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禹:设计思维是系统的,更是开放的

0

周至禹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_Edit_ 李杰  李叶

周至禹.jpg

周至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思维的特点是权衡理性与感性、情感的表达与技巧的表现与产品研究与用户体验有机融合,充分理解产品设计理念和定位,对事物和问题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做准确的认识与反映,将审美作为基础,将跨界知识作为素养,将敏感反应作为素质,将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手段,善于找到问题的本源,将有效解决问题作为目标。


《设计》:“设计思维”说起来非常抽象,普通大众很难理解。您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话谈谈何为“设计思维”?

周至禹: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由两个词组成,一个是设计(design),一个是思维(thinking),设计就是为了做某件事或某物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进行计划和图样,通常指有目的有计划创作行为和活动,而思维则是对信息、知识、经验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设计思维就是关于设计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思维过程,这包括了思维的科学性,逻辑性,对设计目的性、市场性、功能性、审美性等方面的考虑。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将设计思维分为7个阶段:定义、调研、构思、原型,、选择、执行、学习。也有人把设计思维概括成五个步骤,1.同理心(Empathy):统计调查,收集用户真实需求;2.定义(Define):分析需求,提炼要解决的问题;3.头脑风暴(Ideate):打开脑洞,创意越多越好;4.原型制作(Phototype):把想法制作出来;5.测试(Test):优化解决方案。也有的把设计思维分为四个步骤:1.明确问题所在,准确定位;2.创造各种可能,比较选择;3.提炼已确定的方向,融合归纳;4.遴选最好方案,执行到位。人们可以从这些分类中看出一条设计思维的基本脉络和主线。另外,设计思维也有着更为广泛的定义,以适用于社会各个层面。

《设计》:您在艺术领域有着颇深的造诣,对于设计也有独到见解,请谈谈您如何看待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周至禹:通常,艺术只是提出问题,而设计则是解决问题,艺术的形象复杂多义,设计的诉求明确精准,二者的功用,目的和过程都不尽相同,但却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启发和促进。当世界进入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对设计的需求明显高涨,琳琅满目的商品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生活的欲求超过了精神的抚慰,艺术的作用让位于设计,因此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迹象:艺术以设计的方式进入生活。“审美化生活”的命题出现,显示了艺术、设计与商业的紧密关系。设计成为联通艺术与商业的桥梁,而越来越多的著名品牌开始和艺术家合作进行产品设计,在某一个层面来说,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已经难以分辨,相互在图像符号、语言风格的借鉴十分明显。在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背景下,艺术与设计的某些作用也在趋同。但是,我总是期望强调精神价值的艺术能够尽量警惕被商业市场所操纵,而设计也要避免成为资本唯利是图的手段,能够将设计哲学和设计伦理纳入设计思考。当前,设计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尺。在这种情形下,不是以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应当成为设计的基本理念。

《设计》:设计思维的要点是什么?它的价值如何在实践中体现?是否已经超出了狭义的设计的范畴?

周至禹:设计思维围绕设计的“美利善真”形成一套有效的思维运作,美针对的是设计产品所带来的审美意识问题;利针对的是设计的功能使用和便利问题;善针对的是设计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真针对的是设计的感知体验问题。围绕这四点构成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形成了设计思维的整个过程,而创新乃是设计思维的核心。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创造和改变,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从狭义上说,设计本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职业,因此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对事物探究与改变的兴趣,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关于客户、受众、功能、美学、经济、科技、环境、市场的总体分析、判断、综合、预测等能力,都要能够围绕具体的设计问题加以进行,最终通过设计行为和产品的应用实现设计的价值,而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印证了设计思维的有效性,丰富的想象力与敏锐的观察力成为设计思维的基础,因此,设计思维有着其基本的规律,但其过程充满了灵活应变,不应成为固定的模式。从广义上说,设计思维有强烈的指向性,以解决方案作为解决问题的起点,在思维上应具有很强的变通性、流畅性、独创性、多向性、联动性、跨越性和突发性,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Science of the Artificial”中把设计定义为“将现状转变为更理想的情况”。这意味着设计超越了其在专业领域的应用,而其思维方法和运用也朝着更大的层面拓延,成为将设计的方法论应用到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一种方式。设计思维在当今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重要,在工程技术、商业活动和管理学等方面均有应用,乃至当设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承担着营造民族文化的重任时,设计思维也超越了原有的设计领域,朝着更为广泛的社会应用层面普及发展。

《设计》:国内在什么时候开始提设计思维的概念?设计思维概念是否有中国特色的演变?

周至禹:国外把“设计思维”作为创意活动的一种方式,提出和运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设计思维发源于美国硅谷IDEO设计公司、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Stanford d.School)等,如今正在从创意产业从业者迅速扩散到创业公司、创新人士以及希望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普通人群。国内关于设计思维的研究和教育在进入新世纪开始兴盛起来。在过去,设计偏重于设计物本身,而在设计教育中把设计思维局限于体现各种设计特性的创意表达,而今,以用户体验设计为基础,设计思维是创建以人为对象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和体验的过程、方法和工具,思维研究主要指研究设计思维的本质与机制,分析和研究各种思维方式特点,将思维和整个设计过程联系起来,认真考察设计的过程、任务以及方法,以符号学、图像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理论为思维拓展的基础,注重对创造性环节的思维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以设计思维为基础,向过程、方法和技能领域扩展,并在设计观念层面达到最高表现。并且,在中国展开的设计思维实践,更注重本土体现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民族形成的思维特征,因此兼顾了中国哲学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哲学,也有着“格物致知”的思想智慧,并且更注重在合理的基础上讲究合情。因此,设计思维在中国语境里融入了中国传统的造物观,容纳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模式,这种设计思维的形成,在发展中国的设计美学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设计思维是如何在驱动社会创新的?

周至禹:设计思维是用于解决系统性复杂问题的创新方法论,设计思维成为设计主导的赋能方式、商业竞争的主力工具、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设计创业的思维基础。设计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社会价值,因此社会创新离不开设计思维的运用。世界正处在向可持续社会转型的变革期,由产品生产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变进程中,社会创新已受到包括设计在内的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关注。在技术日益发展普及的背景下,设计思维也从产品设计转向了更大的系统思考,例如围绕服务设计和体验设计形成的设计思维拓展,也在从另一个层面推动社会创新。此外,科技与艺术的思维方式分别以逻辑推理思维和形象感性思维为主要形式,二者的结合形成设计思维的新颖方式。设计是具体体现时代精神最广泛、最直接、最敏锐的手段,因此也就决定了其思维的基本特性——将科学和艺术不断深入融合,以奉献和创造为人类提供社会进步的普遍实现和广阔的生存空间,设计思维在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运用,推动着社会创新,例如协同设计,体现出集体智慧和共同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设计思维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背景下的社会创新发生的基本要素进行系统研究,从而精准定位,以不同的方式驱动不同的社会创新,例如设计师以“服务设计”、“参与式设计”方式参与社区社会创新,构建社区文化认同与满足社区社会需求,使得设计以一种更有张力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创新。设计思维在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等方面也可发挥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社会良性的创新发展。而思维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设计思维必然在其中产生应有的作用。

《设计》:国内也开始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设计思维,您如何看待?

周至禹:在国内,分布在视觉传达和产品设计等专业教学的创意思维训练,主要针对专业特定的需要加以展开,中央美院在1995年建立设计系,率先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展开思维方面的训练,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其特点是科学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艺术感性的形象思维能力相结合,设计思维训练更注重整体的设计思维路径和方式,更注意宏观的思维把握,因此也更加灵活,显示出跨领域、跨专业的普遍性特征。在基础教学展开设计思维训练课程,有助于学生在基础的造型、形式、色彩、材料等训练同时,将思维的拓展作为更为重要的基础训练,通过发现——联想——设计的训练过程,进行跨专业的设计思维训练,克服了专业训练的局限性,广泛的设计思维训练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思维的本质,灵动综合地运用思维方法进行设计思考。现在一些学院日益重视设计思维训练,在基础教学中纳入了设计思维训练课程,到进入专业再结合专业特性更深入地进行设计思维训练,就能够保持一种既深入又开放的思维态势。例如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推进思维训练课程的改革,全部都是不同专业教师任教,集体讨论,共同备课,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磨合碰撞,让老师们也在课程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受益匪浅,最终让思维训练课程朝着提升学生综合设计思维能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更具有融通应变的创意思维能力,有些一年级的设计作品就获得了大广赛的奖项。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设计思维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设计》:在教学和实践中您是如何运用设计思维的?

周至禹:教师和设计师一样,也要学习运用设计思维,更何况是从事设计教育的老师。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等院校都进行了创新课程改革,将跨学科的创新思维引入课程。我曾经指出,在基础教学训练中,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是思维训练课程,其意思是,在生产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如何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才是设计的重要之处,因此某一门看上去表面是技术的训练,其实本质上指向了技术背后的设计思考和抉择。中国古话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器的选择,并如何使其便利,便是设计思维的任务。设计思维将教学问题的解决导向本质,从而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设计思维是事半功倍的最好路径,如果说设计就是生产力,也可以这样讲,设计思维就是生产力。设计思维注重设计案例分析,研究有关创造学的诸多理论,有效地运用设计思维就可以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将课程教学的目标从结果导向过程,从技术导向思维,从而解放学生的思维。在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贯穿始终,交流产生的思维碰撞对开启头脑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设计针对性的课题训练各种思维方法如逆反思维、发散思维等,而通过大量杰出的设计案例分析设计师的思维方法是最有启发性的。设计思维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意识的产生,从而引导出无数新的设计风格。我的关于设计思维的教学思想与体系形成在《思维与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设计思维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教材和专著中有详细表述,不再赘述。

《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设计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设计思维能力?

周至禹:在社会实践中的设计师,需要对行业特性、产品理念、用户的心理与审美习惯、设计流行趋势密切关注,及时总结,设计师的创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也需要对这些限制有鲜明的认知和分析,能够使得目标更明确、定位更精准、立场更坚定,设计思维的特点是权衡理性与感性、情感的表达与技巧的表现与产品研究与用户体验有机融合,充分理解产品设计理念和定位,对事物和问题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做准确的认识与反映,将审美作为基础,将跨界知识作为素养,将敏感反应作为素质,将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手段,善于找到问题的本源,将有效解决问题作为目标。学会批判与质疑,多看多想,疯狂吸纳,善于分析优秀案例的思维和设计方式,整理归纳总结,海纳百川般地汲取一切信息,才能够脑洞大开,灵感来自于头脑风暴,大胆试错,创造性是设计思维的核心,设计思维使设计师具备竞争性、挑战性和开拓性,依据的就是创造性。设计思维以具备历史、社会、文化、生活的知识和兴趣为基础,设计师要对设计现象和背后的思维方式充满兴趣,要注意观察体验思考,这样才会让思路越宽广、精力越集中、洞察力越敏捷。设计师也要学会自省和反思,目的是克服思维定势,有的时候这种思维定式也可能来自专业思维。须知,设计思维是系统的,更是开放的。在探索设计思维的内涵实质、边界条件和基本法则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时代背景下设计思维的演变和趋势。

周至禹教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