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天
梁志天设计集团创始人
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IFI)主席
编辑_Edit_ 李杰 李叶
国际著名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师梁志天先生于香港出生,以现代风格见称,善于将饶富亚洲文化及艺术元素融入其作品中。梁氏曾获得「第19届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 — 全球年度大奖」等逾130项国际设计及企业奖项。梁氏热心参与设计行业事务,现为国际室内建筑师 / 设计师团体联盟 (IFI) 2017-2019年度主席、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董事,并于2014年与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多名室内设计师共同创立「深圳市创想公益基金会」,积极推动设计教育和行业发展。
梁志天认为设计不能被局限在 “风格” 这一框架里。在中国设计迅速发展的同时,“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表上的追求,更多了对设计用料的要求,将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设计的专业价值,也是我们作为设计师的责任,我和团队一直为此努力。”梁志天在专访中表示。
《设计》:从1987年在香港创立了建筑及城市规划顾问公司,1997年重组并成立梁志天师有限公司 (SLA) 及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 (SLD) 至今,经过了32年的发展,您见证了室内设计风格的变迁,请您谈谈您对这些年风格发展变化的体会。
梁志天:我一直都相信,设计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同步发展。在我刚创立公司的时候,那时香港和内地大部分人都喜欢“欧式古典”风格,华丽的细节、复杂的线条,于是室内设计都是千篇一律的这种风格。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户型或户主都适合那样的风格,于是我决定打破这一风格界限。1997年,我设计了我的第一个样板间项目——香港“帝琴湾”,配合此住宅项目背山面海的地段优势,我认为简约的设计最适合,最后获得了非常好的反馈。
我希望用以上的例子说明我的想法:设计,不能被局限在 “风格” 这一框架里。我们的设计团队,一直秉承着对每一个项目都“量身定制”的思想,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做,也就是说,我们会先对每个项目的定位、文化、用户群等背景进行调查,再决定以什么样的手法来设计。这也是中国设计发展这么多年来的一种趋势:人们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独特性”,对室内设计提升生活品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设计》:时下有一个提法叫“不忘初心”,您的设计 “初心”是什么?时至今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梁志天:我最开始就想做好的设计,这个“初心”本质上都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是把初心推得更“广”更“远”了。“好”的设计离不开设计的宗旨,就是结合美学与功能,从而提升生活品质。不同的设计,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乃至室内设计及产品设计,都对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发挥空间最大的潜能,小区、社会以至环境的质素也得到提升。在中国设计迅速发展的同时,“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表上的追求,更多了对设计用料的要求,将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设计专业的价值,也是我们作为设计师的责任,我和团队一直为此努力。
《设计》:您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设计的语言是共通的,设计无边界“您在设计过程中做过哪些”跨界“或者”复合“的尝试?
梁志天:“设计无界限”是我一直都坚信的理念,无论何种设计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以同一设计意念贯穿在不同的设计领域和项目当中,同时开阔我们对不同范畴的专业设计的了解。设计的跨界,我会理解成不同领域、行业、文化相互碰擦出新的火花、新的意念。
我非常享受不同种类的“跨界”,首先我想分享的是“设计师间的跨界”。2014年,我们成立了梁志天国际有限公司(STEVE LEUNG EXCHANGE 简称 SLX),这是一个专为开发商和国际知名设计师而设的合作平台。目前我们合作的设计师有知名日本建筑师隈研吾、顶级英国设计师Kelly Hoppen、 Tom Dixon、著名意大利的华裔设计师卢志荣等。SLX的项目包括与 Kelly Hoppen 合作的深圳湾 1 号、与隈研吾联手打造的香港竹日本料理餐厅(Ta-ke)等。设计师间的思想和灵感的碰撞,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且相互尊重和欣赏的精神更加宝贵和难忘。
其次要分享的是“设计领域的跨界”。我尤其喜欢产品设计,比如与科勒厨房合作的橱柜产品、与意大利Fusital合作的门把手、与Visionnaire合作的家具系列、与Neutra 合作的的卫浴系列、与Swarovski联手打造的灯光装置等。每一次跨界,都是一次挑战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我希望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这些设计中,带到世界的舞台上去。
除了设计,大家可能知道,我很喜欢美食,因此我在2007年开始做 “行业的跨界”。当时以兴趣的心态经营,但慢慢发掘了品牌的潜力,决心继续发展,至今有意大利餐厅、日本料理、泰国料理等12家餐厅。发展和经营这个设计主导的餐饮生活品牌,我分饰三个角色:设计师、投资者、营运者,让我结合不同思维、专业和经验,从三个角度去设计出适合东主跟客人的空间。
有了以上这么多的经验,我就开始跨界去做公益了。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觉得我的责任不仅仅在做好的设计。于是我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的室内设计师,包括邱德光、林学明、梁景华…..及琚宾,一起在2014年创立了创基金,希望推动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支持业界相互交流。同时,有幸作为素有室内设计界联合国之称的 IFI 的首位华人主席,我希望善用这个国际平台,让中国设计走到世界舞台,也促进各国之间的设计交流和发展,提升室内设计专业在全球的地位。
《设计》:对于“设计师要先做作品,再谈个人风格”的提法您怎么看?32年一路走来,您会如何阐释自己的个人风格?
梁志天:我认为设计师不能将自己局限在一个既定的“风格”里。无论是建筑或是室内设计,都是为人们设计一个可以享受其中的环境。所以我一直认为设计都要“以人为本”,也应该从生活开始考虑。例如,很多人把我的设计归类为现代简约,其实对我来说,简约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十分喜爱整齐、干净,无论在工作上或生活上,我都力求简约而有品质。简约而有品质的概念,和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中庸之道一脉相承,都是以恰到好处为做事原则,用最适当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设计》:大到建筑小到五金,您可以说是把居住空间相关的设计都做遍了,您认为这些居住元素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性?您的设计过程中是否有一以贯之的”法则“或者DNA?
梁志天:无论是居住空间还是其他领域的设计,都旨在提升人的生活质素和体验。我经常跟团队和客户说,设计是为了让最终用户得到更好的生活体验,提升整体生活素质。居住元素如项目地段、文化背景、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等,在设计之前,我们都进行全面理性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考虑,因此便有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基础,作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反映了人和居住空间的关系、空间与环境和社区的关系。
《设计》:您的设计作品中用色普遍偏“冷淡”,这是否是您所坚持的风格?对于颜色和选材您是否有个人的偏爱?又或是更喜欢量材为用、因地制宜?
梁志天:用色“冷淡”是大家对我的误解了。我的作品中也很常见和暖的色调,要形容的话,我会说我喜欢“自然舒适”的用色,用色还须配合项目整体考虑,因地制宜、量材为用。
设计有别于纯艺术创作,是结合功能与美学、理性又感性的专业。在住宅设计中,我一直坚持的是设计方面要以简约舒适为主,无需过多装饰性的布置,家品的设计亦不会夸张,颜色也不会复杂,一切以舒适、实用、耐用为主。至于餐饮或商业设计就是另一回事了。顾客通常不会长期待在同一个空间,所以选材和用色可以更多变,也通过这些设计元素提升体验感。现在的我,也更积极关注设计和环境的关系,选材要注重健康环保,这是设计师的责任和专业,也希望向客户、合作伙伴,乃至大众推动这个理念。
《设计》:新技术和新材料往往能给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您在设计工作中是如何看待和应用高科技和新材料的?
梁志天:材料与科技在近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且日渐成熟和多元化。有了这些新的科技和材料,设计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都会大幅扩阔。这无疑是有利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技术方面,智能家居是我们设计师将不断探讨了解的课题。智能家居的确令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但基于其复杂性与排它性,在设计时我们必需考虑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策略性地选用和设置智能家居系统,以达到最佳的结果,例如把科技应用到全龄设计、养老设计当中。
新材料方面,大趋势往健康环保方向发展,我们公司是大力鼓励设计师们不单把这类的材料应用在项目里,更是要融入到整个健康、环保的理念,融入设计中。其实,作为设计师,我们不单要关注科技和材料的发展,对其深入的了解是专业的基础,这方面国外的设计师走得更超前,现在中国政府和设计行业也认真地关注起来,这是很好的,一定要各方努力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
《设计》:中国文化越来越自信,中国元素在设计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具体呈现则良莠不齐。请谈谈您是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在您看来,怎样才算得上是对中国历史文化运用得当?
梁志天: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蕴藏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当然是有很多值得发掘的东西。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我喜欢将东方元素融入设计中,但我不会生硬地把它搬进设计,反而会通过我对文化的理解、产品的特性及定位考虑如何把东方文化融入设计。以我的作品“Inkstone”为例,这个与意大利卫浴品牌Neutrar的系列以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墨砚”为灵感,形如传统墨砚,神则取其平心静气、排除杂念等修心养性之效,与传统浸浴养生的道理相近。再如我在迪拜棕榈岛亚特兰蒂斯度假酒店的元餐厅,我从中国传统四合院中汲取灵感,以东方四合院建筑的艺术精髓与东方元素重新演绎,在空间布局上则考虑当地的餐饮文化习惯,让餐厅的顾客在中东也能享受地道的中式餐饮。历史文化从来都不应该盲目地被视为工具来运用。在为空间注入中式元素之前,必先理解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意义,再将之融入到合适的地方,达至形神俱备,才算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
《设计》:集团公司上市后,对您的设计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梁志天:集团上市,对我来说,带来变化的并不单单是我自己的工作,更是整个公司的发展。上市后我和我的团队继续推动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的设计,发挥品牌优势,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设计师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一直加强室内设计服务,进一步发展室内陈设服务,并投放更多资源研发产品设计的最新技术、技巧及趋势,从而把握更多的发展机遇。作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纯设计公司、国内领先的设计企业,我们继续鼓励及推动设计界的健康发展。
《设计》:在就任IFI主席后,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您认为IFI应该具备什么职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梁志天:回想差不多两年前,我在非洲上任时说过 IFI 不是属于某个人、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我希望让 IFI 成为真正代表全球室内设计行业的权威。很高兴上任之后,得到各方的支持和信任,透过多元化及国际化的活动如圆桌会议、国际室内设计日、与不同城市/国家签署IFI室内设计宣言等,推动室内设计的在地及全球发展。今年也推出IFI 全球大奖计划(IFI Global Awards Program, IFI GAP),是室内建筑/设计领域的全球最高荣誉奖,表彰国际最优秀的设计师、设计项目及媒体人。IFI 希望提高大众和各国的设计意识,宣扬及实践设计专业以提升生活素质、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正面、美好的改变。这个大奖将和IFI联盟大会和全球会议同期举行,我们希望借此时机,集合全球的优秀设计师,推动设计的国际交流和环球发展。我作为华人,希望能将中国的设计推动到全世界,也希望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有所成就。
《设计》:在室内设计界,”梁志天Steve Leung“一直是高端的代名词,而据报道,在2018年中期财报中,集团调整了市场策略,以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请您谈谈这个策略的实际进展如何,室内设计的”由奢入简“难不难?您具体有怎样的规划和策略?
梁志天:随着市场和客戶需求的变动,我们的业务设计更趋多元化和专业化,这不单纯是 “由奢入简”。国内人们对于生活素质的要求提高,启发了我们要把握拥有22年豪宅设计的视野和经验,扩阔自身的市场目标,以“梁志天私宅定制(Steve Leung Casa,简称SLC)”品牌,专注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尊上人士“量身定造”兼具时尚设计、生活与艺术的品味府邸。
我们刚推出的新品牌 SL2.0 (思路2.0),面向的是更加“年轻化”、“个性化”的顾客,也配合二三四线城市高速发展,设计业务将涵盖房地产、办公、餐饮及精品酒店等领域,充分发挥我们在人才、经验、品牌声誉等优势。
在面对两种不同的客户群体时,我们会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设计,设计出高质量的作品。这和我之前提到的“无界”也是相关的,设计是无界限的,我们设计师不该拘泥于单独一类的设计中,而更应该不断尝试新的范畴,不断挑战,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近期,我们也在大力发展旗下品牌 “梁志天健康设计( Steve Leung Wellness,简称SLW)”,这与现代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我认为,设计师不仅仅要做出“好看”的设计,也肩负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除了我在前几个问题中提到的健康环保以外,我们也关注养老专业设计。品牌以“国际标准”、“美观效果”及“高性价比”为核心价值,发展全龄健康的前沿设计和策略,缔造集美感、绿色生态、舒适与健康于一身的生活空间。
《设计》:如果不考虑客观因素各种限制,您此刻最想设计的东西是什么?
梁志天:一间设计学校,为抱着设计热诚和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学习和创作的空间,让他们探索设计的无限可能,为行业注入更多生气。
项目
居住空间 : 上海华山公寓
上海华山公寓位于静安区,曾为吴越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的法租界。华山公寓的大堂布局和谐,对称的挑高空间和弧形走廊既优雅又大气。镶嵌古铜线条的深色实木地板和瑰丽的水晶吊灯奠定精致奢华的基调。休息区一侧疏密有致的金属栅格屏风,让阳光穿透并洒落在造型优美的扶手椅和沙发上,其光影效果令人惬意悠然。会所接待区设精致的艺术品橱窗,增添品味。大型浅色木饰面和折扇造型的白色大理石背景墙营造出纯粹、宁静的意境。而天然对称的大理石纹理、古铜镶嵌等精致细节不经意地透露低奢之感。会所并设早餐区、茶室、书吧等,羽毛造型的水晶吊灯沿着螺旋楼梯从中央垂落,投下令人目眩的光影。样板房的设计以至纯至简、归于自然的现化简约风为主调,揉合艺术、文化元素,营造低调奢华、简约贵气的氛围。素雅的米色及原木色贯穿整个空間,並以自然纹理的石材,加上皮革装饰作点缀。设计注重外景与室内空间的融和,以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客厅面朝落地窗的弧形布艺沙发,让户主可享受温暖阳光及都市夜景。睡房墙面深浅不一的皮革拼接烘托浅啡色的大床,房中家具的圆角设计,突显其细心。浴室以原木色格栅映衬无瑕的白色独立式浴缸,随时间的推移形成流动的光影变化,富洗涤心灵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