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土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构建研究

0

河南理工大学   方 敏


摘要:
         本土元素是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设计符号,在以本土元素为出发点的公共设施设计中,系统观的设计方法和情感化设计是设计思考的两大要点。文章一方面从产品设计的整体性、城市意向形成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针对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性展开探讨。此外,以情感体验为起点,探讨了以本土文化为特征的公共设施设计在营造城市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公共设施  系统化  情感体验


Abstract:
The local element is the designed symbols with loc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with local ele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systematic design method and emotional design are the two main points of design thinking. One side, the thesis starts to explore the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for systematic. It depends on the integrity of product design, the intention formed of city,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c. Moreover, from emotional experie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it investigates public facilities design with local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the sense of security, belonging and happiness of the city.


Keywords:
Public facilities   Systematization   Emotional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5-0078-02


          城市公共设施在提供城市居民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其设计的本土化是众多城市及城市街区在塑造城市特色统一形象时使出的一张王牌。本土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是该地区、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习惯和思维特征的结晶,是一种独创的文化形式。[1]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合理地融入城市文化要素,对于形成城市良好的视觉形象和鲜明的城市文化印象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城市公共设施种类众多,在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生理需求的基础上,公共设施设计中对于用户情感体验的关爱也成为设计师所必须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以本土化设计为背景,以系统观和情感体验为研究出发点,分别
对涉及功能关爱、城市印象、城市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深入探讨。


一 基于系统观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系统观是从整体、全局、相互联系上研究设计对象的有关问题,强调设计的整体性及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协调。[2]系统观的思想衍生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传统模式的产品设计从战术提高到了战略层面,公共设施的设计亦不例外。城市公共设施主张以城市生活的“人-事-物-场”[3]为系统研究的交互界面,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人-物”之间的相对微观系统和“物-场”之间的中观系统展开探讨。
1 公共设施产品开发的本土化思考
          公共设施是服务于公众生活的功能性产品,其设计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随着地域差异关注度的提高,不同地区的同类公共设施的功能与形态差异化设计也逐渐体现,如产品功能形态、材料选择、尺寸确定、色彩搭配等。而针对不同种类的产品,在开发设计中思考内容与方向的差异性应更加明显,以下研究从具有较强共性的三个方面进行。功能形态方面,我国南北气候条件差异大,南方潮湿多雨,北方则相对干燥,因此公共设施设计的差异化也应有所体现。以公交候车亭为例,公交 候 车 亭 包 含 顶 棚 、立 柱 、休 息 座 椅 、站 台 、站 牌 等 部 分,在 设 计 中 主 要 针对其结构形式、顶棚形态、休息设施等方面进行设计思考。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在公交候车亭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也出现了如表1中所示的区别。

                                                                         QQ截圖20150805151800

          尺寸方面,我国卫生学专家唐锡麟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马立广等人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不同行政区域的人群身高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马博士的研究中提到,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我国成年人身高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近些年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男女身高最 低 与 最 高 的 省 份 ,平 均 身 高 差 至 少 在6cm以上。基于此,在公共设施设计中涉及确定高度上下限、适宜作业高度等人机尺寸时,设计者应在参考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区域性数据差异,进行适当调整,以体现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服务性。
          色 彩 方 面 ,众 所 周 知 ,我 国 各 民 族 有 明 确 的 色 彩 使 用 爱 好 与 禁 忌 ,古人云:“入乡问禁,入境随俗”,在本土化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合理的色彩选择与搭配是对当地民族文化最基本的尊重,并能有效地推动该地区特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直观地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
2 城市意向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体现
          十八大以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越来越浓。习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中也提到,新型城镇建设要“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对城市化建设的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公共设施设计在推动城市文化传承方面有其独到的功能,尤其在城市形象的整体塑造方面。如何让用户在城市里能“记得住乡愁”,设计者必须探寻能引发“乡愁”体验的视觉要素。中国诸子百家提出了许多博大精深的思想,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以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及北方草原文明为源头,发扬并传承开来。(图1)
          在公共设施设计中,找准城市或某个街区的视觉意向尤为关键。为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广泛的用户和地域文化研究势在必行。比如图1所示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公共设施设计,分别针对太极发源地河南焦作、园林城市苏州、北京前门大街的城市或街区意向展开,有效地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
3 地域生态特征的可持续性体现
          城市是人与生态环境矛盾的突出所在,正如上述提到,城市居民有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生态需求。公共设施与自然环境应遵循和谐相处的原则,顺应自然发展趋势,有节制地改造和利用。
          2013年12月,国务院首次界定全国的262个 资 源 型 城 市 ,其 中 衰 退 型城市有67个。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让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都对本地资源的合理化使用与保护有了更强烈的意识。各种生态能源的运用呼之欲出,我国各区域城市都有相应的生态特征与优势,其能源特色也已经运用在当地公共设施,尤其是路灯的设计中。然而包括太阳能、水力资源、风力资源等自然资源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并没
有 广 泛 推 广。图2所示是一种高速公路路灯的设计,凭借汽车快速行驶过程中形成的风力带动灯具自身旋转实现发电,根据高速公路的环境特征进行了针对性较强的设计。
         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城市生态能源的运用,对于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能大大地减少城市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在城 市 发 展 、公 共 设 施 建 设 、自 然 保 护 三 者 之 间 形 成 了 良 性 循 环 。

二 基于情感体验的公共设施设计体系
1 公共设施设计的安全与安全感体现
         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公共设施安全问题”,得到了四百多万条相关结果,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已然成为社会关注话题的一大热点。安全性设计方面,结构的稳固耐用性、适合区域居民行为习惯的操作方式、能够被用户准确翻译的标示符号、基于各种身高人群的合理尺寸设计等是解决公共设施设计的生理安全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安全感是人类心理对安全的需求,是一种感性体验,安全感的获得基于生理安全的基础之上。调研发现,城市居民的安全感获得主要与城市整体治安水平、社会保障、生活便捷性、信息公开程度等要素相关。因此,能够带来安全感体验的公共设施设计,要考虑居民的隐私保护需要、信息获取便捷性、人际交际空间合理化等多方面的情感需求。在设计实践中 对 于 产 品 形 态 的 结 构 、产 品 易 用 性 、人 机 数 据 、行 为 方 式 、特 殊 群 体 关爱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深入研究,一方面满足用户对安全感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解决公众在情感需求上存在的矛盾。
2 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表达
         心理学上讲,认同感是归属感的前提,认同感会帮助人产生归属感,而归属感则会让人想留下来。调研发现,城市归属感的获得与人、事、物等多重因素相关,而“物”则包含了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社区社会学研究者张佳蓉教授曾提出,“居民对所处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某种意义上表现的是对社区设施的认知和满意度”。[5]而同样作为城市组成部分的城市街区设施的设置与设计也具有相似的功能。就地域化的公共设施设计而言,归属感的获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态设计,“物”归属感的激发是基于对“人”与“事”的认知,设计者需从具有深刻影响的“人”与“事”入手,从各个维度找寻出可以物化或形象化的视觉元素,并合理地运用在相应的公共设施产品的设计中,以体现其主题性的内涵;二是设施设置方面,公共设施的服务类型、管理办法需要因地制宜,给用户以温暖的体验,让用户有强烈的被信赖感。如我国以杭州为首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一方面使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合理限时内免费使用的政策让用户感觉到了城市如家的态度。
3 以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为目标
         幸福感是人类基于各类需求满足之后而产生的愉悦情绪。让居民幸福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高频词汇。我国自2007年开始举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比,“幸福感”也成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水平的软测量指标,在历年评比榜单中,杭州以绝对有优势的出现率和频繁高居榜首的姿态被称为“幸福感升级”的城 市 。杭 州 自1990年开始就出台了《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此后依据新形势的发展多次修改完善,对居住区的文化、体育、养老设施等配套建设条件加以调整。以服务居民为目标,提升居民幸福感为己任,体现了政府层面对城市公共设施投入的积极态度。
         城市幸福感取决于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安全感等要素,而正如前所述,本土化的公共设施设计对于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具有直接的影响。“家”的体验是幸福的体验,而与“家印象”有关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呈现,对于提升居民的城市幸福感意义非凡。

三 结论
         本土元素的再设计并不是纯粹的视觉符号运用,在产品的功能、材料、尺寸、色彩等方面,也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区别。除此之外,具有区域差异的情感关怀,能让用户感觉到城市的温度。基于本土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城市的视觉形象塑造和人文氛围形成方面有明显的推动。形象方面,有助于形成城市统一的视觉感受,给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带来完整的视觉体验;人文方面,显示了城市的包容与关怀,并展示出了城市的性格。

 

                                                                          QQ截圖20150805153150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SKQ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