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的结构设计 STRUCTURAL DESIGN OF TRADITIONAL COSTUMES FOR MIAO NATIONALITY IN XIANGXI

0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黄 娟

摘要:湘西苗族服饰风格及款式变化,是湘西地区民族服饰文化的瑰宝之一,但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湘西传统苗族服饰大多在年轻一代的视野中慢慢消失,因此湘西苗族服饰的继承与发展迫在眉睫。文章以湘西传统苗族服饰河谷边缘型为例,就女上装与女下装的结构设计作一个详细分解,在传统苗服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为推动湘西苗服结构设计进入职业院校校本教材,促进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拓展市场价值。

关键词:苗族女装 结构设计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9-0134-02

Abstract:Change of Miao dress style is one of the treasures of clothing in Xiangxi national culture, but due to the impact of modern culture, Xiangxi traditional Miao costume slowly disappears in the young generation, s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Xiangxi Miao costumes is important. Taking the Xiangxi traditional Miao costume Valley as an exampl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female coat and bottoms is for a detailed decomposition and based on traditional Miao clothing, it keeps step with the tim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Xiangxi Miao clothing to enter the vocational school school 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it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Xiangxi Miao costumes, and expands the market value.

Keywords:Miao women's cloth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Inheriting the development

引言

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湘西苗族传统服饰受到的冲击是严重的,其制作过程的用料以及技法均已“汉化”,传统的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陷入困境。受旅游市场的影响,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竞争中,效率提高的同时制作已略显粗糙,但湘西苗族传统服饰也并没有逐渐衰落、甚至消失。因为还有这么一群人正默默地坚守着这份传统手艺,坚守着本地区本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众所周知,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苗族语言、苗族刺绣是靠着苗族人民口口相传而保留至今。在多经过次的田野调查分析,苗族服饰的持续发展也不例外,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苗族人面识心记,口口相授。本文将从师者传道授业的角度剖析湘西传统苗族服饰的结构设计,作为湘西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工匠之精神,将湘西传统苗族服饰结构设计作为突破点,试图把握其设计的特征,在其基础上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湘西苗族传统服饰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逐渐灌输品牌观念,隐显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的概述

湘西苗族传统服饰从现代角度来看,仍然具有清朝的遗风,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特色,尤其女装,更为体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理想。中国民间刺绣、编织、染色、挑花、拼接传统工艺技术依然出现在湘西苗族服饰当中,往往在同时使用的主要技术之一,穿插其他技术:或挑中带绣,或染中刺绣,或刺绣与编织结合,流光溢彩,显示民族艺术中色彩的鲜明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纹样是以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形象为基础的,化为自己所需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被专家学者记录下来的形象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湘西苗族服饰的设计风格是农耕文化的表现,其整体结构给人以对称和谐、节奏韵律统一的美感,尤其是女装中点线面、图案和色彩的处理极具民族特色。湘西苗族女装主要有三种设计风格与类别:保靖水田、葫芦和夯沙,花垣麻栗场和吉首矮寨等一带的胸襟式(河谷边缘型)、花垣雅酉和凤凰山江、腊尔山一带的云肩式(高山台地型),古丈河蓬、吉首丹青和泸溪一带的挑花式(素雅型)。不论是哪种风格和类型衣服款式都有共同特点都属于中国式平面一片裁剪右衽偏门襟,领口紧围着脖子,腰大而长底摆开衩、袖大而短,门襟或肩部及袖口常用各式绣花装饰;下装有裤、裙的搭配。平时劳作以裤装为主,裤边装饰刺绣图案。节假日着百褶裙,裙长可以在膝盖也可以至下脚边缘,以刺绣、织锦、蜡染、挑花等装饰,再配以各类银饰,如银头饰、银披肩、银项圈、银挂饰等,整体风格耀眼炫目。

二、湘西传统苗族服饰女装款式分析与制版

笔者多年来在教学中一直钻研湘西苗族服饰,多次田野调查,均发现老者在制作苗服是没有文字说明的,他们在给笔者解说中没有具体的方案和依据,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上一辈人这样裁剪的,我们就这样裁剪的;上一辈这样做的,我们就这样做的,做多了就会了。”多么朴实的话,无不体现工匠精神。作为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者,现将湘西传统苗族服饰结构设计的理解分析如下:首先将整套湘西传统苗族服饰的结构设计,理解为典型的东方式的平面裁剪,这样制图就有了依据。再次将整个湘西传统苗族服饰的裁剪制版方式理解为相通的,无非就是门襟胸口花边的摆放、或图案纹样的不同,袖口花边和裤口花边的摆放是一致的,无非就是宽窄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结构设计就得以传承,并能在传承中发展。(如图1所示)该款式为湘西河谷边缘型(胸襟式)传统女装苗族服饰。头戴圆头牛角帽;领口为无领型,右衽偏门襟上衣,六副直脚纽,侧缝开摆衩,袖型为连衣无肩缝;领口、袖口、前胸分别镶嵌苗绣花边。下装为宽松型九分直筒裤,裤脚边镶嵌苗绣花边。配围裙与花带。

屏幕快照 2018-03-23 下午5.00.43.png

(一)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上装结构设计的分析要点及结构图1. 制作湘西传统苗族服饰上装之前要针对个人的体形进行测量,测量部位与放松量要求如下(1)衣长的测量:颈肩点到髋骨以下5cm左右;(2)胸围放松量:15~20cm;(3)出手:颈椎点到腕关节左右。(4)领围放松量:0~2㎝。这样以测量的方式取得成品规格,获得制图依据。

2. 湘西传统苗族服饰右衽偏门襟上装制版之前一定要注意先要解决挖襟问题。其实挖襟实际上就是利用纤维组织的可塑性,采用工艺手段适当改变纤维的伸缩度、密度、方向及折料而形成偏门襟叠合[2]。(如图2)展开的衣片结构图,揭示了由偏襟叠合成盖襟和有垫襟说作缝的缝份。湘西传统苗族服饰上装挖襟是必须的,挖襟分四步:定襟位、偏襟、拔襟和扎襟。怎么理解就以拔襟为例 距肩线1/3多前领深处做长约4.5cm的直线垂直于前中线,并沿线双层剪开。将上述开口大襟折叠0.7cm左右,小襟拔开0.7cm左右是为了给领口与偏门襟移出缝头量(图3)。

3. 具体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上装的结构设计看为一片式方便理解,湘西本土苗族大多都喜欢家机布(自己在家纺织的布),这种面料结实耐用透气性强,不足之处就是门幅比较窄,所以多处有拼接线,只是给制作多几道工序。结构设计(如图4、图5)

(二)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下装结构设计的分析要点及结构图

1. 制作湘西传统苗族服饰下装之前同样要针对个人的体形进行测量,测量部位与放松量要求如下:(1)腰围:无需测量,在传统苗族服饰下装中叫东风压倒西风,用花腰带系稳;(2)臀围放松量:16~25㎝;(3)裤长:测量腰节至踝骨以上5㎝左右;(4)腰宽:18~20㎝。这样以测量的方式获取成品规格。

2. 湘西传统苗族服饰下装为宽松型九分直筒裤(图6),制图时可以裤脚口为基础,然后进行补裆即可,由于是大裆裤,且是掉裆裤,所以裤裆缝线向下走。结构设计图与展开如图所示。我们常见的传统苗族服装下装裤裆以下有拼接线,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家机布的门幅窄,不够一个裤脚筒,所以需要拼接。拼接部位要注意面料的丝缕方向与裤片一致。裤装结构设计如图所示(图7)

(三)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头帕与围裙的结构设计的分析要点

1. 湘西苗族包头帕是一种服饰方式,也是一门传统艺术。民间有“姑娘样子好,花花头帕少不了”、“选郎没有巧,头帕要包好”的说法。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宽大约40cm,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高山台地型(花帕)的头帕是比较长的,在包裹过程中会有序地堆成山状;而河谷边缘型(青帕)的头帕会短一些与门幅窄一些,包裹的方式也会发生一点变化,有序的包裹成扁扁的、矮矮的,前面为圆头,背面为两个方角,酷视小牛角状。

2. 湘西苗族围裙一般分为高腰围裙和低腰围裙,胸襟式(河谷边缘型)常用低腰围裙(图8),云肩式(高山台地型)常用高腰围裙,这两种围裙都需要配上花腰带,均为已婚妇女装束。低腰围裙的结构设计比较简单,分为腰头和裙摆。本文章主要讲述低围裙,宽度为1/2腰围加放10㎝的松量,裙长中共不超过60㎝(如图9所示)。

三、立足乡土资源,推进校本课程开发

笔者长期从事职业院校的服装设计教学工作,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相当部分来自苗区,因受“汉化”影响,以及基础教育拓展受限,学生对本土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都是片面和零星的,更不要说城镇的孩子。这一现象说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不仅仅需要上一辈对下一辈的口口相传,更需要走进课堂,以课堂模式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笔者更要传授湘西传统苗族服饰的结构设计;更要传播苗绣文化与技法,因为苗族服饰离不开苗绣;更要在其基础上传承与发展苗族服饰、苗绣的工艺技术。引导他们将苗族服饰的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旅游产品设计中,使其走民族特色产业,提高产品民族文化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民间大师进入课堂,现场展示制作过程,如精湛的苗绣技艺,先苗绣图案,在裁剪衣片,再制作成衣。让更多的学生观摩与发扬,这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工匠精神”,更加体会到民族文化进校园。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非常乐意接受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结构设计走进的教学中,因为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谈起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工作就是将面料与人类的身体、大自然及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他经常用“一块布”演绎技术和艺术之美,他的一块布艺术设计灵感源于我们中国式平面裁剪。通过实例分析中国式平面裁剪就是一块布艺术,而湘西苗服传统女装的结构设计正是中国式平面裁剪的延续。由湘西传统苗族女装的结构设计上升到现代服装结构设计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湘西传统苗服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还可以在其基础上与现代服装相结合,启发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上升到现代艺术之快乐。这样不仅仅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掌握相关传统技艺、弘扬当地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气节,还更多让笔者感受到时代赋予我们重要而深远的使命。立足乡土资源,为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添砖加瓦,努力培育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教学成果进入市场,服务民族文化特色产业,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

结束语

湘西苗族在历史迁徙中,不断地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其传统服饰款式也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当代的发展过程。斑斓彩衣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就是苗族生活环境模塑的结果,无不表现出苗族人顺应环境、贴近自然,与自然相依相融的审美观念和富于智慧的人生创造。不论是近代还是现代,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的款式更注重实用功能,因此,从服装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看湘西苗族服饰传统女装传承发展是必要的,对当今社会生活和服饰文化结构设计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7年度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非遗进校园下手工苗绣技艺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中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骆醒妹.浅谈湘西苗族服饰审美[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1):135-137

[2] 陈国强.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表现与发展[J].轻纺工术,2014,(12):15-17

[3] 潘甜.湘西苗绣技艺的数字化表现探析[J].设计.2017,(04):88-90

[4] 徐雅琴.服装结构制图(第5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297-303

[5] 田鲁.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07)

[6] 钟茂兰.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08):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