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 李 楠 常志荣 丁宁宁
摘要:文章以社区养老设施功能空间为研究对象,遵循当前社区养老事业发展规划任务,对养老设施功能空间现存问题加以分析,从而思考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社区养老,该如何达成设施适老空间环境规划,并在老人需求、运营模式的前提下,探讨未来社区养老设施功能空间规划对策。
关键词:社区 养老设施 功能空间 规划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10-0142-02
Abstract: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ommunity care facilities’ function space,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tasks of developing the cause of the current community old-aged ca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mmunity care facilities space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mode of community elder's care for the elderly in the future and how to reach the facilities suitable for the old space environment planning. On the premise of the old people's demand, operation mode, facilities level and allocation standar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space planning measures of the community elder's care facilit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Community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s Functional space Plann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
引言
从2006年的“十一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来,“自立养老”已开始难于迎合中国老龄社会。无论在多子供养,还是一子供养条件下,都会呈现因老人向子女过早的财产转移,导致经济不自由,出现购买养老服务障碍;或因老人留守和独居现象,导致长期无人陪伴和照料;或因“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禁锢,导致老人难于接受社会养老扶助等一系列问题。经济文化和代际文化的转变,使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呈日趋下降的态势。为弥补家庭养老功能不足,缓解养老经济负担,部署养老发展长远方向,建立社区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十一五”老龄事业规划政策的主要内容被提出,一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嵌入社会服务的家庭养老模式至此形成。
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价
2007年,上海市提出“9073”养老服务概念,试图从服务功能上打通“90%居家”、“7%社区”、“3%机构”三个板块,实现三者相融合的格局。但该概念并未以国家文件形式得到确认,90%居家养老服务和7%社区养老服务之间的关系界定令人含糊不清,而后“9064”模式的提出更让业内人士对此数字概念的生成产生质疑。有研究者参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有关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定义,以及日本和台湾的居家养老经验,提出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居家养老的支持,可忽略不计,并强调“社区养老”应涵盖在“居家养老”范畴内,提出有待于探索的“9802”新格局,即98%的居家养老和2%的机构养老关系格局界定。时至今日,各地方民政部门遵循“十三五”将重点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针政策,完成兼顾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定位,基本形成以“日托—居家—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立体模式,这说明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必须以社区为平台,建立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体系。
二、社区养老设施空间现存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设施分为街道级和住区级两类,街道级通常以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形式出现,其设施功能包括日间托管、临时托养、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照顾需求评估,并提供入户式服务。住区级通常以居住区内的老人活动站点形式出现,主要功能为文化娱乐和助餐配餐,也可根据硬件条件增设日间托管功能。面对如此功能多样、管理复杂的养老设施,其适老功能空间必然出现诸多弊端,综合适老环境规划设计的考虑,其主要现存问题集中在如下两方面。
(一)缺乏对适老化功能空间的兼备性思考
社区养老设施是一个集多功能养老服务的综合体,基于各功能空间兼备性的规划考虑最易被疏忽。目前,多数住区范围内的老人会所通常依据不同项目类别,把娱乐活动空间设置成独立封闭的活动室,以便区分棋牌室、音乐室、舞蹈室、书画室、阅览室等小型个室。该空间看似老人可依喜好去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且环境独立,互不干扰。但封闭、局促的小空间更易与老人产生心理隔阂,抑制老人的参与愿望,显然设计者在考虑功能多样化的同时,忽视了功能空间格局和环境场域对老人心理的作用及影响,未能做到适老环境的兼备性规划。基于老年心理特征的考虑,被分隔的小型活动室更适于集中设置在一个大型、开敞的区域内,以摒除老年人的孤立感和焦虑感,促进老人之间更多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将该功能空间的功效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二)缺乏以运营管理为基础的环境规划思考
在社区养老设施空间规划初期,设计团队通常遵循设施服务项目内容来制订规划思路,而此时运营管理模式往往还未被确定,运营团队的建议自然不被纳入思考之中,导致最终规划方案无法与实际管理形成有效衔接。例如,门厅区域设置平开式双开入户门,会无形中增大老人出入的动作幅度,也给管理带来难度。而采用“外开内禁”的双重电子推拉式双开入户门,于门与门之间形成开敞的过渡空间,既可阻断冬季冷空气的流入,也可在此设置鞋柜和脱鞋处,发挥其玄关空间功能。更重要的是“外开内禁”式大门可有效防止障碍性老人无意识出走的隐患(如图1)。又如,设施内的护理站和公共起居厅之间的距离过长,护理员往返于两者之间,无形中延长了行走流线,极大降低工作效率,也易造成老人看管上的疏漏。可见,缺乏以运营管理为基础的空间规划思考,会使实际环境与日常使用发生脱节,导致空间功效和工作效率的降低。这种环境和功能不相契合的规划设计,会因功能空间的多样而变得弊端重重,难以修改,给老人和管理者的日常带来极大不便和隐患。
三、社区养老设施环境规划对策探讨
相比机构服务的集约化支撑、资源使用和管理,社区服务趋于碎片化,难度显而易见。因此,当下以政府为支撑的社区养老设施环境的顶层规划需要真的去规划设计而非盲目地投入和设置。基于此点,社区养老设施环境应以老人需求和运营管理模式为出发点,考虑规划设计的对策,以弥补碎片化资源使用和管理上的不足。
(一)以老人需求和行为模式为前提的适老空间规划
依照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在设施内明确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的合理分布,分析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和半公共性、个人空间的半私密性和私密性所应对的具体功能场所,以及老人在各个场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须要把握如厕和洗浴行为的私密性;就寝行为的半私密性;饮食、起居行为(包括看电视、读报、聊天、品茶、娱乐、康复运动)的半公共性;门厅集散行为、老年超市购买行为、特设活动专区使用行为的公共性。例如,将设施内的起居空间设计成半公共性和半私密性相结合,在公共休憩娱乐大厅内设置几处独立的半私密性小空间,作为饮茶、棋牌、阅读等较为安静的空间环境来使用(如图2)。因此,满足老人在不同环境心理反应下的使用需求,并把握和顺应老人日常行为模式,是社区养老设施功能空间规划的重点。
(二)以实现运营管理模式为前提的适老空间环境规划
1.运营管理模式决定适老空间规划方向
社区养老设施不同于大型综合的机构养老设施,需要在有限的建筑用地和内部空间条件下,尽可能地配置完善、多样的功能服务项目。运营管理模式的确定应置于设施规划设计之前,使方案中的各个功能空间能够切实、有效地为运营管理者所用。因此,运营管理模式是功能空间规划方案的核心思想。例如,“全方位、多视角式”服务管理模式即所有设施内的老人尽在管理者的视线范围内,以避免服务管理上的疏漏,实现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和关怀。基于此种模式的适老空间规划,需要考虑门厅、活动大厅、走廊等功能空间的通畅、开敞、无转角、无断开,护理站需设置在能够兼顾各个房间的合理位置上(如图3),对于长期入住老人,可在卧室设置监控器,以便第一时间把握老人的行动和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此降低空间规划中不符合实际操作的概率。
2.运营管理特色在设计细节中的彰显
运营管理模式与环境规划的有机衔接不仅能够为最终方案确立整体风格,更能在细节设计上体现用心的运营管理特色。社区养老设施环境的风格是运营管理模式的具体表现,更多彰显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细节部分。例如,基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认知力减退特征所进行的导视系统设计,利用指示牌、告示板、标志、特设家具、墙饰、地饰等导视物,使老人通过对形态和色彩的直观感受,潜移默化地形成惯性认知,从而提升对生活环境的记忆力和认知力。又如,根据长期入住老人和有衣物代洗需求老人的数量,合理设置洗涤和晾晒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强衣物洗涤服务功能,彰显人性化管理服务特色。
3.“自我康复”理念与功能空间的衔接
“自我康复”是当下各国养老服务运营管理模式中的主打理念,即主张老人在日常中通过护理人员和适老化设施的协助,激发和完成身体中自我健康调节、机能恢复的过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地实现自主康复。因此,“自我康复”理念更应深入到设计理念过程中,将养老和康复医学相互衔接。一方面,要设计健康生活区域、保健康复区域,调节、改善老人生理和心理的整体机能。另一方面,要有良好、安全的适老环境设施用品配置设计,例如,标有米数的循环步道、走廊墙壁和墙柱上的辅助扶手、色彩形象标志物都可在老人的日常使用中潜移默化地起到锻炼老人大脑、眼、手、脚机能的作用。
结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宜居环境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并且成为未来老龄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环境的规划离不开对运营管理模式的了解和掌握,更须揣测老人实际与潜在的心理需求,顺应老人的行为模式。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被服务的老人,两者与设施功能空间的有机衔接,都对适老环境的功能发挥、品质营造起到莫大的作用和影响。针对目前社区养老设施功能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更应在老人需求和运营模式的前提下,探讨今后的功能空间规划对策,做到多措并举,将社区碎片化管理转化为集约化,共同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宜居环境品质,切实构建起安全、绿色、便利的社区养老环境体系。
文章系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基于介护式社区养老模式下的居家养老运营及空间设计研究”(LJZ2016009)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孙逸琳,周燕珉 . 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调研及设计建议 [J] . 城市住宅 . 2016(09):22-27
[2] 赵晓征 . 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建筑——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 [M] . 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6 :144-146
[3] 许婷,宋昆 .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社区老人设施指标研究 [J] . 城市规划 . 2016 . 40 (08) :71-76
[4] 张倩,王芳,支瑶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J] . 住区 . 2016 (01) :148-153
[5] 乌丹星 . 2015中国养老产业回顾 [DB/OL] . 颐讯爱老网 . 2016 . 11 .16
[6] 方晶 . 基于大服务理念的创新型大社区养老模式构建 [J] . 设计 . 2016 (23) :29-31
[7] 袁昕,袁牧,王建文等 . 健康中国,幸福养老—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R]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7:26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