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商品房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使用后评价(POE)及其趣味性设计改进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华府3期商品房公共设施为例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URBAN COMMERCIAL HOUSE BY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_POE_ AND THE INTERESTING DESIGN IN RESIDENTIAL AREA ——AN EXAMPLE OF THE PUBLIC INFRASTRUCTURES OF STAGE3 BAILI HOUSE IN NANJING

0

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传媒学院 杨明刚 豆明亮 乔 扬

摘要:商品房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伴随其增长需求,人们对商品房居住区内相关基础公共设施要求亦越高。本文基于产品设计的维度,通过问卷法、深度访谈法、数据模型法、定性定量等方法用来对商品房居住区居民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目的:提高居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与参与感,达到身心健康;意义:以一个具体的视角(百里华府3期商品房)为未来新建的城镇商品房基础公共设施的设计提供些参考依据;创新点:结合POE方法设计出提高居民用户对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使用行为的分类,并对相关设施进行简约性与趣味性设计。

关键词:商品房居住区 基础公共设施 使用后评价 趣味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8-0150-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ommercial houses as products of reform have raised up and boo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long with its growing demand, related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housing area are also higher in demand. Based on the dimension of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depth interview, data mode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satisfaction of residents in commercial housing. Purpose: to improve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to achiev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ignificance: to a specific perspective (Barry Washington 3 commercial housing) for the future of the new urban commercial housing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design t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reference. Innovation: combining the POE method, w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sidents' use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to carry out the simplicity and interesting design of related facilities.

Keywords:Commercial housing residential area Basic public facilities Post – use evaluation Fun design

一、商品房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一)商品房居住区及其公共环境设施的概念

商品房概念源于中国80年代初,当前的商品房不局限房子本身,还包括周边人文、生态、经济等相关环境。任何环境条件的改善都会使房产升值,掌握这一因素的关键也是要研究城市规划方案,掌握好投资时机。

商品房环境内的基础公共设施与一般居住区的公共设施概念相似,区别点是商品房居住区中包括了游乐与假山等游戏与观赏基础公共设施,其与指示导向牌、路灯、停车场、垃圾桶等一般基础设施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公共基础设施系统,并且商品房靠近街道的房子可作居家与开店两用。

(二)商品房居住区及其公共环境设施的研究意义

对于商品房居住区及其公共环境设施的研究不仅是对当下房产行业被炒得白热化现象的观察,更是对其本质人民生活幸福满意度的一种分析与探索。笔者从调研者角度,对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华府3期商品房的公共设施的功能、形态、生活需求与合理性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希望对一般性居住区内的公共环境设施改善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居住区环境公共设施设计进展

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已经对居住区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进行规划与研究,例如,在1912年一次以社区为对象的设计竞赛中,丹梦的提出了“邻里单位”的概念,他认为“邻里单位”作为城市与政治的一个单元模块,在整个城市中应当复制型出现。1940年后,国际建协Team10提出城市居住区公共环境设计需要注重考虑人的情感设计。国外相关设计理论在二战后就已从理性主义过渡到定量化、情感偏好的追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社区建设大力发展以来,国内相关政府部门与学者在居住区的基础公共环境设计方面已落地相关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如2014年,冯玉婷提出:对居住区公共环境基础设施设计,要将人的行为需求、环境设施、环境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和谐一体的居住生活方式。

(二)居住区基础公共设施用户使用调查POE

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20世纪60年代从心理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环境建筑的研究。现有POE研究成果多为针对建筑,针对城市公共环境的POE研究对象包括公园绿地、校园景观、滨水绿地、城市绿道等。对于居住区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使用后评价研究相关文献比较少,如郑权的对于鞍山市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的低碳型设计与孙德芳的居住场所公共环境设施的合理性设计等。

笔者从调查者角度对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华府3期商品房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周边环境相融性、管理性与趣味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价,其中以提升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趣味性设计为主。通过居民对居住区基础设施的使用后评价(如满意度、便捷性、参与度与趣味性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商品房居住区基础设施设计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国内今后新建商品房居住区基础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具体研究内容

本研究包括三部分:一是空港城商品房居住区地理周边环境情况;二是居住区居民对内部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后评价;三是基础设施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及相关分析等。

(二)调查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设计制作问卷,在业主的QQ群、微信群与贴吧等渠道上发布,针对年龄较大的老人和儿童多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各主要年龄段的样本数量至少为30个。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对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使用耐久可持续性、造型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融性、物业部门对基础设施的管理性、基础设施设计的趣味性等因子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总体满意度、功能性需求满意度、形式美感度、基础设施的偏爱、居民对基础设施必要性的看法,居民对住区基础设施设计的建议等在描述性统计基础上用SPASS进行相关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空港新城百利华府3期商品房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现状

对回收调研分析的230份样本中,居民对商品房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度的平均分为2.56分,低于了平均分,当地居民表示对居住区内的基础设施存在不完整性,部分想要的基础设施用不起来或者是缺乏找不到即功能性的缺乏;对基础设施的形态美感上表示能接受,因为他们生活水平处于中等化,没有太高的艺术鉴赏性,但是每当带上孩子和老人散步的时候总觉得这些基础设施缺乏趣味性,不是太想使用部分基础设施,并认为其没存在的必要。

(二)空港新城百利华府3期商品房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后评价 

商品房居住区230户居民对当前基础公共设施的整体满意度得分为2.78分,低于了平均分,因此,总体上而言,中等生活水平的居民对当前公共基础设施是不太满意的。功能需求性满意度的得分为2.56分,这表示在功能性完善程度上,有很大需要改进加强的空间,部分居民表示,虽然现在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了,家里也配备了一些例如健身类的运动器材,但还是希望公共场所能有满意的公共基础健身设施,和更多居民一起锻炼健身。在审美性满意度上的平均得分为3.12分,居民普遍表示对当前基础设施的造型美观上并没有太多要求,大众化就可以,但是最好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趣味性的平均得分上为1.82分,多数居民评价这些基础设施起不了丰富居民生活的用处,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设计的趣味性,如能更好地设计出更加有趣的基础游乐设施,他们表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邻里之间的关系,让居民区内的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结论

(一)商品房基础公共设施使用后评价的优缺点归纳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选取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华府3期商品房的公共环境设施为例,其优缺点分析归纳如下。

优点:(1)促进邻里居民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如居民通过公共娱乐设施相互交谈到一起,老人与小孩等之间共同游乐,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养老机制模式的完善,让居住区内的孤单老年人生活更加丰富。(2)加强居民身体素质。居民利用闲余碎片化时间通过公共运动设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3)提高居民文化修养。居民通过公共文化教育设施,自主间歇性学习,丰富自身文化内涵修养,加强文化素质。(4) 便捷居民出行方式。居民利用公共停车场设施,共同放置交通出行工具,使得住与行更加有序。

缺点:(1) 功能性需求不够完善。居住区内的公共设施种类不够齐全,如没有公共WIFI链接,部分设施五安全保障性。(2)设计美感性不足。多数基础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由工厂直接机械加工而成,造型设计层次感低。(3)耐久性与可持续性弱。调研发现,大多数的基础公共设施(如公共垃圾桶)因为建设达到5年已经锈迹斑斑,甚至破损不堪,很大程度影响了居民的使用。(4)趣味性严重缺乏。如公共锻炼基础设施,设计与摆放过于简单化,无居住区文化协调,不能吸引路过的居民参与使用,因此使其必要性存在怀疑。

(二)设计理念与策略

1. 主要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人性化设计、安全性人机设计、可持续性设计与趣味性设计等。人性化设计强调在基础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时,要注重一般群体与特殊群体并行纳入同等考虑因素;同时要考虑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原则;可持续性设计强调在利用材料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就要考虑材料的可回收性与耐久性,注重降低对居住区周边环境的污染;趣味性设计强调通过设计提高居住区民对基础设施的参与度,渗入城镇文化到设计之中,增添人与基础设施、人与人之间的趣味性。

2. 具体的设计策略

1)商品房居住区的基础设施设计应进一步增强趣味性。趣味性可以从公共设施产品的形态、材质、色彩等设计角度进行策划,比如针对儿童的公共游乐设施滑滑梯的设计,可以用仿生学的设计方法,造型特点上以儿童心中喜爱的可爱形象为形态元素进行设计;在设计的材质上,应多用环保且回收的材质,在公共设施选材上可多考虑硬性高,符合“3R”标准的材料,如木塑复合(WPC)与热塑性弹性体(TPE)等;在设计的色彩上,色彩选取应与周边环境色相协调,尽量选取一些中性色,以达到愉悦居民心情效果。(2)强化安全性与美感性设计原则。比如基础公共锻炼设施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将设备产品的棱角细节处转化为倒角,符合人们日常锻炼行为的安全距离等。又如居住区内的公共雕塑形象设计应结合线条、形态、光影等因素。(3)多功能、多项目需求、多地点设计综合考虑。此次调研结果分析居民对基础公共设施的功能性需求得分低于平均分,以至于使部分公共设施成为一堆废材,因此,在基础公共设施的设计时应现先对居民进行功能性要求调研。丰富基础设施所需种类,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考虑在不同地点摆放特定公共设施。(4)融入当地文化内涵。基础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要方便人们户外生活服务,更要全面体现当地居住区的全面文化内涵,从而体现城市丰富的人文特色。

思考与展望

本文在对南京市空港新城百利华府3期居民商品房公共设施的使用后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对居住区基础设施设计趣味性的观点,期望落实基础设施对于居民的合理性作用,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并非一堆没必要的摆设,以达到更加和谐居民邻里关系、增强居民身体健康、提高居民文化修养素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期望,以期本文对今后的商品房居住区基础设施的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受上海市设计学 IV 类高峰学科重大领域专项基金“产业转型背景下品牌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DA17011)的资助。

科研项目:本文系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项目 (校教〔201646号,项目编号:ZZ1626010)研究成果之一。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 WJY2016011)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维克百科 . Http:///www.wikipedia.org

[2] 罗玲玲 . 陆伟 . POE研究的国际趋势与引入中国的现实思考 [J] . 建筑学报 . 20043):82-83

[3] Whyte J . Gann D M . Closing the loop between design and use: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J] . Building researchInformation . 2001 . 29(6) : 456-459

[4] 郑权 . 初锐 . 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低碳设计策略探讨——以鞍山市为例 [J] . 美术与设计 . 2015 . 35 (6) : 45-47

[5] 冯玉婷 . 居住场所公共环境设施的合理性设计 [J] . 赤峰学院报 . 安徽农业大学校发展基金项目资助 . 2014 . 30 (9) : 38-42

[6] 杜智敏 . SPASS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 [M] . 北京 :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