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强:“设计产业化战略观”蕴育改变未来的力量

0

采访:李杰   李叶 

受访:郑刚强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刚强博士是“设计产业化+创业教育”首倡者,星云系统、设计产业化研发中心创始人,塞浦路斯-中国文化交流协会首席设计战略顾问,全国邮轮设计联盟副理事长,武汉船舶工业设计中心创建人。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设计产业化、创业教育、船舶与高端装备设计等。

郑教授认为,设计“嵌入式”融入全产业域是时代发展趋势。“设计产业化”是设计与产业协同创新升级的战略抉择与必由之路。“设计+”蕴含“产、学、研、创”共融升级之道:设计驱动产业,产业赋能创业。设计者应具备顶层战略思维与底层逻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从设计技术层向产品经理、企业家层级突破。

《设计》:您近年大力倡导的“设计产业化”理念与“设计产业”到底有何不同?

郑刚强:“设计产业化”与“设计产业”从本质上截然不同。

“设计产业”是孤立式概念——把设计孤立于其他产业之外,属于服务业范畴。设计与其他产业并列,实际上对设计的发展极为不利!因为,同其他产业相比,“设计产业”的体量其实微乎其微,称其为产业实在有些勉强。以微小体量面向各大产业提供服务,难以真正引起企业重视,严重影响设计的健康发展。

但全球设计圈同大多数学科一样,在长期“专业划分”思维惯性作用下,误把“设计小池塘”当作大海,早已习惯成自然。因此,亟需跳出学科专业思维局限,从宏观战略视阈重新审视设计之定位!

五星级邮轮设计 


客观而言,“设计”的体量虽小,但对各大产业发展均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设计如同“盐”一样,只有融入各大菜系(产业)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若把“盐”单独做成一盘菜,恐怕陷入了认知上的误区!

因此,社会各界大力推动的“设计产业”,如同把“盐”炒成一盘菜,然后再强调这盘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盘“菜”是否好吃,设计界同仁均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我倡导的“设计产业化”是融合性理念——就是用“设计+”代替“互联网+”,把设计象“盐”一样全面渗透、融入各大产业,以设计思维为核心构建“大产业生态观”。驱动设计与产业协同创新、跨域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价值的共享双赢。唯有如此,方可实现设计的真正价值!

从宏观视阈与历史维度看,“设计产业化”代表着设计转型升级、创新突破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梦”号大型邮轮设计 


《设计》:为何要倡导“设计产业化”理念而淡化“设计产业”观念?

郑刚强:首先,若继续秉承“设计产业”、“设计服务”的传统式思维,则设计将永远沦为其他产业的附庸,难以产生其真实价值。此外,在国内艺术设计毕业生以每年50万人数量级源源不断涌向市场的大背景下,孤立的“设计产业”并不足以容纳大量人员。设计者与设计机构均陷入“红海”危局,面临严酷的生存与发展难题。

所以,设计界应大力推进“设计产业化”,淡化“设计产业”观念。把设计者的“专业技术型思维”升级为“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企业家型思维”。把设计融入各大产业,方可走出“画地为牢”之危局!


90英尺游艇设计 


《设计》:“设计产业化”战略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其价值与意义何在?

郑刚强:我倡导的“设计产业化”战略观,不仅指通常意义的硬件产品开发与商业运营。更是指设计深度融入其他各类产业集群,以设计创新驱动企业与产业跨界协同,升域发展。

“设计产业化”战略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涵:

(1)横向而言,是以设计战略、技术、创孵体系融入并驱动“全产业域”创新升级发展。

(2)纵向而言,是设计打通产业链,实现产品与品牌的产业化运营,打造设计驱动型品牌。

(3)具体而言,可从企业与产业两个角度阐明其内涵:①从微观企业视角——是以立体化“设计创新链”为手段,启动“设计战略+产品打造+品牌塑造+产业创孵”四大引擎为企业植入创新基因,推动企业升级为产业生态平台。②从宏观产业视角——是通过“设计+”模式协同推进区域产业与企业创新升级发展,从而实现设计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协同提升。

“设计产业化”是设计与产业协同创新升级的战略抉择!设计“嵌入式”融入全产业域是时代发展趋势。“设计+”蕴含“产学研创”共融升级之道:设计驱动产业,产业赋能创业。设计学研究应重点面向社会大生产、面向经济发展与时代现实需求,在实战中探索研究。以战略驱动创新、以产品承载文化、以品牌构筑价值、以创业驱动未来——未来是“创”出来的。

设计者应具备顶层战略思维与底层逻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从设计技术层向产品经理、企业家层级突破!设计产学研+创新、创业、创造,方可驱动设计与产业协同升级,进而推动社会进化。

综上,设计产业化是从设计技术层升级到战略决策层级,以设计连通技术、产品与用户驱动产业创新,是人类文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并推动人类文明前行。

因此,我坚信“设计产业化战略观”蕴育着改变未来的力量!


108英尺中大型游艇设计 


《设计》:“设计产业化”内涵丰富,构架宏大,对设计者的认知具有启迪意义。请阐述该理念生成之源。

郑刚强:“设计产业化”理念基于我20余年产业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与深度思考。设计者需具备顶层战略思维方可实现思维之突破,具备底层逻辑思维才可实现行动之高效。从宏观宇宙、人类价值、时间尺度三个视角可追溯、解读本理念起源。

(1)从宇宙空间视角观之——万物如微尘!在宇宙尺度下,地球如飘浮在空中的微尘。如此视角,当可激发设计者的无穷想象力与突破性思维。同时,可赋予设计者俯瞰天下的宏观战略视野与宏大格局。宏观审视,是客观认知现实,抓住事物本质的基本前提。以战略思维可挖掘出人生三宝:思维力+行动力+学习力,是成就万事之本!

(2)从人类价值视角而言——创造延未来!时空虽无限,万物皆渺小,但人类的创新、创造自有其伟大意义!设计的核心在于创造,人生因创造而实现价值,人类靠创造推动文明发展。地球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开创、创新、创造的伟大创业史。

正是率先探索的突破式创新,才使生物从海洋走向陆地、促使人类直立行走。诸如工具的诞生、国家的建立、社会之演进,都是“创”出来的。任何事物向前发展,皆离不开“创”!诸多领域若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则可能迅速被时代淘汰。

(3)从长期时间尺度解析——历史一瞬间!设计者应跳出狭义技术型、学科专业型思维壁垒,跨越专业分工的自我固化模式。拨开现实迷雾,剖析事物本质,掌握世间万物发展的底层逻辑规律,方可正确导航拓展未来发展之路。

纵观人类几百万年发展史,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黑暗中摸索,极其缓慢地进化。近300年,人类文明加速迭代,历经工业时代、电器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发展逐渐提速。近30年,从互联网至移动互联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呈陡峭式上升!各类前沿技术呈现“超级加速度”发展态势,诸多领域一日千里、须臾万变!大部分领域、机构、人员皆须与时俱进、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即可窥见历史发展之大趋势。设计者应从历史看穿未来。观其内核,深度思考,抓住窍要,谋定后动,顺势而为。若仍延续旧路,则至不可持续之境矣!


毛泽东曾经乘坐的交通艇改造设计


《设计》:宏大图卷徐徐展开,引人深思。“设计产业化”理念显然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涉及诸多关键结点。请具体阐述其生成脉络。

郑刚强:时代飞速发展并非意味着所有事物的同步发展。前沿发展越快,则更凸显出诸多领域之滞后,于是形成了时代痛点。需要用“大设计思维”进行破解。

当今世界,基础科学停滞不前,但技术突飞猛进,呈爆炸式增长状态。未来历史发展进程将难以想象。在5G+大数据+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时代呼之欲出的当下,设计、产业、教育均与时代发展前沿造成明显脱节。

例如,①设计界仍崇尚具体设计专业思维与技能,而忽视设计战略型、宏观系统型、创业统领型思维与能力;②产业界仍大量沿袭传统单线定向发展模式,而忽略跨域整合资源创新发展;③教育界仍沿袭数百年来培养“螺丝钉打工者”教育模式,而忽视开创型、主导型、创业型、领袖型人才的培养。

各领域主体与时代发展前沿脱节,蕴藏巨大危机!

时代巨变下,全球设计界、产业界、教育界、管理机构均面临“转型升级、创新突破”之难题。

其痛点表现为:①企业缺人才、缺技术、缺乏创新增长点;院校缺实践、缺项目、缺技术转化;②学生缺实战、就业难、创业难;③政府缺产业升级抓手、招商难、培育难。产业陈旧、教育固化、产教脱节,已成社会各界心头剧痛!

如何破局?核心仍然在于“创”—— 开创、创新、创业、创造、创未来!

如何去“创”?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专业融入产业,产业赋能创业”!用创业精神击穿学科与专业壁垒,融合学科与产业资源,赋能创新、创业、创造。

“专业、产业、创业”如何协同创新?方法如下:①突破专业界限,把专业教育升级为学科与行业教育;②击穿学科屏障,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学科交叉创新;③打破教育壁垒,把学校教育融入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大潮。

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会导致业界沉迷于技术型思维,缺乏宏观战略思维。专业越细,离真相越远!俯瞰方可掌控,沉溺可能迷失。设计者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突破专业与学科壁垒,跨界创新。以“设计+产业+创孵”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把高校人才技术资源与社会产业需求对接。通过设计战略体系聚合创新要素,把企业升级为设计创新驱动的产业创孵生态平台,进而推动设计与产业协同创新升级发展。

以上就是“设计产业化战略观”的简要来源与生成脉络。


“高山流水”228英尺超级游艇设计


《设计》:这样看来,“设计产业化”涉及设计、产业、教育、创业等诸多内容,请进一步阐述。

郑刚强:万物皆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产业化”战略观——对于设计界而言,是设计界转型升级的历史抉择,是设计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界而言,是产业创新升级的战略利器。

“设计+”模式是设计与企业协同创新、共融共享、升级突破之王道! 从创新到创业,从创意到创造,从产品到产业。万物相通,万法同宗。设计从硬件产品走向无限广阔的各大产业领域,才可实现设计、产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升级!

设计产业化是指设计深度融入产业,“嵌入式”融入各大产业集群及全产业链,并形成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具体如何实现?唯有培养设计创业者、跨域创业者,把设计战略、产品与品牌创新策略深度植入多产业群。方可与科技、管理等其他创新要素形成合力,助推中国设计、产业、产品、品牌、技术实现集群式突破与可持续发展。

《设计》:设计师如何通过创业推进“设计产业化”?

郑刚强:设计师是天然的创业者,需要用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思维做设计,方有参与企业决策的机会。设计者若只会技术则无力推动产业发展。因此,一定要有越来越多的设计精英从宏观角度构造大设计观,成长为设计战略者、技术合伙人、企业家。

设计者创业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①主导型创业:设计者若具备领袖素质与远大目标,就应该整合产业资源、挖掘产业项目、聚合创业团队,主导推进创业;②参与型创业:设计者若只具备技术能力,也可以参与创业团队,从设计师升级为技术合伙人;③岗位型创业:人人都是创业者——具备创业者思维,可以把岗位型工作干得更好。设计者若暂时找不到创业机会,也可以进行“岗位型创业”。身怀设计思维与技能,进入各大产业领域。用创业者思维干好本职工作,并争取从技术岗位职员成长为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提升全链创新能力,打下未来事业发展的基础。

设计师创业一般都会创建设计公司或工作室。但是,从产业角度分析,设计公司绝非好的商业模式。设计者应该明白:①开设计公司是设计创业的初级形态;②开发产品推向市场是设计创业的中级形态;③以设计战略聚合产业资源,驱动商业模式创新赋能创业是高级形态。

设计行业是个小行业,设计圈也是一个小圈子。由于专业技术思维的局限性,往往导致设计圈围壁自嗨、自我欣赏的情况较多,对当今产业发展缺乏宏观与客观认识。希望设计界能够突破专业限制与行业壁垒,启动设计思维,跨界整合资源。不要局限于设计服务,而是把设计深度融入硬件、软件、服务、互联网等各类产业。若仅仅局限于“设计产业”自身的发展,则可能永远受制于人。

推进设计产业化实际上就是以设计思维、设计战略、设计技术深度融入其他产业,跨界合作,协同创新。以企业家思维整合资源,打通产业链,从而唤醒设计的内在价值。

例如,在硬件创业领域,国内已经涌现出了小米、大疆、中科天工、宏翼、斗禾、哲品等标杆型企业,国际上的戴森、无印良品、巴慕达大家也已耳熟能详。良品铺子、艾特烟包装等设计师创办的各类跨界企业也发展良好。此外,在广阔的软件、服务、互联网等领域,需要更多的设计师以创业者身份融入,开创设计产业化新天地。

综上所述,设计者以企业家思维进行跨界资源整合,创新商业模式。把设计汇入产业的大海,依托各大产业资源解决社会痛点问题,获得市场与社会价值,才是“设计产业化”的真谛。


240英尺大型游艇飞桥甲板设计


《设计》:如何通过“产学融合”探索“设计产业化”理念?

郑刚强:如何推进设计产业化?核心在于设计者自身升级突破——设计者只有进入企业决策层,才有望发挥设计创新的战略性作用。只会画图等技能,而没有创业思维、战略思维、产品经理思维的“设计师”,其本质就是受人指挥的美工而已。高校不能只培养美工! 这是世界的真相,也是万物发展的底层逻辑。

对设计的双重认知体现在:企业家应具备设计师思维,以设计创新推动企业升级。大设计视角下,每位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掌握了设计核心本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真正的设计师。同时,设计精英应具备企业家思维,提升宏观全局视野,掌握顶层战略思维与底层逻辑思维。从设计技术层向产品经理、企业家层级突破!

国家倡导创业教育,希望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与综合素质。专业老师进行思维转型刻不容缓。“设计思维”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都是创新,二者很容易相通。若能在设计领域培养出更多具有企业家思维的人才,进入各大行业进行跨界创新,极有可能革新设计的未来!

《设计》:倡导“设计产业化”会不会影响设计的社会与文化功能?

郑刚强:不但不会影响,而且会大大促进。设计产业化不但可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是设计发挥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最佳载体。诸多社会问题都可尝试用设计战略思维进行破局。通过资源跨界整合,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国际化战略。什么是国际化?文化的载体是产业。从设计产业化视角解析,启动设计战略聚合产业力量,以中国产品与品牌为载体向全球扩散。把东方文化推向世界并逐步成长为人类主流文化,破局西方强势文化铁幕。使人类文明更具可持续发展潜能,才是真正的国际化战略!


大型游艇沙龙区空间设计


《设计》:您是如何身体力行推动“设计产业化”发展的?

郑刚强:核心理念还是那两句话:“设计融入产业,产业赋能创业”。以设计产业化战略推进产教融合、产业升级、创业孵化,解决社会发展痛点。

(1)汇聚产业资源,驱动产业升级

首先,要把设计上升到驱动产业、企业创新的战略层级,解决产业创新发展问题。例如,本团队在船舶工业设计领域已深耕多年,产生了大量成果。在游艇、邮轮、游船、高端海洋装备领域创造了十余项国内第一,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企业升级为创新创业生态平台是时代发展趋势。企业应由传统火车头升级为动车组,由大树升级为榕树林。启动“设计战略+产品打造+品牌塑造+创业孵化”四大动力引擎可驱动企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为创孵平台,增强企业竞争力,拓展未来无限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在各大产业的企业家会议发表演讲,建立多领域产学研合作。以设计战略思维融入互联网、智能装备、高端船舶、智慧社区、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电子电工、木塑建材、复合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持续推进“设计+、艺术+、智能+、材料+、工程+”等产业跨界融合。以“战略+产品+品牌+创孵”立体创新驱动企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为创业孵化平台。目前已汇聚十余个产业资源平台。基于多平台交叉合作,创建“星云系统”,链接资源,赋能于人——通过规划、链接、激励、赋能,人人驱动系统自主发展。

(2)针对产业发展痛点,进行设计战略规划与商业模式创新

任何产业都有发展痛点,设计战略可通过资源整合、跨界创新解决产业级痛点。例如,本团队近期正在推进的一个项目,是以“花木兰”文创产品开发为起点,升域至木兰全域旅游区的文旅策划运营。正在导入塞浦路斯的国家资源(欧洲贸易窗口)、义乌商贸资源(中国商品集散地)、武汉高校技术与创业资源(全球大学生最多城市)、文化演艺旅游界资源。通过设计战略整合推进,在技术转化、商品贸易、文旅地产、招商引资、旅游、教育等方面创新探索。满足合作各方发展诉求,同步解决多个行业发展痛点。

(3)“设计+产业+创业”三级孵化模式,激活创业潜力

探明创业成功的底层规律,把创业实训教育模式归纳为三步:①项目引入:持续引入产学研项目以获得资金与市场需求,并由行业实战专家带着精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已有多年经验与数百项案例支撑)②创建平台:创业团队依托项目成立公司,同企业形成战略联合。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产业平台,依托平台持续孵化创业型公司。(正在多个行业尝试并初见成效)③学生创业:精英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培养成熟后,扶持其主导创业并控股,由产业平台提供资源。以此形成系统孵化模式闭环。(已有众多成功案例)

(4)“星云系统”三步建构法:①汇聚创业“金种子库”:创建“天工”双创团队,持续汇聚创业型、创新型、资源整合型人才,近年获国内外大奖238项;②构建双创“项目库”:引入产业项目与专家,批量培养创业团队,孵化创业子团队60余个;③构筑创业“生态圈”:以大设计观整合产业资源,批量孵化公司,推动产业升级。

“星云系统”持续链接优势机构,推进“设计产业化+产业创孵”——跨界引入资源;释放责权利,激发创业潜力;感召人才自驱动;引导体系自主运营;批量孵化创业团队;星云孵化模式已形成全面开源与全套体系闭环。系统持续扩展,万物自生长,逐步形成星云系统生态圈,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并改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