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Text_ 林楠 图_Photo_宋懿
历时四个多月的筹备,2018年10月27日,一场探索身体与植物互生关系的首饰时尚秀在751时尚回廊上演。设计师宋懿让首饰与多元领域产生了交叉,跟每一位参与者协作、配合,共同传递关于未来的想象。
沿着身体与植物的线索,呈现出显微视角下植物的呼吸、繁衍和认知,强调有趣佩戴与未来时尚,再造出首饰语境下的未来植物美学。
设计师联合叙事空间设计师和动画师使用数字巫术,以Welcome to my planet为线索,把发布会秀场营造成一个多媒体故事空间,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人类穿越时空探索植物星球的幻想故事。
秀场 ,一个多媒体的故事空间。想在秀场讲好故事,并让观众得以在故事的线索中感受设计概念。团队通过LED屏幕装置将模特与观众角色化,观众即为人类宇航员视角,跟随画面来到了一个充满奇特植物的异星球,跟地球的日常植物不同的是,植物与人的关系不仅是生态链关系,更是围绕居住者身体形成的佩戴关系。设计师协同动画艺术家在虚拟的时空场景中构建了一场人类探索未知的想象。一句“Welcome to my planet”的画外音把当下的现实空间瞬间转换为虚拟的想象空间。音乐、声音、灯光、模特与观众都在这个想象空间中产生意义与关联。
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延伸了秀场的体验感。首饰很小,但仍然可以借由数字技术突破现实距离。在秀场的After Party体验区内,基于Sansar虚拟社交平台,观众可以佩戴VR头盔,借由人类宇航员的数字化身,径直走进首饰的三维模型中,体验设计师思想中的植物新美学。在这个虚拟的星球中植物被放大、叠加、上升与重组,观众甚至跑进模型的内部,延伸了首饰的多维度体验。这个虚拟星球将永久的驻留在Sansar平台中,接受全球访问者的探险。
《设计》:身体植物园这个概念是怎样诞生的?
宋懿:当时得知要做这样一场秀,就要为这场发布会专门准备一个系列。当时很确定两点,一是要做有趣的身体探索,二是做未来时尚。当时我对未来的理解就是陌生、新奇、有趣。就去找最有未来感的东西,然后借由这个要素去传达对未来的想象。最开始找的是多肉,它有很多品种,尤其是国外的稀有品种,外形纹理特别好看,就起了身体植物园的名字。后来被别人问了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植物和人的关系?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些底层的探索,于是开始看书、看电影、看纪录片,然后发现植物和人的生命、身体的关系非常有趣。这时候再去找自己的角度,就发现了植物的微观世界,在显微镜下的植物是陌生的。虽然人们都知道喇叭花,但是不知道它在显微镜下的花粉粒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其中一个系列就是用牵牛花的植物纤维放大7000倍之后的花粉粒。比如勿忘草,它的花粉粒是全世界最小的花粉粒,所以我把它的花粉粒摘出来做成元素。还有拟南芥,学植物专业的人可能一生都在跟拟南芥打交道,它对人类认知植物有着特别贡献的一个品类,所以我把它的胚珠、雄蕊、柱头的纹理提取出来做成首饰。
这种陌生感和未来的想象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视觉美学风格,这些素材都是基于日常的。所以是源自植物的一些线索,戴在身上之后又变成了一个装饰品,这种感觉的转换包括熟悉和陌生,就是最熟悉的日常事物,但是用了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那种新鲜感就会很有趣。通过微观形态的选择、取舍,有的只提取了表面纹理,有的可借用了造型。跟身体穿插的关系也是再设计的。
《设计》:秀场款的设计是否延续了你的设计风格?
宋懿:延续了我一直以来喜爱的风格调性,对于未来的、高雅的视觉格调,与我所坚持的极简、平和、纯粹是没有任何冲突的,只是在秀场环境下有所强调。在不同场景下应该承担不同的职能和使命,造成了形态的差异。对设计师而言,这两者不是分裂的,而是整合的。概念设计会更自由、更痛快、更浓郁,更能体现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没有太多限制,不用考虑太多成本、舒适度等其它方面的综合因素。但是产品不一样,是一个衰减的过程。
《设计》:很多秀上的展品并不适合日常穿搭?
宋懿:秀只是提出一个概念,概念是面向未来的,是行业的一种引领。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大面积普及的时候会有自身的问题和局限性。很多产品有秀场款和售卖款。秀场款是少部分更前卫、大胆的人能够接受的,它不是大众的审美,但它代表着一个品牌和一个设计师向前看的能力和自身的活力。如果都是日常可穿戴的产品,是没有明显的品牌调性和风格的,不能让人在短时间内迅速地集中体验。
《设计》:在展示首饰时如何挑选合适的模特?
宋懿:看这一季的系列想传达什么概念,就围绕理念去选择适合的人去强化他的理念。未来消费者会去消费概念的。以前人们消费物品,后来大家会消费体验,概念就是体验的一种。所以未来首饰各个环节的设置都在为概念服务,设计师的能力体现在攫取有趣的概念和视角,让别人进入到场景里欣赏。所以任何环节都是围绕概念去选的。
身体植物园为了传达异星生物或异星居住者的感觉,必须选择外模,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外模天然具有异域感。同时每个模特佩戴绿色的美瞳,希望营造出虚拟的外星球和太空的感觉。包括服装的夸张度,材料的质感,都是围绕着异星的未来感去打造的。
《设计》:准备这样一场秀的流程是怎样的?
宋懿:首先做展演的策划,设定一个大的方向,通过这场秀想呈现什么?之后开始做系列的设计。先提出概念设计,再出方案图,完成设计制作。然后围绕概念去搭建展演周边的内容,比如影像的需求、声音的需求、灯光的需求、造型的需求、服装的需求等。需求定下来之后,就跟各部门开始协同,最后集合在一起通过彩排去评估整体效果。还会有现场导演把控整个流程。因为有故事结构,还需要现场调度,影像、声音之间的配合以及灯光的协同。
《设计》:介绍下秀场的故事情节?
宋懿:秀场是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场景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角色,观众的角色就是靠影像的故事和秀场中心区域的装置来引导的,中间的屏幕是一个宇航员在太空漂浮,而观众就是宇航员视角。观众乘坐宇宙飞船来到外星球,模特就是异星的居住者。这些居住者跟植物不是生态链关系,而是佩戴在身体上的关系。
《设计》:介绍下秀场的综合设计理念,调用了哪些多方资源?
宋懿:一场秀的呈现是围绕着概念的设置,要把整个概念表演出来念,它是基于一条时间线,有流动性、非静态的展演。这样的形式注定了它是一个多媒介、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工作的结果。除了首饰,还有服装、造型、音乐、影像、装置、增强现实、涂装、原型建模、喷漆组装等等。各个专业交叉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秀场展演。
《设计》:介绍下数字技术在秀场的应用?
宋懿:整个秀场呈现出对未来的想象,在数字技术介入下,用更多的手段辅助表达概念,这时候就没有太多限制。出于物理空间的限制,我不能真的把观众带到宇宙,但是可以通过影像去演示宇宙的场景。也不可能造一个虚拟星球,但可以借助VR让人在虚拟星球里有强烈的体验。运用影像来完成这个故事,VR技术强化现场概念的延伸。当数字技术和首饰开始尝试更多领域的交叉时,它可以呈现出很多有趣的东西。单一的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是需要横向发展的。用多学科的跨界去呈现出这样综合性、多方位的秀场展演。
没有虚拟的数字手段,这个故事是不成立的。中间的装置就是这个故事场的中心要素,装置里的影像就是启动场景成立的一个关键要素。从暖场开始宇宙飞船就在飞,然后灯光暗下来,飞船降落,走出来一个宇航员。观众就知道在这个框架下去理解设计,这是设计的前提。通过这些与观众沟通,让他们get到那个点。
《设计》:介绍下新的秀场设计与传统秀场有哪些区别?
宋懿:传统秀场就是模特在台上走,观众在观众席上看。之前在上海参加一个展览很受启发。一条动线上是各种场景化的展示,可以把模特理解成一个雕塑或者活的人台。所有的观众在他们身边穿过,也会有观众与他们合影,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人、服装、场景构成了一个有趣的事件,散点式的场景体验改变了传统秀场的设计。
秀场的魅力在于共感,即某一时间段的集体感受,集体感受让个人感受愈加强烈。时间线也是秀场的独特魅力。我们也希望观众在这个故事结构里面有情绪的起伏,而且强化这种集体情绪,并把这些演绎出来,观众真实地参与进来。我还特意找了一个小场地,只有两圈观众,近距离的压迫感很强烈,也很有亲和度。所以现场的效果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