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的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 MODELING DESIGN OF MAGLEV TRAIN BASED ON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0

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 肖江浩 刘海男

摘要:从特定美学视角分析磁悬浮列车的造型特征,以期为我国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简要综述了世界范围内磁悬浮列车的研究现状,依托德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磁悬浮列车,从仿生之美、环境之美、同构之美3个方面对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美学视角下的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分析,得出了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的启示,说明我国磁悬浮列车在外观形态和内饰设计方面具有广泛的开发市场。

关键词:美学视角;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8-0120-02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pecific aesthetic modeling characteristics on maglev train, so as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maglev train design in our country. Briefly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maglev train all over the world, relying on the representatives of maglev train of the three countries Germany, Japan and China, maglev train modeling desig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bionic beauty, environmental beauty, the beauty of isomorphism). Through the maglev design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it enlightens the diction of the maglev train modeling design, also illustrating that the maglev train will have a wide range of development market in the modeling and interior design.

Keywords:aesthetic perspective; maglev train; modeling design

引言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车辆给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文献[1]指出磁悬浮交通的经济价值不只是由磁悬浮自身交通体系体现,还有其作为现有高速和城际铁路路网体系的有益补充,它能够实现点对点的大容量运输。中国的轨道交通车辆,尤其是磁悬浮列车要想取得国际性的竞争优势,除了基本技术的研究应用,还需要解决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问题,比如人性化,美学因素,文化因素等,而磁悬浮列车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从国家社会层面来看,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公共交通设施,其设计的优劣将成为体现综合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世界各国研发的磁悬浮列车,其造型形式多种多样,很大程度上都体现着磁悬浮列车造型特征的美学要素。因此,站在美学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看,研究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不仅是对国家战略实施的一种支,同时也为企业部门研发磁悬浮列车提供有力的参考价值。

一、美学视角简析

成复旺美学思想的提出,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炼而来的,这种美学思想成为了文化思想的构成的主成分。他还以“和,文,神”三个概念的方式论述其美学视角。仪平策从美学研究的问题思考层面,美学精神的理论阐述层面,美学精神的文化溯源层面和相对微观的美学文化研究这四个层面做出阐述。在美学思想的背景下,美学视角所研究的就是围绕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的美学视角方面探讨,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

二、国内外磁悬浮列车的研究近况

(一)研究领域与进展

磁悬浮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对列车的外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等级与其空气动力学性能有着紧密的联系。针对磁悬浮列车的设计研究,主要从磁悬浮系统技术的构建和列车造型设计这两个研究层面入手。(如表1)以时间为线索,列举并比较了各国对磁悬浮列车的研究进展详情。

屏幕快照 2018-04-27 上午10.11.40.png

高速磁悬浮技术的研发成功,带给了中国的磁悬浮领域很大的突破。从磁悬浮系统构建看,国内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磁悬浮铁路系统由线路、车辆、供电和控制系统等四个主要部分构成。从空气动力学性能看,与线路、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相比较,车辆包括悬浮架、二次悬挂系统、车厢体和电气设备等在内,占据着磁悬浮客运系统的主导地位。

(二)磁悬浮列车类别

随着科研技术的成熟,国内外研究专普遍认为,磁悬浮列车从悬浮方式的角度可以分为常导吸引式磁悬浮系统(EMS)和超导排斥型磁悬浮系统(EDS),其详情(如表2)。在德国研制的EMS系统和日本研制的EDS系统面前,任何磁悬浮系统的开发都不再是障碍,而是更具有市场潜力,能够赢得更多用户的支持和肯定。

屏幕快照 2018-04-27 上午10.11.46.png

三 磁悬浮列车造型中的美学特征

依托美学视角基本理论,主要从仿生、环境和同构这三个角度来剖析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中的美学特征,挖掘其美学特征的内在本质,从而为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实践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

(一)仿生之美

仿生设计作为产品造型过程的产物,往往能够反映产品的内在含义和外在特征。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表明,磁悬浮列车的技术性特征在实际运用中已趋近成熟,正常运行已不是问题所在。为了与人类所处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关系,国内外的高速列车在外观形态设计上大都是从天然环境中发掘设计灵感,从而将这种富有美感的自然元素应用于高速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中,具体实现方式是对当地的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并以点、线、面、体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如图1)。 

运用仿生设计,不仅体现磁悬浮列车的地域特色,更多的是符合高速磁悬浮列车对于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当磁悬浮列车的运行速度超过400kmh时,空气阻力将占车体运行动力的80%以上,而磁悬浮列车车体外形设计,尤其是头部外形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车体所受的空气阻力。(如图2)所示,不同磁悬浮列车与其速度等级是相匹配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速度较慢,其外观造型趋于公交化形态;高速磁悬浮式列车速度较快,外观造型则趋于流线型风格。

(二)环境之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对轨道交通车辆的人机环境系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层面上的要求。以上海磁悬浮列车和日本MLX磁悬浮列车的内室为例,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的环境之美主要体现在5个层面:

1.视觉美感。磁悬浮列车使用的安全减速玻璃在与车体接触的边缘处有弧度变形,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车内乘客在视觉上达到减速效果,即所谓的正常视觉美感。

2.躯体舒适感受。相比于其他普通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内室作为一个特殊空间域,一方面,整体显得更为宽敞,空间利用率更高,乘客躯体舒适性更为人性化;另一方面,坐椅的体量感更为轻盈,坐椅面材质的使用比较丰富,也更贴近人性化的感知体验。

3.触觉。乘客座椅配备有肌理质感的坐椅面材质,提供了舒适的乘坐触感体验。

4.听觉。车辆内室的噪音、振动等气候条件,相比于普通列车都更为优越。

5.其他感官体验。磁悬浮列车行驶平稳,从感官体验水平和附加价值的角度看,环境之美映射出了乘客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需要,磁悬浮列车的环境之美应该纳入其造型设计的综合评价因素之中。

(三)同构之美

张杰认为,“异质同构”是格式塔美学阐释艺术表现性理论的核心部分,其特征在于物是客观存在的,主体感受的差异伴随着形状、色彩等多种视觉元素的同质异构。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的同构之美主要是与视觉图形相关联,无论是低速磁悬浮列车,还是高速磁悬浮列车,其造型特征轮廓都能利用3-5条特征线加以概括。通过这3-5条有趋势的特征线,可以清晰地看到磁悬浮列车车辆外形的走势,分割的局部特征经过人的视觉感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磁悬浮列车轮廓意象:

1.磁悬浮列车的同构之美体现在列车的图形意象之美中。通过深色的涂装将零散分布的车窗、挡风玻璃和逃生窗连接在一起,形成有延伸感的图形意象。

2.磁悬浮列车的同构之美反映出列车的图底关系。彩色色彩涂装使磁悬浮列车的外观造型特征更为显著,鲜明的图底关系赋予了每辆列车不同的同构轮廓(如图2)。

屏幕快照 2018-04-27 上午10.11.52.png

结语

近年来对于磁悬浮列车的研究,逐渐开始注重感性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把人的审美研究加入到磁悬浮列车的范围。通过美学视角来平衡人机与环境的关系,使得人的很多非理性情感因素反映在磁悬浮列车的造型设计上,反过来情感化的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增加了人与机之间的亲和力。除此之外,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找到了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的一般美学特征规律,而美学文化视角常常涉及一些未明确定义、概念不明的相关问题,同时美学文化是一门复杂性学科,美学文化可以指导磁悬浮列车外观造型走向,但磁悬浮列车外观造型本身左右不了美学文化。未来,中国的磁悬浮列车要依靠美学视角的造型特征来发展轨道交通行业的经济,发展轨道交通车辆。 

参考文献

[1] 李宜信 . 戴端 . 国际化语境下的中国高速列车造型设计研究 [J] . 设计 . 2016 (19) :118-119

[2] 贾利民 . 秦勇 . 王莉 . 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任务 [J]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 2016 . 40 (4) : 25-31

[3] 秦松 . 夏光明 . 周建桥 . . 磁悬浮道岔Zn-Al防护涂层的研究及应用 [J] . 表面技术 . 2016 (9) : 95-99

[4] 赵石铁 . 高宪文 . 车昌杰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磁悬浮系统控制 [J]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 35 (12) : 1673-1676

[5] 潘林 . 磁悬浮控制器模型的建立 [J]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 16 (3)

[6] 蓝益鹏 . 张武 . 张凤阁 . 直接磁悬浮永磁直线电动机运行机理研究 [J] . 制造技术与机床 . 2012 (3) : 41-44

[7] 季国庆 . 磁悬浮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J] . 科技信息 . 2012 (8) : 350-350

[8] 徐伯初 . 李洋 . 管聪颖 . 高速列车造型的美学特征分析 [J] . 包装工程 . 2012 (2) : 31-34

[9] 成复旺 . 美在自然生命——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理解 [J] . 浙江学刊 . 1998 (6)

[10] 仪平策 . 中国美学文化阐释 [M] .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3

[11] 李小川 . 磁悬浮飞车外形的空气动力学研究 [D] . 武汉理工大学 . 2012

[12] 李守华 . 磁悬浮列车若干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数值研究 [D] . 兰州大学 . 2006

[13] 史筱红 .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磁悬浮车轨耦合控制系统的动力稳定性数值研究 [D] . 兰州大学 . 2009

[14] 张杰 . 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结构与谱系的图式解析 [J]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 2014 (5) : 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