三)多元背景的教学团队构建

组建一支专业背景多元、学缘结构合理、精诚互助合作的教学团队,是顺利实现环境设计校企协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前提条件。要充分调动教学团队各类人员,尤其是校内外人员的协作性和积极性,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和校外设计师的角色分工,以能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来组织理论研究与介入教学实践,做到取长补短、同异识辨,从而能全面系统地满足环境设计专业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

(四)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建设

依托已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正在建设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基地在师资、项目、实践硬件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专业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机制的转变与重塑,开展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同时要加强校企联动教学的建制、制度、设备与场所等软硬环境的管理,要明晰协作教学的监制、操作、管理、评价与权利、职责等方面的研究,是保证校企联动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四、校企联动人才培养途径与策略

(一)理论层面

1.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从教育理念上来讲,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知行分离”的基础上,基于现代教育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总结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三个重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其主张的“教育即生活”强调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学应从学生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主张“学校即社会”则视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强调学校的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脱节,必须与社会生活的经验有密切的关系;主张“从学中做”强调学生个人的直接主观经验,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环境设计应用型、交叉性的学科特征实际上与杜威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可以成为当今我国高等环境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理念。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专业教学实施的环境符合了“学校即社会”,专业教学实施中主体的直接参与符合了“从学中做”。因此,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环境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从而实现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由此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校企联动教育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二)实践层面

从教育理论上寻找到环境设计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基础,在学校专业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将需要做进一步的升级和发展,以建立一种最为开放和可持续的办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往设计教育中对于“艺工结合”为主导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没有足够的系统化认识和操作,校企联动的目标虽然明确,但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因此需要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校企联动机制与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只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单一教授与传递,而通过建构课内、课外、校外等平台与资源的“多位一体”教学模式,拓宽校企联动教学平台与渠道,引入高质量教学资源,从而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对市场及行业运作的知识与经验的培养。

1.“小组制”课内教学

课堂内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每组都有指定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组织团队、发表各自意见、交换分析各人提出的意见并集合个人观点,最后形成一个小组共识。然后,各个小组再集合起来,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过程评价采用公开答辩、分层分块取值。这个过程中,教师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适时地点评不同意见,引导鼓励学生往某个知识领域一致或者相异的方向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间的思考与讨论。而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自我教育的积极参与者。这种“小组制”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让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投入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分享个人的经验,也获得知识的多样性。

2.“工作室”制教学

“工作室”制教学与实践模式的导入,使设计课堂教学从过去虚拟的环境中转向真实的设计场景中进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它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的教学平台,改变过去以“教”为主导的传输式向以“学”为中心的主动式学习,学生在此可以同时获得多种实践教学体验。工作室的师资是多学科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设计课题来源都是结合社会发展背景和企业需求的,设计过程是随设计项目的实际推进而演进的,学生需要不停转换“角色”,从不同的角色定位来感知、领悟知识,真正实现设计概念与市场实际紧密结合;在工作室中建立有相关行业标准、企业要求,学生可以直观对技术规范、工艺流程等一手资料的了解与掌握;在工作室中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客户,了解市场需求,能直接经历沟通、设计、管理到施工的全过程,可提升学生的设计管理、战略研究、技术运用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项目制”课外教学

“项目制”课外教学由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通常可以分为竞赛项目和企业项目两类。竞赛项目教学主要是结合各类设计专业竞赛活动的课题,针对不同背景与主题的竞赛项目,组建跨专业的设计团队,改变传统课堂一位教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结构,转变为由多位本专业教师和跨学科专业教师组成的教辅团队,形成“师师+师生+生生”三位联合、合作、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引入设计各个阶段答辩机制,加强设计过程分阶段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自信,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成效。企业项目教学就是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企业委托项目(横向课题)作为教学课题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按照企业化运作项目的组织与实施模式,在专业教师和校外导师的带领下以设计团队的形式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担当。

4.“假期课堂”校外教学

“假期课堂”校外教学主要是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特性和授课计划,将大量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在假期和校外完成。其目的是给学生有集中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学生在假期一段完整的自由支配时间段内,可以在不同场所,以不同的形式,向不同行业、文化背景、经历的人学习,参与设计项目的全过程,接触社会、体验实务。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切身体验,进一步充实与反刍后续的学习,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扩大视野,夯实基础,完成质的蜕变。

结语

面对当下这个知识爆炸、更新极快的时代背景,环境设计专业的教与学都面临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性问题,即教学目标是“掌握知识”还是“培养能力”的问题。通过导入校企联动的环境设计开放型教学模式和实施平台,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改变环境设计专业固有教学模式,发挥校内外师资、教学资源、实践项目在教学创新上的应用,完善构建研究性、多元化的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实现环境设计教学与社会服务的有效结合,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架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凸显专业的品牌特色。

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度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Xgz15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小军 . 丁继军编著 . 环境设计初步 [M]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08

[2] 叶澜著 .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03

[3] 魏忠著 . 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 [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4] 张玉忠 . 韩久海 . 以工学结合理念构建教育主导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思考 [J] . 艺术与设计,201505):143-145

[5] 丁继军 . 杨小军 . 饶美庆 . 凌霓 . 契约机制与学案教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J] . 中国高教研究,200905:90-91

[6] 杨小军.新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J] . 艺术与设计,201110):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