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浩:湖南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_Edit_ 李杰 李叶
湖南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谭浩教授在湖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开始接触交互设计,他从个人经历的视角,将中国交互设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作为教育从业者,谭浩教授认为,国内的交互设计教育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交互设计相关的教育在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专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当前,交互设计需要在自身的方法论体系上进行发展。
《设计》: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第41年,在这70年中,中国设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请您从自己研究方向的专业角度出发,谈一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时间节点和事件。
谭浩:我是1996年进入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学习后开始接触到设计这个领域的。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经历中,我逐步从经典的工业设计转向交互设计到现在的智能交互与体验设计。我觉得在70年的历程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里,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我们离世界一流水平越来越近。举个例子来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是1979年成立的,这是中国设计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这个我们落后了西方国家近60年。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人机交互设计兴起的时候,在20世纪90年代在我们的一些企业中(当然当时主要是外资企业)就有了交互设计职位。我记得1998年时,诺基亚就开始在中国招聘交互设计师。当然,这并不一定是最早的交互设计职位,但至少说明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缩小到了20年左右。而到了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兴起和渗透,就基本和国际同步了。例如李开复先生领导的创新工场在2016年9月成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在设计领域开展相关的工作。百度在2017年开始筹办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是国内企业最早明确在设计领域进行人工智能设计研究的机构。从上述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设计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的发展和进步。
《设计》: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并投身到交互设计领域的?请您谈谈交互设计在中国兴起至今经历过的各个发展阶段。
谭浩:我最早接触交互设计还是2000~2013年我在湖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那个时候,在我的导师赵江洪教授的带领下,我们针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相关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问题展开研究。
从总体而言,我从个人的经历可以一窥中国交互设计发展的脉络。我个人感觉,交互设计在中国的兴起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前面提到的20世纪90年代在一些外资企业设立了交互设计职位;第二阶段是大约2001年到2015年。这十多年时间是交互设计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内高校逐步建立了交互与信息设计的教育框架,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成立了用户体验部门,开展交互设计工作;进入2016年,国内的交互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和技术的变革使交互设计的运用领域得到了空前增加。当前,交互设计需要在自身的方法论体系上进行发展。
《设计》:据报道,百度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开展了“智能汽车人机交互设计趋势”、“智能产品主动交互设计”等联合研究项目,这些项目与湖南大学的部分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进行了整合。请问这些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什么?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是怎样的?
谭浩:百度和湖南大学的联合项目是国内智能交互领域的前瞻性项目,其整合的课程其实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智能产品与交互设计模块的课程。该模块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何人可院长亲自领衔,2004年开始建设,目前包含《数字交互原型开发与设计》《数字界面原型》《人机交互设计》《可用性设计与评估》《设计统计》等课程。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与阿里、华为、百度、微软等企业展开人才培养和研究领域的深度合作,将深度学习、机器视觉、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计算方法和智能设计工具融入设计教学体系,培养高层次的交互设计专业人才。
《设计》:湖南大学智能设计与交互体验实验室(iDiLab)前身是湖南大学人机工程实验室和湖南大学人机工程与交互体验实验室,于2018年更名,此次更名体现的是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谭浩:湖南大学智能设计与交互体验实验室最早是赵江洪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的人机工程实验室。本次更名,主要体现了实验室两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更名体现了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交互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和研究的对象。人和人造物的关系,从传统的人和机器的关系、人和计算机的关系转向了人和智能体(Intelligence agent)的关系,这是交互设计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将在未来10~20年里深刻影响交互设计。其次,这次更名也体现了湖南大学在智能产品和交互设计领域的重要转型。事实上,湖南大学在2004年开始,通过欧盟亚洲纽带计划开展了生成设计的相关研究,并在后续的两个973项目中针对智能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次实验室名称的调整,是这一系列变化的一个突出的体现,说明智能交互体验已经成为我们交互设计的核心领域,并且是长期坚持的一个方向。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需要说一下,那就是湖南大学和百度在2018年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有关。百度通常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人工智能的黄埔军校,拥有国内最优秀的人工智能团队,而湖南大学也是中国设计教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本次百度和湖南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体现了双方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合作。而本次实验室的更名就是本次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并基于该实验室建立了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
《设计》:国内交互设计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湖南大学具有怎样的特色?
谭浩:国内的交互设计教育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交互设计相关的教育在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专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很多高校都有交互设计的教学方向。一般说来,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在传统的设计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交互设计的方向。这种模式一般是设计教育的前期进行设计类通识教育,教学方法还是基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然后在本科三四年级的时候进行分流,教学内容中包含交互设计。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第二种,是对整个设计教育流程进行重构,打破原有的设计基础教育体系。代表性的学校有清华大学的信息设计专业、湖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湖南大学在2015年的本科教学改革中就对原有的美术基础课进行了改造,在基于美术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戏剧、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的感受的内容。学生感受和表达的内容既有视觉艺术,也有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等。这些新增的内容正是交互设计的关键和核心内容。
湖南大学作为在这个领域最早开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高校,目前主要的特色在于艺术、技术和社会三个领域的融合与交叉,并且针对互联网和通讯行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展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从2004年开始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的交互课程合作,到后来与华为、百度、阿里等企业开展的联合课程合作,从结果导向看,湖南大学的学生在这些行业具有较好的竞争力。例如,根据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的相关统计,2015~2017年,湖南大学毕业生在阿里巴巴设计团队中升职人数在国内高校排名第一,这反映了湖南大学在交互设计领域的教学特色。
《设计》: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包含设计、技术和教育等在内的各个领域。AI跟交互设计是怎样的关系?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是怎样影响着交互设计的设计流程、方法及发展方向?
谭浩:AI和交互设计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AI是交互设计的对象,我们的设计交互,是人和智能体的交互;另一方面,AI也是一种设计工具,可以提升设计效率,如计算机辅助智能设计。
在这个方面,新技术必定会深刻改变交互设计的流程与方法。例如,大数据技术就会改变传统的交互设计中的可用性测试的心理学范式,而形成以数据统计结合心理学的模式。这就是一个技术改变交互设计流程和方法的突出表现。
《设计》:做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如何继续学习?
谭浩: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对人的理解和认识,因为交互的发起者就是人,所以,对人的因素的认识,如人机工程、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交互设计的重要技能。这是交互设计最为基础的内容。不了解人,肯定做不好交互设计。
在此基础上,就是交互设计的基本技能,这个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设计技能,例如流程图、线框图、故事版等工具的技能;第二是原型技能,即软硬件原型的初步开发能力,例如Ardunio、Unity、Processing等;第三个部分,就是商业和服务设计技能,以及围绕交互设计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能力。这个技能用阿里巴巴的说法就是所谓的“全链路”设计能力,即能够为了实现商业目标,全方位的设计创新能力。
《设计》:您认为,在2019年,交互设计的发展大趋势是怎样的?
谭浩:我认为,在2019年,交互设计会有两个主要的发展趋势:第一,是前面提到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交互设计对象和方法上的变化;第二,是交互设计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范式,特别是对于交互设计专门知识的研究已经逐步成为这个领域的重点关注的问题。
《设计》:请您和《设计》的读者分享1-2个最近您正在关注或研究的理念/领域/问题。
谭浩:目前我和我们实验室在研究领域上继续着我们的传统,那就是汽车人机交互设计。这是我们自2009年以来,发展了10年的一个方向,还有就是向着智能交互和体验的领域去发展。
同时,我们还关注所谓的“交互审美”的相关研究。通过对交互的审美的研究,解决目前交互设计过于依赖用户测试的问题,建立起交互设计的专门知识体系,争取能够为交互设计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理论基础。
《设计》:请您推荐一些值得交互设计从业者及爱好者关注的交互设计相关资源以及2019年国内外的交互设计大事。
谭浩:说到资源,首先我还是要推荐一下我们iDi实验室的微信公众号“TAN智能HAO设计”。这个公众号主要面向高校学生和从业者,传播人工智能时代的交互与体验设计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包含交互设计项目、案例、设计大咖和年轻设计师的专访、设计资讯分享、设计论文的解读等。
其他的交互设计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学术的资源我比较推荐ACMCHI,这是中国计算机协会推荐的人机交互领域的A类会议,也是目前交互设计领域最为顶级的国际学术会议。产业的资源,我觉得主要就是各个互联网公司设计团队的微信公众号,特别是BAT企业的设计团队的微信公众号,都做得很不错。
交互设计的大赛,说实话,还是不多的。国外的主要是红点的传播设计奖,主要侧重传播。国内有一个由UXPA主办的用户体验大赛(UXD),已经举办了10年,主要面向学生群体,有较大的影响力。该大赛在2017年设立了企业参加的中国好体验奖(GXA)。另外,国内的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大赛也逐步增加了交互设计内容。例如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在2019年就增设了交互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