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 美术学院 田钧伊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原先的宾馆、酒店以及旅社等过渡为家庭式宾馆、民宿以及青旅的住宿选择。其中,尤以传统民居的“体验式”旅行的勃兴最具代表性。本文以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研究为主线,从改造背景、地域特性、外部空间、内部设计、使用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以继承传统民居精髓为前提,以满足现代居住功能的民宿改造为目的,进行了课题探讨。
关键词:传统民居 民宿 设计 改造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10-0154-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traditional hotels and hostels are turned into the family-style hotel, homestay, and youth hotel. Among them, the rise of experience style travel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novation and design study of homestay in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renova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xternal space, internal design, and used materials, takes inheriting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as premise, views meeting the modern residential functions as goals in the homestay renovation, and discusses this topic.
Keywords:traditional dwellings homestay design renovation
引言
传统民居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以及人文内涵的有形载体,其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而目前,过去的“观光式”旅游已无法满足大众日新月异的审美需求,特别是“自驾”、“背包”、“自由行”等概念的引入,导致住宿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注重个人体验的旅游方式。于是,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一大潮流。
一、民宿概念
民宿一词起源于日本,同英美的“Bed&Breakfast”(简称B&B)本意接近,即为旅客提供住宿和免费早餐的家庭式宾馆。严格意义上,其进入中国仅有三十余年的历史,起初被大众划为“招待所”与“农家乐”的类别,在近几年,随着我国民宿市场的井喷式发展,对它的定义才渐渐进入正轨,分为广义与狭义上两种。
广义上说,民宿即指以当地文化体验和主人特色为差异化核心展现的非标准化及个性化的一切住宿场所。而且,这里的广义民宿并不强调所有权。
狭义上讲,民宿就是利用自有住宅,结合当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人群提供住宿的场所。
二、传统民居结合民宿
(一)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旅游业经过了跨越式的发展,传统的跟团游、观光游、休闲游早已呈现出一种疲态,难以满足游客日益上升的审美需求,迫切需要创造新的增长点来拉动相关行业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传统建筑资源在“保护性开发”的几十年中,始终呈现出“重点开发”的量变积累过程中,未曾突破到“以点带面”的质变格局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民居价值被忽视。而“民宿热”的兴起,从表象上分析正是我国国民在现有阶段对旅游消费上的审美反馈,它代表了新生旅游群体对情怀、个性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精神追求。
(二)传统民居现状:据统计,我国目前现存的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仅有不到5000个,并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继续消失的状态。在过去,传统民居保护规划往往陷于资金匮乏、周期过长、后力不济以及千城一面等众多问题交织的局面,其地域特色以及蕴含的人文价值不仅难以达到最大挖掘,在“保护性开发”的推进过程中,也容易导致经济发展与民居生活的割裂,从而饱受业内人士诟病。
(三)传统民居与民宿结合的趋势及优势
1.从趋势的角度分析,传统民居与民宿的结合早已是一种“大热”。
(1)在国际上,世界各地由于环境与文化的不同,各自的传统民居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因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宿,如北欧农庄、美式HOME STAY以及亚洲的日本民宿,且深受游客的喜爱。
(2)在国内,“民宿”正式进入我国之后,其全方位的体验式旅游方式,很快便以独特的优势,迎合了正在迫切寻求改变的中国游客,从而拥趸无数。目前,我国民宿主要分布于南方,北方只占少量份额。这些民宿大多依托旅游景区,围绕景点这一核心向周边辐射,包括客栈、青年旅社、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多种形式。
2.优势的角度分析,传统民居与民宿的结合是多赢局面的必然发展。
(1)有利于保护传统民居,降低衰败进度;
(2)迎合游客需求,提升旅游体验;
(3)传承人文习俗,增强当地文化竞争实力;
(4)助力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5)整合资源优势,增持民众审美。
三、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
纵观我国目前的民宿改建规划,有相当一部分的传统民居在改造过程中存在“外形复制,内涵流失,破坏环境”的缺陷,且已衍变为千篇一律的态势。
(一)景观院落空间改造:一般而言,景观院落是兼容多项功能的空间集合,具有较为简洁和单纯的形态,也往往具有复合的功能,需同时容纳使用者的多种活动,主要包括交通空间、休憩空间、私密交往空间以及公共娱乐空间等。因此,在景观院落的民宿改造过程中,以上空间在从属于院落整体空间的同时,也应兼备相应的功能。
1.交通空间的改造应做到导向明确。通常,交通空间可以选择两种设置:其一是以院落中心的完整为基础,布局于院落两侧,实现中轴对称;其二是在空出院落边缘作私密空间时,布局于院落中央。但不论何种,都应在改造过程中保证空间的完整性,务必避免割裂情况的发生。
2.改造休憩空间和私人交往空间,应保证私密性与舒适性。其中,休憩空间应避免选择寒冷背阴处或过热向阳处,宜围绕廊柱、花架等建筑构建布置,从而吸引旅客休息。而私人交往空间则需要保证私密,在避开众人视线的同时,又可以达到欣赏院落景观,参与公共空间的目的。
3.公共交往空间的改造应在开阔敞亮的地方。在具体布置中,选择具有显著的公共性质以及通达性质,以便于旅客聚集。
此外,在景观院落的空间改造时,要切忌大拆大建,而应在尽可能地在保留景观院落空间格局的前提下,运用各种空间的限定手段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改造,特别是绿植、水体以及光照等自然要素的引用,对院落空间设计改造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利用树木的绿荫作人群纳凉休息之用,而树荫和阳光的分区,则可以巧妙地隔开空间。
(二)建筑的外立面改造:传统民居的外立面改造可以有效地塑造民宿氛围,是满足旅客体验需求的重要脉络。
1.从总体上说,建筑外立面在进行民宿改造时,应注意建筑与周遭环境的相互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建筑本身的特色表达。特别是在客房的采光与观景需求方面的设计,不仅要满足适应采光、方便观景两点要求,更要兼顾建筑立面的和谐统一。
2.对于传统民居的外立面改造,则建议参考归纳整理的修复设计。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但是,在其各具特色的同时,也存在着严格的建筑类型规律,特别是一个地域内的单体建筑,在建筑文化上的归属更是有迹可循。因此,通过测绘后的资料整理,再根据建筑外立面的平面功能、基本造型以及相关装饰,进行总结性的归类,势必会对传统民居的外立面设计起到辅助作用。
3.此外,传统民居外立面的改造,要建立在“实用、有效和美观”之上,做出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兼具的设计。因为,对民宿外立面的改造,不能局限在功能上的满足和形式美感的体现,而应特别注意视觉审美的表达,使其整体的风貌与设计细节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符合普罗大众的审美文化以及消费文化。
(三)室内改造设计:就民宿而言,其最基础的功能依旧是住宿功能,但又不能以酒店的标准化概念来衡量。因此,在进行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时,设计室内部分一定要遵循本土化、地域化的总体思路,既要满足旅客现代生活的需求,也要符合体验式旅游的主观需要。其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结合地域特色,从本土角度出发。这里的从本土角度出发,是指利用当地具有的历史人文以及文化产业,进行二次创造,使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充盈于传统民居的室内空间。
在室内的空间设计上,以南方民宿为例,绝大部分墙面与天花板的改造可选择当地常见的木材,例如樟木,其中一面墙体则选用建筑本身的石材或砖体,以利用少量展示的方法来引人注意。在内饰设计上,应该力求简洁方便,对于山西地区常见的院落民宿来说,可以选用当地特色的剪纸、雕刻等作为装饰物置于墙面,或者悬挂表现农耕的字画,以直观展现黄土高原的本土文化。在陈设设计上,则选择符合当地文化特征的器具,以藏区堡房的民宿为例,基于藏民族的室内带有较强的信仰风俗,故而应该选用宗教色彩浓厚的经筒以及刻有吉祥图腾的桌椅,以助力地域性特色文化格局的形成。
2.结合现代生活需求,进行适用性改造。在进行室内改造时,不能完全延续过去的设计,也不能照搬现代餐厨设施以及电器的安置,而要在延续当地独具地域特色生活方式的同时,综合考虑现代设备的放置及能源的清洁和经济性。
3.营造民宿氛围,节约改造成本。传统民居的室内改造设计与城市中的室内设计不同,它并不以奢华为主要诉求,而且,考虑到民宿主要分布于乡土,因此,其改造中心宜放在打造风格与氛围营造上,在创造独特装饰效果的同时,也要兼顾成本节约。
四、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要点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我国的民宿改造,整体上呈现研究不够深入、政策体系不完备以及论证较少等不良态势,缺乏管理上的指导意见,因此,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设计理应遵循以下几点:
1.服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且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生态功能区域总体规划的相关原则,以整体综合规划体系为指导,树立全局观念。
2.落实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整体布局、合理发展等几点要求,主要选择自然环境优美、文化优势明显以及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地方开展民宿的改造工程。
3.应设置实验区域或重点发展区块,施行“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并在民宿改造以及发展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规划引领,以对其起到宏观指导的作用。
(二)尊重生态环保原则: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绝不能以牺牲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为代价。
1.以尊重自然、尊重人文的态度,对传统民居进行可持续的规划设计,达到为生态环境加分的改造效果;
2.在当地生态完整,生物享有生存权的前提下,不会对地方的自然环境、生物栖息以及迁徙路径造成破坏;
3.降低可能造成的地形以及地貌的不良影响,以最贴近当地环境的设计达到民宿改造的初衷。
(三)突出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
1.对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应始终围绕主题定位,通过民宿风格、室内装饰以及特色餐饮的开发,对传统民居进行深度挖掘,打造出充满地方特色的创意产品以及人文景观。在体现乡土情怀,传承古老民风的同时,做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在民宿改造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凸显地域文化符号的作用,形成“生活符号艺术化、文化符号系统化、形象符号商品化、商品符号产业化”的完整思路,并使其贯穿始末。
3.对特定的具体领域设计,要将概念化、系统化的脉络,有效运用到建筑与景观的改造当中,使整个民宿达到活力、品味、可延展及成体系的飞跃。
(四)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民宿旅游作为一种全方位的体验式旅游格局,特色的传统建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民居进行改造设计时,应尽量保证建筑本身的“原汁原味”,并且通过建筑材料去阐述其背后的精神文化,以尽显传统民居的本色。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宜使用当地可以就近而取的材料,进而刻画出传统民居的特色景观形象。而建筑材料的使用方向,则应从肌理、色彩入手,尽量符合当地审美、贴近传统民居特色,从而做到民宿风格上的完整统一。
(五)坚持融入性、差异化、创意式的改造:在传统民居的民宿化设计中,应秉承融入性,既要融入当地的建筑风格,也要融入地方的环境之中,而不能照搬城市的设计方案。
对传统的民居的民宿改造,要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通过特色部分的提炼,针对表现手法与表达元素进行二次设计,适当调整传统民居中不适宜的部分,使其呈现差异化,才是民宿改造设计焕发生命的正确道路。
创意式在这里是指“精品民宿”的生长方式,也是吸引旅客的有效手段。在传统民居的建筑构造中,瓦与木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若能利用设计的解构与衍变,将原本的传统建筑进行创新式的延伸,突出富有特色的细节,将大大有助于民宿改造案例的可行性。
结语
随着我国民宿的兴起,传统民居的民宿化改造已渐渐成为设计领域广泛讨论的焦点,一方面,民宿带来的正面效应大大缓解了旅游区的客流压力,避免了传统建筑的空置浪费以及破败损毁,另一方面,民宿热的兴起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产权保护、市场规范以及发展定位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众所周知,传统民居建筑作为历史的有形见证,是承袭当地文化内涵的载体,蕴含有大量的地方特色、民情风俗以及乡愁情怀等一系列的精神财富,被称为“凝固的音符”。如果将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仅仅停留在外表层面的修缮保护,必然不能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最终只会走向消亡。因此,对传统民居进行合理的民宿改造,并使其能够长久流传下去,绝不能人为割裂其建筑本身与文化层面、地方层面、现代功能间的关联。
在讨论传统民居融合现代功能改造民宿的课题时,必须找到一个研究深入、论证细腻、多方兼顾且行之有效的路径。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可持续的手法,保留传统民居的原有基本结构、格调以及风情,为历史建筑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出符合现代人品味的建筑使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白羽,吴晓东,绍明 .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探讨当今民宿设计趋势 [J] . 设计 ,2016(13):54-55
[2] 唐剑 . 融入与创新式生长——精品民宿设计之探讨 [J] . 园林.2016(06):12-16
[3] 高海伦 . 基于本土化与人情化理念的民宿设计——记舟山东极岛民宿改造 [J] . 现代装饰(理论). 2016 . 2(15)
[4] 李嘉文 . 安徽黄田村文物建筑的再利用设计研究 [D] . 北京建筑大学 . 2016(6):36-44
[5] 何岸咏 . 休闲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旧建筑改造研究 [D] . 华南理工大学 . 2016(6):41-90
[6] 夏璐 . 传统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以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民宿区为例 [D] .北京建筑大学 . 2013(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