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艺术学院 霍 楷
摘要:以设计竞赛为载体,探索竞赛对设计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竞赛育人的创新驱动作用,总结这种教学改革的特色,对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以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的定位特色开篇,对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做一个概念界定,其次研究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的教学特色,再次对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的质量和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教学成果的质量特色;最后对这种竞赛育人模式的推广特色进行分析和总结。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8-0082-02
Abstract:Taking design as the carrier, it explores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to design talents training. It does research on driving innovation of competition education,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he opening starts with the innovation driven education mode of competition, makes a definition on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driven education mode competition, followed by the research of innovation driven education mode competitio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Again driving mode of education competition quality and achievement of innovation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tion of teaching achievements; finally, this mode of education the competition promotion feature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and crisis consciousness.
Keywords:innovation driven, competitiv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一、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的定位特色
创新驱动型竞赛育人模式的教学成果,是在具有雄厚文化底蕴的理工科院校背景下的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综合院校多元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凝练和提升。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国际化视野引导、危机感教育、竞争意识观、驱动创新理念,培养能获高级别大奖的高端实践研究型教育模式。
(一)定位国际化视野引导。创新型竞赛育人模式,不止于参加国际展赛,目的在于通过参加国际展赛、国际设计协会和国际院校的活动,搭建一个学生了解国际设计界动态、各国设计文化的宽广视野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学生能够放眼国际,了解国际设计风格走向,了解国际设计文化,创建国际交流机会,充分展示自我,不断学习融入国际设计界。
(二)定位危机感教育驱动。危机感意识会不断推动创作与创新,推动不断前行。在设计教学中,完成课堂作业不是创作的结束,而是专业才刚刚开始。平庸缓慢的学习不会产生高精尖的杰作,也不会具有饱满的创作工作量;而危机感意识教育会成为学习强劲的推动力,推动设计创新和创作不断迈向前进,不断完善修改和成熟。危机感教育是创新驱动型竞赛育人模式的助燃剂。
(三)定位竞争式教育意识。创新之路没有尽头,竞争意识永不止步。在设计创新上,只有通过不断比较,寻找差距和不足,才能使作品不断完善和成熟。竞争意识是设计创新教育的强大推动力,在赛中学、学中赛、学赛结合,不断比较、寻找差距方能进步和成长。竞赛本身就是竞争意识的最佳载体,是业内衡量作品质量、层次和标准水平高低的裁判,通过竞赛的竞争式教育模式,培养高质量创新型设计人才,是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
(四)定位驱动型教育形式。驱动型教育模式能够推动学生勇于参赛、能拿大奖、享受竞赛,在竞赛中寻找乐趣,在竞赛中不断学习,在竞赛中不断提升。通过竞赛创作了具有竞争力的作品,不但达到了提升专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获大奖的作品将对学生专业之路的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专业——学业——事业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水平设计人才。
二、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的教学特色
(一)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本成果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两种教学途径。线上教学是本成果中具有稳定平台、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也开启了打破室内教学固化模式的一种新探索。线上教学中,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两个模块,总体来说,线上平台教学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竞赛信息发布、组织、上传、通知通告等;二是讨论组与微信组的具体针对性与答疑互动教学模式,通常每个单位的竞赛小组分别建立固定和有针对性的QQ讨论组和微信讨论组,以某一竞赛的具体主题和创意,开展创意、制作、修改等过程中的答疑与讨论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具有非常灵活与针对性的特点。线下平台教学是以创意设计创新团队的实体工作室为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研讨、讲座、校际交流、阶段性的修改与研讨互动、集会研讨与共性问题解答的设计空间,线下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具体化的特点,能针对某一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修改工作。
(二)精准定位、针对性教学。本成果研究的目标是以国内外各种设计竞赛为载体,因此对各类设计竞赛需要仔细研究其特点、思路、目的、风格,以及对往届获奖作品的分析和总结,做到精准定位、深入分析和细致总结,在参赛时能够有的放矢,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创作。如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其目的在于“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推动本科学生计算机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就业及专业服务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的人才。”根据大赛的这一定位,在指导竞赛教学中,就要依据大赛目标要求而设定创作的指导要求,作品呢创作原则是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熟练运用各种软件交叉完成作品,创意要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产生共鸣的创新特色,和较强的实际运用和社会推广能力,团队合作也分工明确,鼓励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作品的工作量要非常饱满,答辩中学生要表现出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气质与风貌,在整体创作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制作、合作、答辩、应变等能力。在指导其他大赛过程中,亦要分别根据各个大赛不同特点,逐个分析大赛,分别加以个性化指导,实现竞赛成绩的最优化、竞赛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三)创新研究方法综合教学。根据竞赛特征的不同,需要在过程中摸索不同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几年的竞赛教学中,分别摸索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创意教学定位方法。一是创意跨界思维教学法,即根据创新设计的要求,在创作中要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如让作品说话,产生人与静态作品的互动交流,这在创作中要求多元学科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作品背面设计电路板,下方配置音箱,人触动作品或者人发声时,作品产生的解说与互动效果。二是社会思维创意教学法,而非停留在创作的概念化和空想化,创作思路是站在社会的角度,关注社会问题,用学生的视角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并将作品能转化为具有社会推广意义的创新创意成果,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成为社会相关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和创新思路。三是功能转化创意教学法。在创作作品时设计作品,作品不要停留在基本功能阶段,在此基础上,要将固有功能转移,赋予多功能的创新设计效果。如古文字创新设计,人们习惯性地学习古文字都是在书本上,而本成果将古文字的学习方式和载体进行了转移,设计功能进行转化,将创意古文字字体简化、连接和雕刻设计,通过剪纸手法做成了台灯等创意文化产品,当灯光从古文字的空隙中投射出来映在墙上和地上的同时,将古文字投射出来,变成了人与古文字、人与空间的互动学习,台灯也在原有照明功能基础上转换和增加了功能,古文字也在原有学习的渠道上增加了互动学习的方式,增进了人参与学习的兴趣。四是美用结合教学法。创作的作品一定是要站在审美的高度和实用的角度,作品在美学角度脱颖而出,不断提升大众审美,吸引社会关注;作品在好看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能够解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好看与实用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创作。
三、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的质量特色
在竞赛教学中创作的作品,备受竞争考验,因此创作的质量是高标准和严要求的。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创作的作品需要满足以下质量要求:第一,作品要具有严格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原创是作品的生命线,创新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第二,作品要具有高标准的美学意义,按照形式美的标准和视觉设计规律展开创作,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评委与受众的目光。第三,要具有较强的社会推广意义,立足社会问题,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作品能够转化为面向社会普遍推广的创新成果。第四,系列作品要具有饱满的工作量并满足线上线下多样化人群的需求,不但有线下展示的展板插图介绍、视频解说和创意文化产品等辅助支撑,还要有利用网络和手机自媒体等便利的线上使用与推广的内容。除此之外,辅助支撑的创作展示作品的ppt文件和演示视频文件,也要经过精心设计,内容饱满和充分的同时,注意版面设计的风格把握,与整体作品风格做到统一和协调。不但在参加竞赛评审中要注意设计质量的提升,在成果转化为社会推广的创意文化产品时,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对细节的推敲做到精益求精,通过校赛、省赛和国赛几轮的层层竞争和修改完善以及赛后的成果推广,层层把好质量关,才能在众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的实施与推广特色
(一)实施特色
1. 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在国际、国内的各项设计竞赛中,学生参赛并获得各类设计奖项,这是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和好评,师生学生受到鼓励,成为下一周期和竞赛再创作的动力支持。在一些设计竞赛上,专家评委专门点评了我校的一等奖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了完善和提升的宝贵意见。
2. 得到业内认可。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的颁奖会优秀作品展环节上,本人受到组委会邀请,面向全国参赛师生和评委分享我校一等奖作品的指导经验,得到了主办单位的认可和好评,由于所获奖项在国内高校中遥遥领先,赛后收到来自计算机大赛组委会秘书长的高度赞扬。另外,由于所获奖项级别和数量优势,受到来自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等主办协会的邀请参加各类颁奖会,增长了师生的设计视野。
3. 得到校内认可。该成果在获得国内外业内认可的同时,收到我校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如创新创业学院针对创新竞赛提供专门政策、场地、空间和设备予以支持,艺术学院提供政策支持,教务处提供东北大学教学成果奖转化支持和获奖学时转化支持等。校内的支持和认可,是创新驱动竞赛育人模式的强大动力和坚强后盾。
(二)推广前景
1. 典型示范推广经验:创新驱动型竞赛育人模式受到学校高度重视和扶持,学校对于师生均给予了极高的政策鼓励,授予“东北大学示范性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起到了典型示范的效果。竞赛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竞赛育人的创新性、多元性、高端性和国际化,旨在跨步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在国内外各设计协会、设计院校、设计团体之间搭建设计创新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竞赛,乐于竞赛,享受竞赛成果,竞赛经验大家共享,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并将创新驱动竞赛育人的经验在业内和高校间更广泛深入地推广。
2. 迎合创新国家发展战略: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型竞赛育人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模式很好地诠释了当下社会创新的科学含义,从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等的创新育人角度来看,重点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社会创新趋势,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开辟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多样化的教学改革,旨在解决陈旧落后的教学体系中出现的问题。驱动创新竞赛育人模式是在前人优秀教学思想基础上,不断总结、凝练和尝试,形成的具有独立教学目标和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教学改革的另辟蹊径探索,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是培养国际化、精英型、高质量设计人才的尝试。
2017年度东北大学质量工程教改项目《创建国际化、创新型设计竞赛教育平台》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霍楷 . 基于设计创新平台的竞赛育人模式推广 [J] . 包装世界 . 2013 . (9) : 58-60
[2] 李彦玲等 .基于创新平台竞赛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 设计 . 2017. (2): 86-87
[3] 聂磊 . 以竞赛为导向的创新团队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J] . 教育现代化 . 2016 .(10): 6-7
[4] 吴平 . 论设计竞赛对产品设计创新的意义 [J] . 设计 . 2012. (2): 259-261
[5] 李玉倩 . 浅析设计创新与艺术创意的区别 [J] . 设计 . 2015. (2): 52-53
[6] 杨旭 . 竞赛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分析 [D] . 江西财经大学 . 2015
[7] 周惠林 . 关于“工作室制”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 [J] . 艺术设计研究 . 2012. (9):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