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演变 THE EVOLUTION OF POP ART IN THE FIELD OF ART DESIGN

0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王梦琦 冯信群

摘要:波普艺术1950年起源于英国,60年代风靡于美国,后又波及到意大利、日本等国,它将艺术从高高的神坛拉下来,抹煞了艺术与生活的界线,使艺术不再那么高深莫测和晦涩难懂,而变得更具亲和力。作为一种通俗化、大众化、商业化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在设计的众多领域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激发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强调趣味性和反叛精神,影响着设计向多元化发展。文章通过梳理和研究文献,探究波普艺术在建筑、服装、视觉、绘画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为现代设计带来更为丰富的艺术风格展望。

关键词:波普艺术 艺术设计 发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10-0056-02

Abstract:Pop art originated at Britain in 1950. It was popul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t1960sthen spread to Italy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It makes art more universal and more relevant to life. The art is no longer so profound and obscureand become more approachable. As a kind of popularizationthe pop art has a subtle influence in the design of many fieldsit stimulates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creation ability of the designers. It emphasizes the fun and the spirit of rebellion. And make design oriented towar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carding and research literatureit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meaning of pop art in architectureclothingvisionpainting and so on. It brings more abundant for modern design art style.

Keywords:Pop art Art and design Evolution

引言

在“This is tomorrow(这就是明天)展览上,一幅名为《究竟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的作品带着波普艺术独特的情调闯入人们的眼球,这标志着波普艺术首次登上艺术设计史的舞台。它打破了正统美学观念上的艺术定义和艺术长久以来的优雅精致形象,将大众为主体的社会现象作为艺术材料,独具大众化、商品化、通俗化、幽默化和荒谬化的特点,因而被艺术家和消费者所接受,一跃成为60年代欧美国家最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以及媒体传播时代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兴起后,源源不断地为艺术界、设计界提供创作灵感,它那独特的设计材料、新颖的设计想法、自由的创作手法以及诙谐的创作理念,丰富了艺术设计的语言,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范畴。因此,研究波普艺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积极有益的影响。

正是基于这一研究目的,文章采取文献和理论研究的方法,介绍了波普艺术的概念、起源及发展、特点,分析总结了波普艺术在等众多设计领域的应用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该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如图1)。

一、溯源波普艺术及发展演变

(一)波普艺术的概念界定

“波普”取自英文“POP”的谐音,是流行艺术的简称,也称新写实主义、新达达主义。通常指英文“popular”的缩写,即“流行的、时髦的、受大众欢迎”的意思,也有一种说法,为“lollipop”的后缀,则是“棒棒糖”的意思。“POP art”是“popular art”的简写,就是“波普艺术”,意为流行艺术、通俗艺术,主要指以大众媒介为工具制造和传播的一种艺术设计改革。“波普艺术”是现代主义艺术向后现代主义艺术迈进的重要转折,也是现代艺术史的一个转折点[1]

(二)波普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波普艺术划分在艺术史上的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起源于英国。1952年,“独立群体”在英国当代艺术学院成立,“独立群体”是以理查德·汉密尔顿和爱德华多·保罗奇爵士为代表的一些青年艺术家、建筑师、作家组成。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场名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在英国伦敦怀特夏佩尔艺术画廊举行,在处理艺术与建筑的关系上大胆尝试创新。以12组帐篷组成,帐篷顶部及表面以连环画、广告、电影中的突出形象为主题,例如:电影《被禁止的行星》剧中场景的背景、巨型啤酒罐及电影《七年的渴望》中玛丽莲·梦露剧照等,在此次展览中的一副《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变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的画作是波普艺术的重要标志作品之一:在一个现代公寓,一个肌肉健壮的男子摆出了诱人的姿态,在他手里是一支印有POP字母的棒棒糖,他的旁边侧身坐着一个性感的裸女,正在扭动丰满的身体,房间里放着大量大工业时代的产品:电视、录音机、台灯、连环画等,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作品中囊括了当时最流行的时尚元素,让人眼花缭乱,同时反映出当时英国人渴望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1950年以后的十年中美国较为兴盛,机械化的生产加速西方国家进全民消费的节奏,生活用品价格走低,经济学影响下促使大众文化快速传播,新的时代到来。在美国,其文化一直受欧洲文化的影响,没有自己艺术与文化,由美国政府投资协助,根据国内的情形进行艺术创作,波普艺术因此流行起来。初期以汤姆·韦塞尔曼、奥登伯格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色彩。通过大众文化的普及、经济发展及传播媒介的发展,波普艺术发展迅速,杂志、广告、影视等信息传播迅速,美国政府及民众推行消费文化,因此波普艺术流行迅速。

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二战结束,随着人们消费能力也随之提升;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规矩的设计产品,渴望购买个的、新奇的、色彩绚丽的产品;波普设计处于反文化、反正统的文化大背景下;战后一批年轻的设计师们,希望打破正统美学,追随本心设计出自由、张扬、有趣的作品,并创造一定商业价值。

从其产生的艺术史的背景来看:波普艺术是对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设计观念的反抗,它认为抽象表现主义是优雅的、高贵的、精英的,因而只能在艺术界专业圈内得到共鸣,这样往往创作的作品曲高和寡且缺少商业价值。而波普艺术则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社会现象,不断尝试采用新材料、新手法和新形式,使艺术作品更加通俗易懂,并且借用现代媒体传播手段,确保流行的传播速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和巨大的商业价值。

二、波普艺术的特征

(一)贴近现实的艺术元素

有学者认为波普艺术的诞生,使得以往艺术设计从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自此淡化了贵族和平民、高端和低端、单一和繁复、主流和非主流、纯粹和商业的界限,采用大量时髦的、流行的、大众的、低俗的元素和材料进行设计和创作,在波普设计产品上可以看到社会流行的缩影,比如电影、明星、广告、食物等,艺术家们一起天马行空地施展想象力,就地取材,将现实生活中的任何现象转变为艺术元素,从而散发独特的魅力,也正是他们就地取材、贴切生活才能使作品更容易得到受众的共鸣。下图是安迪·沃霍尔广为人知的著名作品《玛丽莲·梦露》,体现出美国社会大众的趣味(如图2)。

(二)轻松幽默的创造主题

波普艺术的主题是宣扬一切美好的、积极的事物,往往借助于轻松愉悦、幽默搞笑的语言来展示这一理念。以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腾斯坦的作品《拿球的女孩》为例,作者直接取材于为坡科诺山区一家饭店所作的广告,选择平庸的事物作为绘画主题,对当时正统的美学观念发起了冲击,由黑、白、红、黄四色构成,呈现出简洁、明快的美感,洒脱的线条描绘出美少女卷曲的头发、凹凸的曲线、洋溢着蓬勃的青春(如图3)。

(三)低俗讽刺的作品寓意

波普艺术往往将市侩贪婪本性延伸化,反映社会最底层的东西,丑陋媚俗的。波普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并有相对应的含义,嘲讽和反讽反映社会的现象。汤姆·韦塞尔曼对代表,闻名后世作品“伟大的美国裸体”出自他手,其作品多常以身材性感、面容夸张的美国女性模特为主,猩红双唇是识别度最高的元素之一。《伟大的美国裸女》系列作品中,脸部全部抹去,少即是多的绘画语言,使得嘴和乳头以较少的元素来体现模特儿的女性特征,夸张、暴露的体态充斥着浓郁情色情调,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快速流行,其裸体象征成为美式裸体标准,出版物中色情刊物、绘画作品走俏。借助低俗的视觉冲击,来讽刺那些迷失自我,行尸走肉毫无自我个性的人,被社会所同化,沦为工具及塑造成为美学符号元素(如图4)。

屏幕快照 2018-01-23 上午9.40.58.png

三、波普艺术多元化格局形成

波普艺术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应用最多,波普设计具有短暂性、流行性、可消费性、创意性、低成本、大量生产以及商业性,符合当今服饰文化和用毕即弃的新物质文明,因而波普设计的服饰得到了推崇和发展。为服装设计带来了更丰富的创意和元素,带来趣味、幽默、刺激、新奇,打破了以往服装设计精致高雅的姿态,走向反传统、反权威和非主流化的大众日常。但仍具有局限性,比如过于形式主义,而忽略了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波普艺术往往能够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和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绘画、视觉和插画设计方面,其他也涉及了图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编排、平面设计、招贴设计、装饰设计、影视和数字等艺术设计领域。波普艺术消解了艺术与生活距离,高雅与低俗的差别,极具视觉冲击力,基于差异化文化、政治、社会、历史和商业背景,艺术家合理运用、把控图像及符号,成功宣扬与解读了国家的政治、历史、商业与文化。

工业产品设计中波普艺术的表现在于染织品、陶瓷、家具等,波普艺术的产生和盛行瓦解了工业产品设计的紧张感和严肃感,夸张、艳俗的图案,强烈、艳丽的色彩,特殊、新颖的材料,都为工业设计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给设计师带来了灵感,创作出大量叛逆反讽、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产品。

波普艺术与现代商业插画艺术关系紧密,现代商业插画艺术产生于波普艺术,存在于物质丰裕,依托于新时期消费观念,传播于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它的作品趋向于图形符号性、大众低俗性和商业性。面对这种社会大背景,现代商业插画艺术必须通过不断发展新的思路、寻找新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影射时代特色,而波普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关注日常生活、表现通俗文化、借用流行符号和关注消费文化的特点,给现代商业插画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丰富了它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其多元化和互融性发展。

总结

在当今这个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大众消费时代,新时期的消费者,特别是90后的年轻群体,特色、有风格、有品位的产品购买力增加,追寻个性而自信的生活态度,倾向于波普艺术的夸张和大胆的配色,新奇和有趣的结构,因此波普艺术的风格特点符合时代的特征,对于时尚和流行具有特殊而长远的影响。

波普艺术不仅代表着艺术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及青年文化,在当代及未来拥有巨大潜力。随着时间的积淀,已累积成源于大众生活的经典风格,波普艺术旨在服务大众生活,——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POP就是所有的事物。最开始是一些服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他们发现了波普艺术的特色,直接或间接地从波普艺术中寻找灵感来源,创作出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后又扩展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摄影等领域,至此波普艺术的应用越发广泛,现今我们在设计的各个领域都不难发现波普艺术的身影。朝着更为多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 . 世界现代设计史 [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20222

[2] (英国)苏珊·伍德福德编著,剑桥艺术史,钱乘旦译 [M] . 译林出版社,2009

[3] 洪志坚,郭弟强 . 现代艺术设计的定义及其宏观分类研究 [J] . 艺术教育 , 200909:24-25

[4] 吴侨 . 罗伊·李奇登斯坦的波普艺术中色彩元素对商业插画的影响 [D] . 东北师范大学 , 2008

[5] 李丹 . 当代新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研究 [D] . 江南大学 , 2015

[6] 袁淞,于炜 . 基于形式美法则的淮阳“泥泥狗”图腾文化造型承继与创新设计研究 [J] . 设计 ,2017301): 69-71

[7] 齐帅,张甜,冯豫韬 . 现代消费需求下的旅游产品设计形式探索——以北京为例 [J] . 设计 ,2016291):26-28 

[8] 沈楠 .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版面设计问题的研究分析 [J] . 设计 ,2017 30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