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访|张野:需更关注“传统设计信息当代转译”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0

张野,设计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八工作室(品牌设计研究中心)科研导师,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设计符号学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在当代设计实践中的前沿应用,近年来在品牌设计、导向标识系统领域主持了一系列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重要设计项目。

张野教授认为,通过当今大众可以接受的信息表达方式传播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信息,是中国信息设计下一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求我们不但要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入了解、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还要具有深邃敏锐的当今社会认知和相当的趋势预判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最新技术手段,选取最为合适的载体或形式去表达与传播设计信息。目前我们对于文化资源信息价值的评估、信息挖掘的方法、信息转译的逻辑尚未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和学者关注“传统设计信息的当代转译”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设计》:信息设计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目前是一个怎样的水平?

张野:从国内信息设计行业发展来看,本世纪初报纸类传统媒体就已经开始重视使用信息图表达新闻事件,之后随着信息科学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设计借助互联网科技载体,及时吸纳国外先进经验,走出了一条借鉴-吸收-自主创新的道路。2007年以前,拟物化是信息表达的主要视觉逻辑,经过不断演进,2013年以后,信息设计进入扁平化时代,随后更是呈现出动态化、交互化、个性化和跨媒介化的发展趋势,应该说近20年来,国内外信息设计发展水平是几乎同步的,目前我国的信息设计在诸多方面已经具备国际水准。

从信息设计教育领域来看,尽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信息艺术设计系,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等高校也都开设有信息设计相关专业,部分高校还在计算机学院下设信息数据可视化研究方向,但整体看来,相较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国内的信息设计长期以来多被作为一种底层能力培养模块,而非成为“显性”的专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归因于教育界对设计学科的认知还多停留在传统设计行业面向,对学科的交叉性认知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是多数高校尚不具备设置信息设计专业的交叉性师资和硬件条件;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我国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早期是建立在以三大构成即形式美法则基础之上的,而这种习惯在观念上延续至今,尚在诸多方面未对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予及时响应。尽管还存在上述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大家已经对这种趋势逐渐达成共识,也在积极的求变,随着教育部对交叉学科专业设置的鼓励,未来信息设计教育无疑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设计》:信息设计交叉融合了哪些学科的知识?对设计者在知识储备、技术能力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张野:信息设计的出现,其核心在于使用“信息”的视角看待设计行为,侧重提升人们面对信息科技与艺术的整合能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策划能力,以及探寻新的信息传播解决方案的创意能力,从而将信息内容和呈现方式重新定义、规划、构建,以满足用户接受信息的需求。作为一种交叉性新兴专业方向,信息设计产生于信息科技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其一方面关注信息的组织、感知、媒介、传达等方式性设计,另一方面关注信息时代设计变革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信息设计的应用面向包括但不限于交互界面设计、公共信息设施、数字媒体传播、遗产保护与虚拟展示等领域。

从学科角度来说,尽管人们常常将信息设计等同于“图形可视化设计“,但宏观的信息设计事实上融合了信息系统科学、传播学、设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策略、方法。就个人观点来说,优秀的信息设计者需要兼具信息采集、信息设计、信息表达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无论从获得还是应用都呈现出越发边界模糊的特征,需要丰富的跨学科知识技能储备。

在信息采集阶段,需要综合运用访谈、问卷、田野调研、摄影摄像、网络检索、文献检索、数据挖掘等综合的信息调研挖掘手段,可以看出,这些手段或方法具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高度融合的特征。

在信息设计阶段,重在关注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的组织架构,基于“快速、准确、完美的信息设计原则,需要针对下述三大问题展开设计研究:第一:价值信息的分类与分级,即搞清楚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其传播的优先级如何?第二,关注并研究用户接受信息的程度并预判其效果。第三、关注信息与人的认知行为之间的协调关系,探寻人与事物交流过程中的心智结构,赋予事物或界面相应的互动机制。

在信息表达阶段,重点关注信息设计语言与审美取向问题,并选择适当的媒介加以表现。具体工作包括研究信息表达的形式、载体、手段、工具,语境等方面情况,选取最为有效且恰当的方式进行信息表达。

可以看出,上述信息设计流程需要兼具交叉的学科知识并融合不同的专业技能,而在社会形态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技能几乎不可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因此,信息设计师不但需要日常积累大量的信息储备,还经常需要与其他领域专家团队积极协作,共同达成设计目标。

《设计》:您所在学校在信息设计教学方面有怎样的特色?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您感受到怎样的发展变化?

张野:北京交通大学在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本科专业和工业设计(研究生方向)中已构建起信息设计基础-信息设计应用-信息设计创新理论的完备课程体系。在2016年培养方案调整中,《信息设计》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年级设计基础课,随后在2020年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强了《信息设计》课程在课程体系的中心地位,该课程被前移至设计学大类一年级基础课,包括以《信息设计》为核心,《设计信息采集》和《设计信息表达》为辅助的全新课程群,此外,本科高年级的UI设计、UE等交互设计类课程、研究生阶段的《设计符号学》课程,均是该课程群的延续。我们还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网)开设有《信息设计》课,进一步增强了我校信息设计教学在全国的示范辐射效应。这种转变来自于我们对近年来设计变革的理解,从强调形式美法则的“三大构成”教学转向为信息的采集、设计、表达,体现了这一改革的核心,也是面向未来“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设计师的必然转变。这种转变让学生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就形成了从“信息”角度思维的良好导向:即将“设计事物”的创造视为一种信息的整合传播过程,从而将学生的能力与知识体系建立在信息时代需求的底层逻辑基础之上。

北京交通大学设计学的学科特色定位于紧密结合交通行业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尤其在品牌文创设计、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等方向具有显著优势。我们在信息设计课程中一般基于优质项目案例,以设计任务制为导向,不断强化学生对信息设计中“快速、准确、完美”三原则的深入理解,注重培养学生从“信息”观念入手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其对后续学习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设计信息采集》和《设计信息表达》课是非常有特色的创新课程,前者融汇了多种信息挖掘与采集方法,后者整合了传统的手绘、软件、材料等工具性教学内容,通过综合表达手段与方法的教学,拓展了学生对设计表达媒介的理解(图1、2)。

1/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设计》课堂邀请英国朴茨茅斯大学Michael教授开展联合工作坊

2/ 北京交通大学《设计符号学》课堂邀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Graig Vogel教授开展联合工作坊

 《设计》:目前世界前沿的信息设计在关注哪些问题?

张野:第一、将复杂信息降维,转化为公众可以理解的简化信息。第二、将常规信息用多模态方式表达传播,传输给不同类型的目标用户,获取不同的审美或观念体验。第三、民族与本土信息的挖掘、重构和创新性呈现。第四、大数据信息挖掘、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呈现,是未来信息设计的趋势。

《设计》:信息设计在设计4.0时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给设计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张野:工业4.0时代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是智能化的时代。从信息设计角度来看,鉴于设计信息天然自带的符号编码属性,那么设计的人工智能化是未来不可阻挡的趋势,这种趋势短期内即可从以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设计的要素特征即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将逐渐形成信息资料库,其排列组合关系进行智能化运算后,可以产生无穷的设计创意结论,我们从阿里巴巴开发的“鹿班系统”就可见一斑,其在2017年双11期间设计了1.7亿个Banner海报,每秒可达8000张,这将替代多数初级设计师的工作。此外谷歌的智能绘画软件Autodraw、智能配色软件Khroma、智能标志设计Logojoy等均已经呈现了初期阶段的人工智能特征。可以预见大量从事简单排版、配色、图案、字体、标志等工作的设计师未来可能会首先被机器所替代。人工智能设计的到来,将给未来的设计行业带来三方面变化:一是助力人工智能设计发展的工作将越来越被重视,即研究设计创新算法的基础理论,加强设计人工智能效力的设计研究;二是研究机器思维逻辑难以理解的人性化设计需求的设计师会更得到重视;三是具有宽厚人文底蕴、敏锐的观念视角、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交叉学科背景、能够处理较高层级的综合统筹设计问题,胜任梳理建构复杂设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师才能在这一时代得到发展。

此外,“工业4.0”实现了由传统的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增强型控制的根本模式转变,其显著特征在于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将智能设计、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高度融合,其目标在于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的行业界限将进一步模糊。因此,未来的设计、生产、服务、分销都将被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导向,这就要求设计师进一步增强使用数据决策、利用数据表达的本领,可以看出,“信息驱动设计”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显性趋势。

《设计》:您曾提出“未来我们需要按照中国设计行业需求和发展规律,强调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具备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设计师”,具体到信息设计方面,您认为中国设计有哪些特点?应该着重解决什么问题?

张野:尽管“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西方,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认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已然成为设计界不争的共识,中国设计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持续广泛的影响力。

中华文明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了诸多享誉于世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在设计实践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库,快速发展的当今中国又呈现出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近年来我国在科学艺术融合、文化旅游融合、数字创意融合、自媒体经济等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由此产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大众观念和社会需求。因此,“基于历史,融合当下”——即通过当今大众可以接受的信息表达方式传播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信息,是中国信息设计下一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求我们不但要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入了解、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还要具有深邃敏锐的当今社会认知和相当的趋势预判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最新技术手段,选取最为合适的载体或形式去表达与传播设计信息。目前我们对于文化资源信息价值的评估、信息挖掘的方法、信息转译的逻辑尚未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和学者关注“传统设计信息的当代转译”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设计》:信息设计在你所在团队的设计研究实践中起到了何种作用?请分享一两个设计作品。

张野:我所在的团队长期致力于设计符号学基础理论研究,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行业的特色优势及服务北京文化创意的发展定位,在品牌设计和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实践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曾负责洛阳地铁、南通地铁、合肥南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京张高铁、青连铁路、圆明园、北京动物园等品牌形象及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信息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信息量降维控制”和“设计信息形式转译”工作是保证整个项目成功的基石。在此我想通过圆明园及北京动物园两个典型项目案例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2017年至2020年间,受圆明园遗址保护基金会委托,本团队为其构建了全新的视觉形象设计策略体系,包含视觉识别系统、文化基因图谱、导向标识系统、文创设计策略等子系统。该项目群全面规范了圆明园视觉管理体系,为圆明园视觉文化的当代文创转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文化基因图谱项目是圆明园项目群的核心,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建立起一系列由图案图形组成的素材库,可以为品牌设计、文创设计、导向系统设计等提供原创素材,充分体现了我们利用信息设计理论解决项目实践问题的做法。

“文创价值”评估是基因图谱构建的第一步,我们以公众接受度为导向进行评估,通过大量清代主题设计素材的调研检索,明确将何种传统信息更具转化价值,由此构建一批“价值图像“。随后在保持“清宫味道”的前提下,对“价值图像”进行形式简化处理,转译为包括“图像-图案-图标”三种信息量类型的“基础图谱”,这类转化主要以视觉信息量降维为目的,用以满足未来可能发生的大量“图案”与“图标”类应用场景。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手段,归纳基础图像的典型色彩特征,提取具有标准色、辅助色系统的“基础色谱”。最后在充分了解掌握了当代主流风格形式语言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将基础图谱“代入”到当下流行的典型风格特征中,进行设计转译工作,视觉形象在这一步被结合了当代设计的表达形式,赋予其当代设计风格,形成了可用于文创的设计符号信息库,各种适合当代审美趋向的全新形式,极大的扩展了古代视觉遗产的文创应用范围,为进一步向3D化-动效化-虚拟与增强现实化等方面提供素材。在上述在信息量增减的编码过程中,既要做到传统形式核心特征的“保鲜”,又要引发当下公众的认同,是评判设计转译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构建“传统艺术特征→文创价值特征→流行视觉特征”的形式语言三向转译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圆明园文化基因图谱已经广泛应用于圆明园品牌形象、导向标识系统、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服务年均千万级的游客,极大提升了公众品牌认可度,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力,被《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图3-图9)。

3/ 文创基因图谱的系统架构


4/ 图像-图案-图标的信息量降维


5/ 图标转译输出的四种形式


6/ 清代宫廷绘画的基因色谱转译


7/ 衍生图谱的风格转译示例


8/ 基因图谱在圆明园导标系统中的应用


9/ 基因图谱在圆明园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2020-2021年,我们又对北京动物园视觉识别系统、导向标识系统做了全面提升。在优化北京动物园标志、统一规范标准字系统、色彩系统等核心识别要素基础上,重点思考如何传递北京动物园百年历史信息,即以“守正创新”为设计理念,传递出“国家气派、国际前沿、尊重传统”的设计风格特征。在此项目中,我们使用了上世纪传统美工字体规范了全园确认类、说明类导引字体。并利用信息设计原则,通过绘制动物图谱、重绘说明图标等方式构建了全新的说明类牌体规范。此外,绘制了高-中-低信息量的不同地图,便于各类情况应用,可以看出信息设计理念在实践项目的多个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图10)。


10/ 四类不同信息量的北京动物园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