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访|张雷:做“有责任感的设计”

0

ⓒ 采访:李杰  李叶

ⓒ 受访:张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智能产品创新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在工业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实践领域有着多年的经验,作为主要设计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部委和国内外大型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项目,其中包括国家863重点项目和985项目。设计项目合作的公司包括:BMW、IBM、BOEING、SAINT-CONPIN、美国Cetis科技有限公司、荣阳铝业、QUICK锡焊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戴姆勒东北亚设计中心、NISSAN、现代汽车、日本日立制作所、凌云光技术集团等。设计作品50余项已在国内外投入生产和销售,拥有设计专利100多项。多次应邀在国内外重要的设计研究学术会议上作主题学术报告。诸多设计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览和专业媒体发表,其中包括:意大利米兰设计周设计展、日本东京设计周设计展、德国慕尼黑电子设备展、纽约国际酒店用品展、香港国际电讯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和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等。设计作品被意大利米兰纳巴美术馆、东京美术馆、韩国首尔现代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重要文化机构收录和展出。设计作品连续4届收录和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设计展。2020年荣获中国设计权力榜评选的中国年度设计师。

《设计》: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特色。

张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经历了室内装饰、建筑装饰、工业美术等一系列历史沿革后,于1984年正式更名为工业设计系。从最初学习包豪斯等西方现代设计教育观念,引进整合性工业设计学科体系,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后对工业设计学科和教学体系进行细分及发展,初创时设工业设计专业(即现在的产品设计专业)。1991年起创办展示设计专业,2001年增设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形成设有四年制本科学位课程、两年到三年制普通硕士学位课程、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课程和艺术设计学下的工业设计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课程的多层次的工业设计教学建制。工业设计学科为教育部重点学科。面对新的学科范式的转变,保持与时俱进、抓住未来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方向,并借此应对新经济形式下的企业转型的需要,整合政府、企业、国际专家等综合资源,建设基于硏究性理念的设计专业实践课程。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工业设计教学的单位之一,我系在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长期有益的探索。工业设计系推行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两层本科教学结构,并着力实施了以主干设计课带动下的系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思路。着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跨学科合作,常年与世界一流的设计院校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并与包括波音、奔驰、宝马、日产、三星等国际公司保持着密切的产学研合作。

凭借设计优势多次出色完成国家级重大设计任务,其中包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22年冬奥会科技冬奥项目、2022年冬奥会主火炬台设计项目、建国70周年天安门广场总设计及游行队伍多辆彩车设计,其中天安门广场红飘带设计更是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反响。

在课程模块设置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在课程体系中增强工业设计系实践教学的专业特色;加强团队化的前沿领域研究,支持、扶植特色的科研团队,增强学科和教学竞争优势与活力;以企业和政府资源为依托,加大在课程建设和科研合作中与企业和政府的深度合作,为协同创新项目的建设奠定基础。

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模型实验空间

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模型实验空间


实验空间一角

实验空间一角

《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发展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方面的劣势?

张雷:清华美院所拥有的学科优势,首先是高质量的师资,老师们以身作则,自己就走在设计研究和实践的前沿,践行着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传统。教师作为榜样,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比一黑板一黑板地写大道理,生硬的灌输所谓的理论要有用得多。设计理论很重要,但关键是作为教授你自己是否通过实践验证过这些理论?一辈子没有完成过一个独立的设计项目,你又哪来的底气在讲坛上侃侃而谈;其次是良好的教学环境,清华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这种优势是巨大的。与工业设计相关的重要专业院系包括:机械、自动化、计算机、材料、生物、环境、航天等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这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和许多学院的顶尖教授和研究室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有些在艺术设计领域看似困难的问题,在理工科顶级教授那里已经是多年前完善的研究,只要和工业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就可以出现很多非常好的设计,这就是跨学科交流的力量。还有,我们的设计实验室里永远有学生在忙碌着画图、做模型、做视频,设备和材料堆得到处都是,不知内情的人看到还会觉得有一些“杂乱”的感觉,但在我眼里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觉得这些设备被利用起来才有意义,这也是我们系所提倡的,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把国家和企业的支持用到教学一线。

另一方面,我们的劣势也是在师资方面,22位教师今年有多名退休,人员老化问题明显。虽然老教授们依然充满热情的奋斗在教学工作一线,教学工作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作为系主任,我还是深感教学队伍老年化的压力。虽然我们急需人才的引进,但本着对学科发展负责的态度,我们在人才选择方面是非常慎重的,我们也进行过多次国内外的招聘工作,但能找到符合我们要求的人才真是困难重重。

实验教学答辩环节 庆祝毕业

实验教学答辩环节 庆祝毕业


《设计》:清华美院工业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协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雷:学科交叉是必然趋势,但也存在着困难,毕竟每个学科的专业背景不一样。2016年,我和美术学院时任信息设计系主任的徐迎庆教授、清华自动化系张长水教授、机械工程系季林红教授一起作为发起人在新雅书院创办了“智能工程与创新设计”专业,成为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特设的交叉专业之一,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机械系的强大师资,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既有扎实的工科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又有专业设计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1年2月,“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登上《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2022年入选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这个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就是学科交叉特别好的例子,强大的理工科背景加上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学科交叉在打开学生眼界的同时,思考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他们能够跳出自己的专业边界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这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特别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学习期间他们不仅体会到不同学科之间合作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更能够亲身参与到不同院系的教授们相互密切合作的科研项目中,体会从概念到设计实施的全过程。

实践教学现场

实践教学现场


《设计》:产学研结合方面有怎样的属地特色?

张雷:我们的产学研结合是很开放的,并没有特别针对北京当地的企业开展,而是广泛地选择国内外大企业合作成立产学研创新中心,像波音、宝马等都有合作。创新中心内设实验室,可以就社会问题展开一些前瞻性的实验探索。通过这些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参与具体的设计项目,鼓励他们对人类的未来展开想象,加强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绿色设计、关爱弱势群体等基本理念的思考,培养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还与宝马等世界知名企业进行非遗项目的合作,用现代设计将非遗项目焕发新生。所以我们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属地特点,都是寻找最适合的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设计》:您认为现在的学生有哪些富有时代特色的特点?学院围绕学生展开的“教”与“学”有哪些具有时代特点的变化?您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潜质与担当?

张雷:现在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获取途径跟以前完全不同,他们想法很多,资讯获得的方式和速度也完全不同。资讯范围涵盖全球,往往新资讯的获得比教师都要快,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但是这也带来了某些非常负面的影响,信息多了,如果不能正确判断,信息就成了负担。

设计师一辈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判断和选择。所以,懂得如何选择是特别关键的。当几千种颜色放在你面前,如何选出搭配在一起最合适的两种颜色?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品味和素养。

学生不缺乏资讯,他们缺乏的是判断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靠理论或者写几篇论文就能达到的,需要从入学到毕业,由教师通过长期的设计实践课程来培养。很多好的设计让使用者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很舒服,这是因为这个产品各个因素之间很协调,对形态比例、材料质感、表面肌理的处理都要很到位,还要有特点让使用者耳目一新,这是很难的,需要设计师具有极强的综合素质。评判别人的设计,这其实很容易,你可以张嘴就来。但你真正在设计实践当中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还是前面的例子,在几千种颜色当中,你选不出最合适的搭配应用于设计,你再能夸夸其谈,对于设计工作来说你还是没有价值。我们希望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更具有超强的设计创新能力,他们的举手投足一定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几乎每年我们系都有没有达到要求而无法毕业的学生,作为系领导,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对毕业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标准就是标准,你达不到就不能拿到这张文凭,毕竟这份荣誉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设计》:今年毕业设计的大主题是什么?希望给学生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思考?毕业设计线上展示和线下展示的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要求有何侧重?

张雷:每年毕业设计的主题涵盖面比较广,基本是对于环境、弱势群体、以及新材料、新科技应用的关注。

对于我们工业设计系来说,无论是线上展还是线下展,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变,但是他们的工作量变大了。因为线上展的版面有限,不像线下展有相对宽裕的空间、实物模型和展板。挪到线上以后,就得考虑如何让观者在手机这么小的屏幕上或者电脑大屏幕上都能很快地理解你的设计,这就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系里指派了专门的教师和志愿者给毕业生进行系列培训和指导,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关于毕业设计,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始终没有改变,包括必须有实物模型,像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就是1:4的模型,产品要有一个外观模型、一个功能模型,还要有论文和设计报告。线上答辩的时候必须同时展示。

《设计》:毕业设计是否有助于设计成果渗入社会层面?

张雷:我们的学生有机会把毕业设计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甚至作为其创业的起点。

我4年前带的一个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非要做一辆可以开动的真车,当时距离最后的毕业期限还有5个月。清华大学对学生的关爱程度简直不可想象,他向学校提出申请后,学校为他无偿提供了60万的创作资金,还帮他对接了车辆工程系、电子系的资源配合他,甚至还帮他找了一个赞助商把内饰材料承包了。他利用这些资源和赞助经费,投入所有的精力夜以继日进行毕业设计,最后完成的成果不仅具有优良的外观设计而且是可以开动的。完成这个作品之后,他也顺利拿到了风投,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还有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就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毕业后和清华其它院系的毕业生成立创新公司,成为创始合伙人。据我所知,清华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会给学生创业项目投资,当他们的天使投资人。

BMW华彩辉耀典藏版设计项目

BMW华彩辉耀典藏版设计项目

《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哪些问题?

张雷:正像前面谈到的,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是真实的题目,需要落地。在跟工程师、技术人员交流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早晚都会出现,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过实际的设计项目,他们非常坚持自己的设计,但是对于材料和工艺又不是完全清楚,所以他们有时候不能理解有些天马行空的东西是不能实现的。在这个时候,我会耐心的告诉他们什么是有意义的创新。天马行空、拍脑袋就来的创新很容易,但有意义的创新却很难。这是指导教师为这些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也是很有意义的一课,为他们步入社会提前进行一些专业的铺垫。

我一直跟学生强调,“要找到一个设计和制造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你的设计才有意义,才能最终实现。”

张雷教授已实施的工业设计项目精选

张雷教授已实施的工业设计项目精选


《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教学、人才培养提出哪些要求?

张雷:分析毕业设计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在基础教学阶段就把关于材料、加工工艺等基础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设计是戴着镣铐在跳舞,真正能够在这种有限制的情况下完成创新,难度是很大的。我们系著名的严杨教授经常和学生开玩笑说,“创新很容易,你在地上泼一滩水和成泥,这绝对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但它的意义是什么呢?”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一直强调,一定要做有意义的创新,而不是天马行空。当然天马行空的东西也是需要的,但是它一定是有据可循的,也许若干年后最终可以落地,做设计不能总飘在空中。我们要仰望星空,也得脚踏实地的仰望星空,飘到空中仰望星空早晚得摔死。

我们要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能够最终有勇气和能力把自己的创新实现出来的人才,我认为这才是有意义的人才培养。

《设计》:毕业设计是偏向概念性设计还是企业项目的需求多?如何看待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如何看待学生参加设计比赛?

张雷:对于毕业设计的要求来说,我还是偏向概念性设计。

我经常对学生说,你这辈子设计完全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往往是很少的,毕业之后所面临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创新步伐特别大的项目机会也并不多。如果你能做出概念性的,但原理上能够落地的作品最好,或者以一个原理为基础,在未来也许可以实现的项目。这样的设计才是有意义的。

我对在企业做毕业实习的学生说,满足了企业项目需求的毕业设计,如果没有达到学校毕业设计要求的高度,比如拿一个低质量的、帮助企业解决盈利问题的设计作品是毕不了业的。

清华美院的学生在大二有一个转专业的机会,因为学生在报考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通过一年的大学学习,他们才真正理解了专业,这个时候学院会给他们一次再次选择的机会。对于没来得及转专业的学生,做毕设之前我会告诉他们,可以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做一个跟产品设计相关的设计,但一定要达到清华美院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我这辈子最喜欢的事就是设计工作,可以接触不同的企业,遇到不同的人,完成不同的设计项目。我现在有50多个产品设计在全球被量产,我也常常为这些产品能够上市而感到自豪,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对设计教学充满激情。同时,我更希望同学们能够找到他们自己真正的兴趣点。无论在课上课下,我跟学生的关系都相处的很融洽,上我的课在设计阶段他们可以很自由,放音乐、吃东西……但是我对他们的要求也很严格,设计达不到课程要求一定不会及格。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边界、有要求的,不能出圈,这种对规则的遵守、对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是很重要的。我发起了“教授讲故事”活动,和同学们分享设计经验。第一讲我介绍了我的成长经历和设计案例,分享了失败和挫折,让同学们从另一个方面理解设计工作。第二讲我请工业系马赛教授分享了设计“天安门70周年国庆红飘带”的设计故事,之后还有多位老师。这一系列活动反响很大,学生们听得特高兴。他们也曾私下和我反应,觉得这比一黑板、一黑板给他们讲大道理有意思多了,教授们的设计实践和某些失败的经历,在他们未来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我觉得他们的反应很真实,这种生动鲜活的学术交流活动才是有意义的。

对于参加设计大赛和获奖,工业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待遇或是鼓励,更不会组织学生去参加,除非是一些公益活动。是否参加设计大赛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且大赛获奖也只是反映了某一个阶段甚至某一个瞬间的某个想法不错,我认为是否参加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今年,我的一个硕士生在参加一个国际性大赛时获得了三等奖,在发布会现场他当场表示拒绝领奖,认为评奖缺乏专业性,退出了比赛。事后我观看了现场视频和设计作品,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并在系里公开场合表扬了他。设计比赛是一项专业活动,就是要有专业性,缺乏专业性的比赛是毫无意义的。我认为他的做法从学生层面代表了对专业的坚守,没有给清华美院工业系丢脸,反而应该鼓励。

马赛教授带领团队完成的2022冬奥主火炬台设计

马赛教授带领团队完成的2022冬奥主火炬台设计


马赛教授带领团队完成的天安门红飘带设计

马赛教授带领团队完成的天安门红飘带设计


《设计》:学生都会要走向社会,承担他们的责任,您希望他们有怎样的作为?想嘱咐些什么?

张雷:“做有责任感的设计”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我们的设计教育体系当中。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专门服务于弱势群体的项目,包括关爱老年人、关爱弱势群体等。大到人类居住环境,小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都体现着设计师的责任和担当。只有这种设计责任感贯穿到内心和思考中,才能在最终产品设计中体现出来。

我希望我们的毕业生都应该是真正有担当的设计师,是这一代中国年轻设计师形象的缩影。所以每年毕业季我都跟毕业生说,你们毕业以后要对得起清华美院也就是老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块牌子,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用专业精神和实际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愧对这么多教授对你们的教育和培养。

如我在今年毕业展的前言中所写,“这一刻,也许别人很想知道你是如何通过玩游戏、打篮球、听音乐和聚会获得学位的,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为了这一刻,你所付出的辛苦!毕业是对你最好的奖励,在那些熬夜学习、错过的享乐时光和睡眠不足之后,花点时间细细品味这份奖励,回忆那些值得回忆的时刻,更不要忘记感谢那些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的人!毕业是人生中激动人心的时刻,更是新生活的开始。相信自己,永远不要停止尝试,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全力以赴让未来的每一天变得充实。追随你的激情、让它引领你实现梦想……”


毕业设计作品分享


毕业设计作品1

毕业设计作品1



毕业设计作品2

毕业设计作品2



毕业设计作品3

毕业设计作品3



毕业设计作品4

毕业设计作品4



毕业设计作品5

毕业设计作品5



毕业设计作品6

毕业设计作品6



毕业设计作品7

毕业设计作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