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暨《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精选年鉴(2022卷)》火热征集中!

0

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征集函 附件一、二、三下载.doc

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征集函.pdf

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征集函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回顾2021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部署重点工作,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信号。《报告》指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中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将是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报告》要求“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强调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立足资源禀赋,确保能源供应。20221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贯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2022年,疫情防控成果还需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此背景下,为强化高校设计专业在校师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设计产业与国家发展、人民需要的深度融合,加强产、学、研三大平台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设计》杂志社今年继续开展“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暨《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精选年鉴(2022卷)》征集活动”(以下简称“大赛”)。

大赛将于20223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含香港/澳门特区、台湾地区)全面展开。大赛将以高质、高效为原则,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优选获奖作品,并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收录进《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精选年鉴(2022卷)》。《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精选年鉴(2022卷)》融学术性、纪念性于一体,将于2022年出版发行,有正规出版书号。

主办方《设计》杂志介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的(首批)学术期刊,国家级,RCCSE“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评价为:“A",2021年中国知网公布期刊排名(69本艺术类)综合因子排名第4,复合影响因子、人文社科影响因子均跻身前5名。中国知网(Q1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系列数据库、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入选期刊、龙源期刊网收录、维普网、博看网等全文收录。


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

暨《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精选年鉴(2022卷)》征集活动

实施细则

一、   活动名称

第九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暨《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精选年鉴(2022卷)》征集活动

二、   主办单位

《设计》杂志社

三、   支持单位

光华设计基金会、花瓣网、设计在线、视觉中国、视觉ME、视觉同盟、创意中国设计联盟(CCDC)、北京设计学会、天津市设计学学会、上海市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深圳市商业美术设计促进会、深圳市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促进会、武汉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吉林省艺术设计协会、辽宁省装饰协会、河北省工业设计协会、广东省商业美术设计行业协会、海南省艺术设计协会、安徽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四川省平面设计师协会、湖北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江西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浙江省义乌市创新设计产业协会、北京逐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正典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中国总部、香港时尚联合会、台湾形象策略联盟、郑州市平面艺术设计协会等。(排名不分先后,陆续增加与确认中)

四、   支持院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中南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青岛大学、大连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鄂州职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等。(排名不分先后,陆续增加与确认中)

五、   参赛对象

本次活动面向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等;

个人报名表参见附件一;

团体报名表参见附件二。

六、   参赛组别和作品类别

1、 参赛组别:教师组 ②学生组

2、 作品类别:

A.  产品设计类

① 工业设计 ②产品设计 ③礼品、饰品设计  ④服装设计 ⑤人物形象设计 ⑥ 界面设计等相关设计

产品设计需要提交电子版效果图及设计图,如有产品实物照片也可提供;

服装设计类作品需提交设计效果图(手绘、电脑制作均可)、款式图,如有成品照片也可提供。

 

B.  视觉传达类

标志设计 ② 品牌设计 ③ 包装设计 ④ 书籍装帧设计 ⑤ 招贴设计等相关设计 ⑥信息设计

系列作品不可超过4 张。

 

C.  环境艺术类

建筑设计 ② 景观艺术 ③ 室内设计 ④ 展览展示等相关设计
需要提交平面、立面、色彩效果图,已竣工的作品可提交实景照片。

 

征集要求

1、作品要求在创意和表现上富有独创性与表现力,是参赛者的原创作品,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任何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

2单人提交作品不超过5件;每件团体作品的作者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系列作品视为一件作品。每件作品都要对应一份报名表,见附件一、二。

3、作品分辨率为300dpi;文件格式为jpg;色彩模式为cmyk;设计说明须与图片分开,单独填写在报名表里;图片上不能有作者姓名或学校信息。

4、参赛者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版面自行排版(如整版、半版、1/4版),但要保证图片印刷时清晰度不受影响。版面尺寸要求见附件三。(不符合标准的要重新排版)

5、参赛者需将作品排版文件、单张原图、报名表放入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命名为“姓名+学校+作品名称”,文件夹命名时作者人数与顺序、作品名称须与报名表中一致),压缩后发到大赛邮箱  3398926810@qq.com1460817781@qq.com

 

七、   奖项设置

每个类别的奖项按作品数量比例设置:

一等奖(1%)、二等奖(3%)、三等奖(6%)、优秀奖若干。

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院校组织奖若干。

 

八、   费用说明

1、投稿评审均免费;

2、参赛者自愿选择作品是否入编年鉴。入编年鉴的每件作品根据版面不同费用分别为:整版1000元,半版550元,1/4版300元(环境艺术类作品最少半版);年鉴排版尺寸参见附件三;

3、如需发票请在来信时注明发票抬头、税号、收件人姓名、电话、详细地址等。

九、   投稿回报

获奖作品可获得荣誉证书;入编《年鉴》可获得年鉴录用函、精美《年鉴》(有国家正规书号,由国家级出版社正规出版),《设计》杂志选优刊登,另外可在《设计》杂志官网、官微、及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十一、截稿日期

自收到本通知起至2022年6月30日为征稿期,超时将不再受理。

 

十二、活动日程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2022年3月

作品征集启动

2022年6月30日

截稿日

2022年7月-8月

作品评审&《年鉴》制作

2022年9月-11月

终评并公布获奖名单&《年鉴》出版

十三、版权及其他说明
1.
在设计和参赛过程中发生任何侵权行为均由作者负责,与大赛主办方无关。获奖作品如有抄袭和其他侵权行为,一经发现,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赛及获奖资格。
2. 参赛作品如有违背民族传统习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道德标准等情况,将采取一票否决制,不予入选。
3. 参赛作品著作权归设计者所有,
主办方对参赛作品享有展览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等权利。
4.
由于比赛作品数量不定,获奖数量可略做调整。

5.本大赛所有获奖作品均可用于大赛、大赛主办方或大赛合作方宣传与宣传用品使用。

6. 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十四、大赛办公室联系方式

请有意参加本次大赛的单位或个人及时与大赛办公室联系!投稿邮件标题请注明“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暨年鉴参选作品-学校-姓名-数量或作品名”。

Ø  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暨《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精选年鉴(2022 卷)》办公室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外大街26号   邮编:100027

Ø  个人投稿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10-65815864

Ø  单位投稿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10-65816771

Ø  工作QQ:3189486899;3398926810;1460817781(已满)

Ø  邮箱:3189486899@qq.com或3398926810@qq.com1460817781@qq.com

注:《年鉴》征集进展请关注 微信公众平台《设计》杂志(微信号:shejizazhibia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