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概念书籍设计中创新性的应用与研究

0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李 刚 黄文秀


摘要:
    本文从概念书籍设计的观念创新、形态创新、材料创新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对概念书籍的设计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演绎。在不忽视书籍自身的文化意蕴以及书籍的功能性的同时,设计出集创意、趣味于一身的概念书籍, 并使读者从书籍的感官、触觉中更好地、更加直接地感受书籍的内涵,给读者带来了崭新的视觉艺术体验。同时对概念书籍中的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书籍的内涵,发挥材料与内容,材料与工艺的最大价值,为概念书籍的设计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概念书籍 创新 观念 形态 材料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nceptual book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innovation of perception, the innovation of form and the innovation of material. It deducesthe conceptual books comprehensively and multi-dimensionally. The paper designs innovative and interesting conceptual books that not ignores its own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its functionality. Readers can have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books and experience a new visual art. It analyses the material of conceptual books comprehensively.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ooks, it develops the biggest value about material and content, material and craftwork. Meanwhile, it creates a better developing space for the designof conceptual books.


Keywords:
Conceptual books Innovation Perception Form Material


中图分类号: TB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0069(2015)05-0118-02


一 概念书籍的定义
    什么是概念书籍设计,“概念书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籍,寻求表现书籍内容可能性的另一种新形态的书籍形式。它包含了书的理性编辑构架和物性造型构架,是书的传达形态概念上的创新,是为了寻求新的书籍设计语言而产生的一种形式;根植于内容却又在表现上另辟蹊径,尚未在市场上流通的书籍设计均可称为概念书。” [1]

二 概念书籍观念的创新

    1 翻阅方式的改变
    多少年来书籍设计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翻阅模式,但是随着书籍设计的发展,概念书籍设计更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无论从书籍的装帧形式、文字信息的编排设计、书籍内容的架构等都会影响到概念书籍的阅读体验,对书籍的阅读方式带来了崭新的突破。然而这种翻阅方式有很强的可塑性及无限想象的空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了书籍的娱乐性。为了营造具有趣味性或者更耐人寻味的阅读体验,书籍设计者常常突破传统的书籍物化形式,以巧妙的构思将读者与书籍进行互动连接,使读者参与到书籍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来。
    如Sunkyung Kim设计的一本名为《 Zoo in my hand》的书(图1),他将剪纸、立体纸玩具都隐藏在了这本书里。这是一本能充分调动阅读者动手能力的图书,读者需要沿着每一页的剪切线进行裁切并剪下各种轮廓,再进行折叠将二维的图形经过简单一折变为三维的立体形态。当读者完成参与,展现出出人意料的面貌,就变成了能站立的各种小动物, 40页的书籍共隐藏了20只小动物,使人惊叹这本书最终竟然成为一本“掌上动物园”。以这种折叠的设计方法不仅使书籍的物化空间丰富而多样,更是为读者在阅读中制造了悬念,这样多样化的设计突出了读者的参与,从而实现书籍与读者的沟通。亲手折叠书籍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阅读的调剂,对于书本身来说是书籍节奏的变化。当我们用剪刀沿折叠的部位剪下、再将它折成动物形状的时候,我们就完成了与书籍的亲密接触,这种互动就比仅仅视觉上的阅读更进一步,使阅读过程更加生动。设计师用动感的互动方式将形式和内容结合,不仅产生画面感,也很好的诠释了与读者的情感互动,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对设计内容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
    2 多维融合方式的呈现
    如今,传统书籍逐渐被多维空间思维的概念书籍所取代,并日益普遍,为读者带来新的视觉冲击。概念书籍的设计是动静相融的结合,是把时间和空间完美结合的多维创作艺术,是具有内在和外在形神兼备的、充满生命的实体,并能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融。这种立体多维的转换,不仅增添了书籍功能的丰富性,还为书籍设计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诸多的空间遐想,概念书籍设计多维空间是具有艺术性的,它增添了书籍功能的丰富性。

    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梅兰芳全传》(图2)这本书将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时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浓缩、诠释了他的京剧人生。书籍设计不单是“二维平面”的叙述,书籍的每一部分均有其特别的、不可或缺的功能。在这本书籍设计中,它充分考虑到了切口的空间形态,为书口做了一个特殊的设计,当读者在翻阅书籍时,向左翻阅时书口呈现出了戏服的梅兰芳大师在舞台形象中旦角的扮相,书口向右翻动时却呈现出了大师身着便服的生活形象,恰到好处的反映出梅兰芳大师台前幕后的人物特点。这种独特的切口边缘为书籍设计提供了新的空间,当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书籍空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书籍的切口设计巧妙地与空间融合,读者在不同的阅读时间中,使读者视线不断变化同时变换着时空关系。每个造型都融入了吕敬人先生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传递了深深的想象空间,由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联想、品读,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对于概念书籍设计多维化空间不能片面的局限于某一类的形态,而是要结合着多种视觉角度、阅读习惯、展示特点以及阅读心理等综合性的因素。
    3 五感的延伸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它是由外界的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引起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导到脑的相应部位而产生的。由于分析器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基础,同样也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2]在概念书籍设计中,“五感”设计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更具有自由性和延伸性。较传统书籍设计的“五感”设计更加注重“五感”的综合与交融,是运用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方法将设计概念体现于“五感”设计中,这种交融必然会引发书籍新的感觉的衍生。
    完美的概念书籍具有引导读者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的功能。比如说吕敬人的《朱熹千字文》(图3)的设计就丰富了书籍的触觉与视觉感受。在书籍的形态上继承传统,书籍的封函采用了轻型桐木,将字体反雕在木板上,仿照宋代印刷的木雕版,给整个书籍设计增添了特色,也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刺激,给人气势磅礴的视觉感受。在串连部分的设计中,使用了牛皮带将上下木质板链接,扣子使用如意扣和楠木相结合,细节上的处理讲究、精致。内页的纸张选择了触觉柔软的林肯纸,通过这种纸可以体现出碑刻拓下来拓片的感觉。木材与纸材的结合深刻的将书籍内涵通过古朴的方式表达出来,既统一格式又极具个性,整本书籍都带给读者丰富的视觉与触觉的体验,给读者一种无限的遐想。


三 概念书籍形态的创新
    1 书籍形态的改变
    伴随着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书籍的形态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概念书设计改变了书籍形态的固有模式,常常突破传统书籍设计的单一思维方式,打破传统书籍设计观念的束缚,大胆改变了书籍的原有形态,寻求新的书籍形态的表现形式,以崭新的形态展现出新的书籍面貌。外部形态给了读者第一印象后,影响读者阅读心理与视觉感受。但在概念书籍设计中,内部形态也尤为重要,需要与书籍内部形态的改变相互呼应,使书籍成为一个整体。
    2 内容的整合与建构
    对于概念书籍的设计,不仅仅停留在对视觉元素的无限创新和求异的层面、外在的形态创新及构建,书籍内容的整体架构,使得概念书籍设计在视觉呈现样式上会更加的丰富而完整,在信息传达上会更加的准确与全面,只有寻找到最适合的视觉要素才是书籍主题内容最好的表达方式。

    以著名书籍设计师韩湛宁《嬗变》(图4)作品为例,这幅作品很好的诠释出内容与形态的融合,为书籍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书籍由韩湛宁设计并亲自操刀完成,这本具有一万五千页,米多长的巨型概念书籍,每一页均用不同纸张手工装订而成的实验性书籍。就其书籍形态的创意,装帧形式的独特,切口设计的巧妙,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标新立异。然而真正能够体现出这本巨作的实质与内涵的却是书籍内容。作者对中国近百年的书籍设计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书籍设计师为研究对象,如张慈中等七位设计家,并对这段历史中的人与事进行走访,整理成图表并展示出来。清晰的图表分析、珍贵的采访图文、影像等资料,结合展品,从点到线,串连起中国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历史脉络,总结整理出中国书籍设计发展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演变历程。有了这些内容的支撑,作者通过分析与整理,归纳与总结,构筑书籍内容,再通过恰当的形式,巧妙的结合,将书籍的内容完美的呈现出来。
    这本概念书籍成为了展览中的最大亮点,《嬗变》将本次参展的七位设计家的设计生涯进行数据统计以立体切割的方式融入该装置艺术书籍作品中,不仅象征了中国书籍脉络的源远流长以及丰硕澎湃,真正把大数据时代的理念应用于个人装置艺术书籍作品《嬗变》当中,形象地展现了“嬗变”的脉络与过程,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四 概念书籍材料的创新
    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及书籍制作工艺的提高,为概念书籍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具有更广阔的设计空间。概念书籍设计的材料一改过去单一化的状况,出现了因材质的不同而形成的抽象、具象规则和不规则等多形态的书籍造型,有效提高书籍的视觉和触觉的美。在设计中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纸张合理地应用于概念书籍设计中。除了纸质材料可以作为书籍材料以外,我们还可以对木材、塑料、泥土、金属、织品、玻璃等非纸质材料作为媒质进行设计。通过设计者的创作和特殊的艺术表现,把材料重新打破重组,采用解构主义进行重置,创造出新的形式与设计语言。
    材质美是视觉和触觉的综合反映,选用材料的语言能够准确表达主题内涵的功能。在蒋志龙设计的《门前屋后》(图5)这本书中,书籍中的材质美体现的淋淋尽致,整本书的材质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气息,将材料的功能及美感与书籍要表达的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书籍艺术的古雅文化氛围,衬托并提升了本书主题的内涵。在获得文字之外的美感愉悦之余,通过对故乡的景色来抒怀,将故乡的建筑文化融入其中,表现出了古朴文化的地方特色;造型设计上,沿袭了传统书籍的古朴韵味,有着内敛含蓄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空灵而不单薄。在整体造型上打破了“孤”本的单一的阅读形式,采取了层层渐进的流动式设计。从一到分二再分四的线装分本的有机组合,加上左右分本中的经折装环抱设计,更延伸出整本书籍内涵的意境和读者与书互动的阅读情趣;在材质和工艺的处理上也费煞苦心,在木质封皮上,前刻瓦纹后刻窗花,将书立起,四面封皮就变成四面墙。内文页采用了手感柔润的各种宣纸印制而成,前后扉、隔页、插页、环衬,采用各色牛油纸和特质肌理纸相映成趣,传递给读者更多更深刻地触觉体验,体现了设计者对材质的巧妙把握,更完美传达主题信息。
    同时,我们也需要运用综合材料制作的概念书,不同材料之间相互配合,同时树立绿色环保设计的意识。


五 结语
    概念书籍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思维理念,它是在新观念指引下对概念书籍设计进行的全方位探索,是一种设计行为的探究、设计思维的突破及设计观念的转变,并从阅读方式、书籍材料等方面打破传统方式,将现代概念书籍设计的新形态性和知识性集于一身,更加重视书籍的形式美与书籍内涵的双重表达,让读者在感官、触觉上更加直接地感受书籍的内涵。概念书籍的设计同时突破了时空限制,让读者运用空间的思维和眼光来对待设计作品,使设计内容和外在的空间和谐共生。同时要求设计师必须去用独特的眼光去审视概念书籍,在把握视觉文化脉搏的前提下,寻找思维突破与设计概念的创新,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地
传递信息,为书籍赋予更强的生命力,从而推动概念书籍设计向前发展。QQ截圖20150817092002.png


参考文献
[1]邓凯.从概念书到中国未来书籍.装饰.2006,( 2
[2]徐恒醇.设计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
[3]李依桐.书籍设计中的装饰性词汇.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2014(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