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 马玉婵
摘要:北岳庙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其的建筑布局设计受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和道教的影响,既体现了中国古典式建筑的特征,同时也因其特有的地域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从北岳庙的建筑选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布局三个方面作一说明,并探讨其对当今建筑设计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北岳庙 建筑设计 文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11-0156-02
Abstract:Beiyuemiao is the place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emperors worship the god of the hen,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design is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nfucian culture and Taoism, both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 architecture,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description of the site selectio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architectural layout of Beiyuemiao, and discuss its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Beiyuemiao Architectural design Cultural idea
前言
北岳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一代,长期作为帝王遥祭“北岳恒山之神”所用,并成为五岳祭祀的重要场所。北岳恒山分为历史上所说的恒山和为今人所熟知的恒山,今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人们口中所说的北岳恒山多特指此地,并且被尊为中国五岳之一,备受推崇;古北岳,指的是历史上的北岳恒山,从学者的考证结果来看,其位于河北省唐县、阜平、来源三县交界处的大茂山山脉。本文所研究的北岳庙位于河北省境内的曲阳县城,是当时古北岳的主要祭祀场所。
一、北岳庙的历史沿革
北岳恒山名称的含义,根据《白虎通义》记载:“北方为恒山。恒山者,常也。万物伏藏有常也”[1],这揭示了北岳恒山命名的依据,被赋予了强烈的哲学思想。恒,包含着持久稳定的意思,既表明了北岳恒山的地理位置,又承载了古人渴望安定持久的生活愿望。《尔雅·释山》中亦记载:“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2]更是清晰地表明了五岳的具体方位,也代表了古人对四方方位的认识。同时,大一统意识也在地理上清晰地体现出来。秦朝统一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为了显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曾亲自到泰山进行封禅大殿,申明国家法令,宣扬一统天下的功德。到汉一代,汉武帝在文化上实行独尊儒术后,山川文化便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文化体系。
事实上,在汉代以前,国家的祭祀、封禅活动只是在平地筑坛,一般祭祀不设置庙宇;从汉代开始,由于岳渎常礼,始设庙坛。一般来说,关于五岳四渎的祭祀礼格非常之高,且随着祭祀制度的日臻完善和固定,与之相应的固定的实施场所便成为必然。到北魏时期,岳庙才逐渐发展成了具有一定规范的建筑序列。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始建北岳庙。当时用于祭祀的北岳恒山下庙已经由下阶神庙形式发展到了“庙前有碑、阙、坛场相列”[3]。后来随着县治的搬迁,其祭祀场所也随之由下庙移至到东庙,即今曲阳北岳庙县址,由此,北岳祭祀的场所便固定了下来。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空前繁荣,北岳祭祀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在这一时期,北岳庙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体。北宋时期,由于北岳庙处于宋辽边境地区,战乱频繁,因此北岳庙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据《辽史拾遗》中记载:“宋太宗淳化元年,契丹欲入寇,使诣北岳庙卜,神不许。契丹使怒,纵火焚庙而去,遂不入寇。”[4]面对此种状况,北宋统治者经常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修缮,在宋一代的官修正史记载中,淳化二年、皇祐元年、绍圣四年、崇宁五年皆曾对北岳庙进行过整修。北宋大文豪苏轼也在定州任期时曾上《乞降度牒修北岳庙状》,“自熙宁间,因守臣薛向奏请,止曾完茸正殿。紫玉诸殿及廊庑门宇墙久已疏漏破损。……欲望圣慈特依定州所乞数目,给降度牒,付本周出卖,应副修造。”[5]至此,北岳庙的布局愈趋成熟。在元、明两代,北岳庙的建筑规模有所增大,其中,元世祖曾下旨修缮北岳庙的主殿德宁之殿,并于至元七年完工。明嘉靖十五年,明世宗在修缮北岳庙时,增建了御香亭,即敬一亭。至清一代,清顺治十七年,北岳恒山的祭祀场所由曲阳迁往山西浑源,自此之后,曲阳北岳庙渐渐衰落。虽然之后在康熙、乾隆、道光和光绪年间都曾对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但也已经今非昔比了。
二、北岳庙的建筑设计
中国大山岳文化举世罕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发展变迁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北岳庙作为北岳恒山主要的祭祀场所,其在建筑布局设计上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宗教特征和礼制文化,同时也深受当地地域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一)建筑选址
北岳庙是古代统治阶级为遥祭“北岳恒山之神”而建,拥有较高的祭祀文化价值。事实上从祭祀出现到清初改祀的一千多年间,国家祭祀活动的场所一直在曲阳北岳庙。祭祀在古代对于人们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它将人们渴求普降甘霖和福泽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祭祀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祭祀对显示政权的合理性,宣扬统治者受命于上天,祈求社会安定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用于祭祀五岳的庙祠,在设计建筑时都会和该山岳的主峰相对应,以显示祭祀的规范性和隆重性。如在华山北面所建成的西岳庙,其庙宇的中轴线就和华山的主峰相对应,中、东、南岳庙亦是如此。但曲阳北岳庙却与之不同,不仅没有特殊的对应关系,而且与恒山距离遥远,这与该地区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有关。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石敬瑭为获取皇位,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由此,便形成了中原王朝与契丹以古北岳恒山和白沟河为边界的状况,北岳恒山的军事地位也不言而喻。据史籍记载,北宋初期雍熙北伐的多次战役便发生在北岳恒山附近地区,北岳庙祠亦多次受到战火侵扰,后随着曲阳县城的变迁而不断变换位置,便形成了五岳庙宇中的一个特例。
(二)建筑布局
据曲阳北岳庙内现存的《北岳庙图记》所描述,北岳庙南北长524米,东西宽321米,总面积17398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80万平方米,建筑规模极为宏大。其整体建筑布局呈田字形,布局形式则采用以中轴线为主,两相对称的古典式建筑布局形式。其中,德宁之殿作为北岳庙的主体建筑,坐落于中轴线的北部,占地2000多平方米,因作为各朝代祭祀北岳之神的场所,所以大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采用级别最高的庑殿式形制。此外,飞石殿、三山门、凌霄门、敬一亭、朝岳门、牌坊、神门依次坐落于中轴线的南面,以中轴线为主的东西两侧则对称地设有碑楼、钟楼、鼓楼等。以大殿为中心的院落,东至东昭福门,西至西昭福,南自凌霄门,北至后宅门,则构成了祭祀的主要场所。自凌霄门至岳门所形成的以敬一亭为中心的大院落,两侧各设有朝房。朝岳门前设有牌坊,神门前设有岳桥于护城河之上。值得一提的是,神门不仅仅是作为北岳庙的南门而存在的,至明一代,随着庙和城的发展,北岳庙的神门逐渐演变成曲阳城的南门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庙一体的建筑结构。另为方便皇帝亲临,祀殿之后还设有寝宫,并在院落之外设有宰牲房,神厨,库房等。这种以中轴线为主,两相对称地建筑布局设计,不仅烘托了祭祀场所庄严隆重的气势,而且其从南往北分别形成的由敬一亭、德宁之殿和寝宫三者为中心的既整体统一又自成一组的院落式格局,更是增加了北岳庙的层次感和有序性。中国的古代建筑受中国传统礼制文化的影响,其建筑布局设计往往以“中”为尊。北岳庙的设计亦是如此,如涉及祭祀的德宁之殿就位于整个北岳庙的中轴线上,其他辅助设施则向四周延伸,做有序对称铺排。这种平面布局的对称性和有序性,恰恰是中国古代社会伦理秩序的体现。另外,由于五岳之神是道教神祇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北岳庙在建筑设计上亦多呈现出浓厚的道教色彩。从其建筑布局上看,常表现为在主体建筑的两侧设有道教性质的建筑,如总玄宫、真武庙等就设在北岳庙东侧的东昭福门至东大门的南边。从其建筑的图案和文字上来看,其庙内的壁画如“天宫图”、“北岳恒山神出行图”等都是道教画的典型,大殿中现存着的“特旨重修真定路转运使司经历李廷奉诚明真人命书”和“静通真大师提点”的题记亦是关于道教的记载。不仅如此,其天花板、枋心、普柏芳等处,大部分都绘有太极图形。
(三)建筑材料
北岳庙建筑的主体架构,是以木质材料为主。其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就是当今现存的元代以前保留下来的木构建筑。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庙宇、宫殿等,基本上都是由若干个单体建筑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北岳庙亦不例外。以德宁之殿为例,其整体由阶基、屋身、屋盖三部分组成。阶基由砖石砌成,屋身整体建于阶基之上,此种设计即突显了整个建筑的宏伟气势,同时也起到了保护殿堂的作用,一举两得。用于支撑房屋梁架的圆柱,以及用于柱子和梁枋之间的过渡构件斗栱,则以木质结构为主。因木质建筑本身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腐蚀消解,所以德宁之殿的柱身在经历朝的修缮后,均有墩接的痕迹。屋顶依照礼制,采用重檐九脊庑殿式设计,以木结构的屋架为支撑,黄色琉璃瓦部分为殿脊,殿檐斗拱为一朵、二朵式柱头,并刻有狮子形象。屋面的曲线雅致柔和,四周向屋身以外伸展开来,尾部向上举折起翘。殿顶东西两端则各刻有一只五色彩釉的鸱吻,整体望去,如雄鹰展翅之双翼。
“材料是设计的根本属性,设计是材料的重要载体。”[6]不同的建筑材料,赋予建筑物件以不同的文化价值和功能。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建筑,其在设计理念上是与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与道家所讲求的万物生生不息相契合的。首先,《易经》中强调自然界的万物是不断更替的,在更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衍生出新的事物。木质材料本身易于损坏,但其建筑的技艺和架构却会长久地保存下来,并在一次次的修缮或建造中得以发展。其次,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所折射的是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人对自然的顺从性,以达到双方之间的和谐状态。木材源于自然,北岳庙的整体架构以木质材料为主,正是建筑回归自然、点缀自然的体现。同时,建筑设计者又利用木材朴实无华、易于雕刻的特性,通过对柱廊、屋檐等的构建和装饰,表达着中国宫殿特有的“以天为尊”之美感,是古代中国审美思想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有力印证。
结论
建筑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其建筑的形式、内容、布局等无一不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实态。从北岳庙的设计理念来看,它既体现了当时中国古代儒家对社会伦理有序性的追求,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影响。透过这些建筑本身所反映出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不仅有相当高的研究和挖掘价值,而且对当代建筑的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理念中,多强调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建筑观念所考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注重建筑环境的选择,也就是选址。二是选择适合的建筑形式。”[7]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快节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方式,其反映在建筑领域,便是雷同现象和“特色”的流失。如今,统一而标准的建筑模式充斥于大大小小的城市,占据着我们的生活,而“建筑空间的表现形式趋同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趋同” [8],这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我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需要将建筑与文化联系起来,使建筑真正成为文化的映像。
参考文献
[1] (清)陈立撰 . 白虎通疏证.卷六 [M]. 北京:中华书局 ,1997:200.
[2] (宋)郑昺疏 . 唐宋注疏十三经 [M]. 卷四.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1998.
[3] (北魏)郦道元 . 水经注校证.卷十一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284.
[4] (清)历鄂.辽史汇编 . 辽史拾遗 [M]. 卷七.中国台北:鼎文书局 ,1973:45.
[5] (宋)苏轼 . 苏轼文集.卷三十九 [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1039.
[6] 杨吟兵 . 传统材料在当代设计中的艺术化应用 [J]. 包装工程 ,2016,37(12):1—4.
[7] 谢明洋 . 从中国古典园林探讨人居环境的“中国特色环境观” [J]. 设计 ,2016,29(1):45—48.
[8] 梁应宇,刘北光 . 空间秩序背后的建构逻辑 [J]. 设计 ,2016,29(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