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张 迁 穆存远
摘要:
本文对舞台设计的支点确定、动作轨迹、区域划分、时空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提高舞台环境的整体性,解决观演双方存在的空间矛盾,促进舞台艺术表现魅力。结合设计构成中点、线、面及空间的理论,分别对舞台道具、布景、灯光等要素的功能与组织进行研究,从局部出发论述各要素对舞台整体的影响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利用设计构成理论来指导舞台设计,能够大幅度提升舞台要素组织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舞台环境。
关键词:
舞台设计 设计构成要素 功能 环境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s on pivot confirming, action track, area partition, space-time disposing in stage design for promoting completeness of stage’ s environment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ctors and audiences and to enhance charm of stagecraft. Combine with theory of design constitution the article does researches on functions of props, scenery, lamplight and other elements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each element on whole stage from local area. The conclusion conveys that using theory of design constitution to guide stage design could sharply promot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ity of elements in stage, and could assist designers to create a more excellent stage environment.
Keywords:
Stage design Elements of design constitution Functio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 J7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0069(2015)06-0082-02
舞台设计通常又被称作为布景设计或舞美设计,是通过对舞台、幕景、道具、机械设备、灯光等一系列事物根据艺术形式、情节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组合而形成的舞台环境空间[1]。舞台设计仍属于设计领域中的一部分,更深层次地进行剖析其也是环境设计的重要分支范畴。而论及到设计就不得不提设计中的几大要素,即点、线、面、空间等,任何设计的基础归结起来也就是这几大要素的排列与整合。提高要素组织安排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设计的美学性、实用性及合理性等特征,从而提升设计内在与外在的品质和价值[2]。
一 确定舞台环境中的支点
1.1 设计构成中点的概念
点在设计中是一切形态的构成基础,是创造基本形式的核心元素,是形状的在环境中的视觉单位。点在视觉印象上可被区别为单点、双点、多点群这三种主要形式,三种形式所呈现的视觉感受也各有不同。首先单点若置于环境或视域中,由于其强烈的集中性和突出性则容易吸引视觉的注意力。同样单点也可以通过其在环境中的位置,来影响整体画面及受众的感受[3]。双点则会影响到人们观赏的视觉转换,当两点具有不同尺寸时,受众的注意力会先集中于较大的一点上,随后视线会逐渐转移到小点上,这样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性。最后是多点群,通过对各点大小、位置进行组合,会营造出运动感、节奏感或是出现透视的空间感(如图1),观众便会随着点位置的变化来寻找视觉中心。同时多点集中于环境中某一位置则更会加深画面的集中性,有利于表现环境的主题。
1.2 根据点的性质确定舞台支点
舞台支点是控制或提醒表演者完成某动作、某故事情节的辅助性事物,规定者演绎者何时、何位置来进行怎样的表演,是舞台艺术中某一桥段的展开中心,同时舞台支点也是集中观众视觉焦点的重要元素,引导观演者视觉中心随着故事情节进行改变,能够有效地帮助观众对舞台、艺术内容进行把握。
支点的种类主要分为固定支点与活动支点,前者一般被固定在舞台上,而后者则常使用移动道具等。支点的形式却有很多,如桌椅、台阶、光束等多种多样,要根据艺术内容进行选择,但是支点的设计与位置安排应遵循设计构成的原则。例如利用单点的基本属性,当故事情节需要凸显出某一重点或者需要突出演绎者面部表情时,应将舞台中的支点控制为一个,并要将支点尽可能地与观众接近,这样既能保证让观演者完全投入到故事的某一桥段中充分理解故事所流露出的实质与情感,避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又能提升舞台环境的中心性便于情节与动作的开展。(图2)表示的就是舞台支点,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一张条形凳上,为了突出故事人物的情绪和面部表情,舞台上只留有板凳和桌子,幕景也是蓝灰色幕帘,更加衬托出人物着装特点,在这种舞台场景的设置中,观众的视觉焦点完全被单一支点所吸引,没有过多的装饰性道具和绚丽的背景凸显出故事人物的情感交流,使故事情节流露出简洁而又丰富的情绪内涵,让观众更加容易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情。
二 控制舞台环境中动作轨迹
2.1 设计构成中线的概念
线是点运动轨迹的集合,在设计构成中是最具有表现力、形式最为丰富的要素。线具有长度、宽度、方向等特点,其中方向性是线的灵魂,也是线在设计中的价值。线可分为直线与曲线,方向上可分为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及斜方向,不同形式、不同方向的线能够表达出不同的视觉特征与感情。直线具有刚锐、锋利、紧张、简明的特点,曲线则具有优雅、灵动、活跃、柔和等特点。同时各个方向的线会表现出上升、下降、聚集、发散等心理感受。线便依靠其这些属性特点为观赏者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性格特征。
2.2 根据线的性质控制动作轨迹
设计出与舞台艺术内容相辅相成的动作轨迹对于舞台整体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充分利用线的特性,发挥线的视觉特征能够有效地提升舞台动作轨迹设计的效果,良好地规范演员动作路线并对观演者的视线移动起到控制作用,引导观众进入舞台环境中领会艺术魅力,亦会为故事情节增添环境气氛,提升故事的交融性。譬如利用倾斜角较大的直线作为动作轨迹时可营造出高大、悲壮、肃穆等气氛的舞台环境,增强了路径的延续性和时间性,在心理上不断冲击着观众,使之对故事情节有更深层次的印象与了解(如图3)。
三 划分舞台环境中的区域
3.1 设计构成中面的概念
面是线运动轨迹的集合,可分为平面与曲面。面具有一定的幅度性,也正是因为面在各方向上存在这一特点才会产生长短、曲直的变化,最终造就了不同形态的面。同时面不仅具有位置、方向、长宽度等特征,其还有着自身独有的基本特征就是量感,通过面积大小的不同能够营造出或是压抑、舒畅,或是平缓、跳跃的气氛,起到增加环境变化的作用[4]。通过对面进行分割与规划能够实现区分主次、从属等一系列关系的目标,处理好环境中各个区域、单体元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环境的利用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出重要内容与核心环节。
3.2 根据面的性质划分舞台区域
在舞台环境中区域主要是由机械装置、幕景、道具、灯光等事物根据艺术情节的需要而形成的表演者活动空间,也就是通过对舞台平面的分割与规划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空间区域,并根据演员动作设计安排与观众的视线将这些区域分别定义,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舞台中心区域,又被称作为表演黄金地带,通常是故事主要情节发生的所在地,也是主角进行表演的核心地带。当代舞台设计利用舞台机械、现代化灯光设备、全息投影技术等可将舞台分割成简明、复杂、个性强烈的区域,使舞台空间更显丰富。但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来对舞台区域进行划分,始终要遵循面分隔的合理性原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舞台空间的利用率,还能创造出非凡的艺术气氛烘托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可将其中高潮部分或是带有某种深层寓意需要观众进行琢磨的部分表演区域放大,通过面积量的调整来提高此区域在舞台总体中的比重,弱化其他区域的面积来突出情节的重要性,使观众的目光集中在该区域上细心品味故事带来的心灵共鸣。灯光、立面的巧妙性运用也会营造出区域间强烈的对比,二者可为舞台区域的划分提供面形状的变化。例如灯光投射出的几何形光束既能突出视觉中心的位置,又能为舞台区域增添艺术效果。再如若采用高而细长的立面形状围成表演区域则会营造出上升、高耸、庄严的精神感受,使观演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舞台区域划分中,面的概念还体现在幕景设计、平台或台阶的罗列组合、道具形式、灯光虚实等方面上,通过对这些舞台元素的合理安排并按照设计构成的原则进行设计更是会创造出高低、纵横、疏密、曲直的形态空间,为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出不同的环境气氛。
四 处理舞台环境中的时空关系
4.1 设计构成中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人们可以感知到的形象化的一种事物存在的形式,是由实体媒介组合形成的。人们感知空间的存在是依靠实体媒介物所产生的关系来进行的,实体通过有序或无序的排列组合最终形成了空间,空间所呈现出来的是实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人们感受实体相互运动的重要环境。空间的限定性、通透性及参与性是其三个基本特征由此可以得知,应当分别从空间内部与外部进行观察,领略空间外部形态与内在实质。空间将人带入不同感官世界,只有在清楚了解并深刻认识实体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到空间提供的不同情绪感受。如空间中存在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物体,外观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或密集或松散,时而旷时而狭窄,并最终作用于整体空间场,从而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与心理感受,也正是这种丰富的变化造就了空间能够呈现出更加强烈的感官效果。
4.2 根据空间的性质处理舞台时空关系
舞台艺术是空间与时间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舞台空间会随着故事情节、动作展开的需要产生变化,这样才能保证舞台艺术的连续性与流动性。空间的变化可通过活动的舞台、道具、幕景、灯光、动作、台词甚至是人来对故事环境进行改变,营造出故事某一情节中人物关系、社会关系、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就是说处理故事内容与舞台环境的关系(如图4)。舞台空间的转变是表演场景的变换,对故事内容的延续、表演的速度与节奏起到控制作用。根据空间构成理论处理舞台时空关系首先应强调空间中实体元素的内容和意义能够被观众所理解与接受,这样才能让观演者体会到舞台空间转变,否则在短时间内观众无法理解转变的实质从而影响到观影效果。其次应重视空间中舞台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小、形态、位置等属性的变化突出空间转变的对比关系,使其更加明显地使观众意识到故事内容产生了改变。最后在时间变换上应着重突出服装、人物造型、布景特色等元素的时代性,符合人们对历史的印象与认识。总之想要良好地处理舞台时空关系就必须让舞台元素快速地被观演者所识别,这样才能促进故事情节顺利发展。
五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出,设计构成对舞台设计的系统化、合理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按照设计构成原则进行舞台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舞台中各单体要素的功能、组织形式及使用方法的逻辑性与科学性,保证舞台能够为表演者与观众提供出更为优质的环境空间。同时在对舞台进行设计时还应综合考虑建筑空间、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故事情节需要等,使舞台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参考文献
[1]杨曙光.论室内空间形态的时空关系[J].设计: 2013( 11): 65-66.
[2]郝严.舞台空间与视觉表达的设计[J].科技传播: 2014( 24): 191-192.
[3]王砜.论舞台美术空间设计的构成[J].四川戏剧: 2014( 4): 146-148.
[4]何永红.舞台设计与舞台美术的几点表现与探索[J].艺术与设计: 2011 ( 10): 62-64.
[5]刘翔.舞台空间与视觉空间[J].演艺科技: 2013( 4): 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