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访|汤健:设计进化——从产品设计、产业设计到社会化设计

0


汤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扶贫研究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城乡协同发展中心主任,纳帕花开生态设计联盟理事长,世界公益设计联盟联合发起人,CCAA新农村文化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专注产业创新与要素融合,驱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国内最早提出“产业旅游”并践行“产业平台+产业生态”的专业智库,也是中国创建并发布全域旅游发展指数的唯一机构。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创新实践中,推动众多产业领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持续增长。目前正全面推动国家工信部“设计扶贫行动计划”在中国欠发达地区的系统落地,通过全面赋能特色产区与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助力传统企业由生产型制造转型服务型制造,结合产业互联网+产业乡建+数字乡村的系统工作,推进区域经济动能转换,实现可持续发展。

扶贫攻坚作为一项国策,既要求解决当下脱贫的问题,更要解决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汤健表示,扶贫工作的核心除了解决现实的农民收入增加的帮扶,更重要的是解决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人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创新发展动能是人,是具有专业和综合性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的 T型人才。汤健谈到,在设计扶贫工作非常注重在各个专业寻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领导能力的T型人才,组建老、中、青三代结合的组织形式,设定设计扶贫工作的具体工作目标,建设团队的工作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承和发展系统。

《设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扶贫研究院是在什么时间以及怎样的契机下成立的?

汤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扶贫研究院缘起:2018年4月21日,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在杭州良渚梦栖小镇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等组织共同发起《设计扶贫倡议》(杭州宣言):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设计扶贫工作,充分运用和发挥独创、道德、情感、美学的设计力量。将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作为共同任务,在经济、社会、环境领域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提升产业活力和生命价值,促进繁荣并保护地球,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做出贡献。

2018年8月13日,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正式发布《设计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2018年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工业设计展在武汉举行,同期举办了第一届《设计扶贫主题展》。就是在这次展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扶贫研究院。同时赋予两大核心工作任务:从工业设计,产业设计,社会化设计出发:

1.聚焦田园产业乡建发展:在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运用设计,科技,商业,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教育和金融的七大创新和赋能工具,帮助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以西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当地优势品种产地,产能的田园产业创新发展为抓手。配合当地政府经济增长模型从土地财政向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发展的转型,以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理念和方法,全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跨部门,跨区域的产业政策,资源集成,帮助当地建立优势田园产业智慧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围绕龙头企业发展,企业服务与创新赋能,将其提升为全国性或区域细分产业的第一品牌,以此来带动产业生态中的上下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发展和脱贫,以田园产业发展为核心,在村域,乡域,县域空间加速1/2/3产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

2.聚焦田园产业人才发展:在田园产业乡建发展中,我们发现在地级市,特别是县,区以下产业发展所需合格的新农人,新零售,新服务,新设计,新创客的人才奇缺,怎样跟当地政府的人社部门,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科技,产业部门共同发起创新的E2B终身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模型,并培养出合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合格的各个专业和综合性人才成为我们的核心任务之一。


2018年4月21日 正式发起《设计扶贫倡议》

《设计》:您是从哪一年开始主持设计扶贫研究院的工作的?在参与“设计扶贫”工作前后,您对“扶贫”这件事的认识是否有所变化?

汤健:实际上在2018年4月21日,在杭州良渚梦栖小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发表《杭州宣言》之后,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刘宁会长推动,向协会全体会员倡议发起成立纳帕花开生态设计联盟,并以中国谋事设计实验项目–香格里拉纳帕花开的发起团队为主成立设计扶贫研究院的工作小组。开启了设计扶贫的工作局面,作为创始发起人之一,我也承担起作为首任院长的责任。

在2018年-2019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大量密集,扶贫地区政府的产业发展需求调查和服务资源聚集,匹配的工作。逐步认识到仅靠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力量,仅靠设计师的产品和品牌创意力量,甚至于供应链整合,新零售的渠道融合。固然可以帮助部分扶贫对口地区的农民或手工业者形成一定的收入增加。但是与产业设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层面,和当地政府新的支柱型产业的创造和真正实现1/2/3产联动融合发展,把尽可能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留在当地,建立区域甚至全国细分市场的产业高地,形成产业发展门槛和可持续发展新动能的目标还有差距。

总结过去,我们发布出了“设计扶贫十大模式及十大措施”,展望未来,我们梳理出设计扶贫的两大核心任务:聚焦田园产业乡建发展和田园产业人才发展;我们不但要做西部和贫困地区政府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智库,我们还要沉下去,做产业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服务性生产平台)产业发展示范区。发动以工业与信息化部门和中国产业设计力量为核心,集成和融合尽可能多地方政府,政府平台公司,央企,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们富裕的总体目标而努力。


成立《设计扶贫研究院》《纳帕花开生态设计联盟》

《设计》:设计参与扶贫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汤健:在近三年的设计扶贫的工作实践中,我不知道面临多少次,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问我同样的问题:什么叫设计扶贫?这个设计,设计啥?怎么用设计去扶贫?设计在扶贫工作中到底有什么用?因此借此机会,我想跟各位读者解读一下,现代设计和设计扶贫的那些事儿。

现代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业已完成从造物到谋事的转化,达成谋事和造物的统一和相对独立,就是既要谋事还要造物。

扶贫攻坚作为一项国策,既要求解决当下脱贫的问题,更要解决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扶贫工作的核心除了解决现实的农民收入增加的帮扶,更重要的是解决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人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至少要求:专注在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品味、品格不断提升的产品主义;坚持选定产业发展方向不放松,树立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和持续改进的长期主义;关注人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育,创造价值能力的学习进步,创造机会公平的环境,关注自然生态承载能力的人文情怀;在阶段性和长期性,在落差和平衡,在所有和所用,在优势和短板,在部分和整体,在计划和更新之间找到价值发现和实现路径的秘密,然后,在真效果、低消耗、高效率、真优美的运行原则下达成目标。所有这一切都莫不要求设计思维,系统思维,数字化思维,目标聚焦,组织保障,机制支撑工作和设计师的全程倾力贡献和悉心工作,而产业系统设计师敏锐的产业、人才、文化在时间、空间、生态中的关系重构和匹配方面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优势。


召开《首届设计扶贫论坛》


第一届《十大设计扶贫爱心奖》

《设计》:2018年12月发布的 “设计扶贫十大模式及十大措施”所涉及的领域跨度极大,协会如何调度各方资源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和落实?

汤健:“设计扶贫十大模式及十大措施”的内涵十分丰富,从造物、教育、区域品牌,到特色产业培育,每一种模式的背后都是协会会员多年的专业实践的结晶,有的模式或做法甚至涉及会员企业的专利或专有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协会所做的主要是直接实施设计扶贫工作的广大会员的政府产业发展需求的连接方,公共关系协调方,支持方,赋能方和宣传推广方。

首先,通过调研、总结,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生产知识、方法和工具,并通过组织培训、实地研学等办法传播知识,并推介专业服务商或团队,匹配各地产品和产业发展设计需求,实现精准服务,来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脱贫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为在设计扶贫工作中的产品设计和产业设计服务下定义,定流程,定工作标准;甚至可以制定公益性项目的取费规则和标准合同版式。提供设计扶贫工作的常态化运行工作平台,(包括不限于:知识管理,专家库,政策查询等)为服务工作建立优胜评价机制,让公益活动和社会化企业走上有规则、有标准、讲效率、体验好的正规化、体系化道路。

第三,在协会的领导下设计扶贫研究院,谋求根据贫困地区各级政府的具体需求共同建立在地公益性的产业创新发展智库,调查,研究区域产业创新发展核心问题。组织专家和企业家研究贫困地区和人口的致贫根本性,共性的原因,建立地区经济发展共性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建设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程,建立工作模型和学习标杆。在国家主管部委,国际组织和广大优秀的会员的帮助下,赋能地方经济创新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各地走访调研

《设计》:“设计扶贫培训”包含哪些内容?预期达到怎样的效果?是否已有成功的案例?

汤健:设计扶贫工作从2018年开始以来,从国家部委层面,省级经信系统层面,协会内部,扶贫机构等开展了不同主题,不同深度的设计扶贫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已组织开展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1700余人次。其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扶贫十大模式及十大措施的具体内容与成果案例分析,特别针对各个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特性,我们在每个培训地区都安排了相应的行业专家与企业家,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设计、市场与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重点帮扶。目前在贵州正安15万亩的野木瓜项目,四川省南充的晚熟柑橘项目,在产品创新与产业平台创新上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全国设计扶贫现场培训会

《设计》:您曾提到“人是无形的、可以无限发展的产品,动能非常强大”,在设计扶贫工作中如何能激发这种强大的动能?

汤健: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创新发展动能是人,是具有专业和综合性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的 T型人才。我们在设计扶贫工作非常注重在各个专业寻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领导能力的T型人才,组建老、中、青三代结合的组织形式,设定设计扶贫工作的具体工作目标,建设团队的工作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承和发展系统。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每位工作伙伴制定团队和个人的需求满足机制,组成各种与工作相关的爱好者社群、社区,开展中等以上强度的活动。用事业目标激发潜能,用财务目标保持战斗力,用团队和社群活动丰富生活的宽度和深度,在工作中激发和保持这种自动自发的状态应该不难。

第一届《设计扶贫主题展》

《设计》:从您的实践经验来看,如何才能确保“设计扶贫”项目的成果顺利转化且保障项目有可持续性?

汤健:“设计扶贫”项目的成功与否,最终评价是商业上的成功。为贫困地区和人口创造财富。实现设计扶贫目标已经很难,保持持续不断的成功更难。这也是几乎所有投资人、经济体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从中国百年老店的稀缺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问题在中国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这不妨碍我们讨论一下设计创新引导商业成功的机制,我个人的看法是:在不够强大时,跟随,微创新求生存和改善;在到达细分市场第一时,勇敢创新领先半步。怎么理解这个“半步”呢?就是半步在现有市场里苦干,另半步勇敢跨入行业的未知地带,创造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品,满足新场景、新需求。保持持续发展的动能,就是要勇敢走出去,离开舒适区,制造不平衡。在不平衡和再平衡之间不断螺旋抬升,提升产业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当然,发现和培养这种有意愿自动自发跨出舒适区的人,共同成长的机制也格外重要。

2019年10月17日-19日 中国烟台《设计扶贫与可持续发展峰会与展览》

《设计》:今年是“设计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收官之年,请您谈谈在设计扶贫项目进行过程中收获的感悟以及经验教训。

汤健:设计扶贫三年行动我们也做了很多的项目,大部分是同特色农业和传统工艺,古法生产工艺活化相关的。我的感悟是:做农业要有与自然,与时间做朋友的心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做产品设计创新要研究人,现代人,定位准确的顾客,文化地理属性,生活场景。既要专业上跨界设计创新,也要精通制造供应链,设计师要进化到产品经理。要学会连接,协同赋能伙伴或被伙伴赋能。才能做出既叫好,也叫座的好商品。

在项目实践中教训多过经验,教训嘛自己找的苦,自己吃下去。也正在总结一些近两年来的新经验,预计在今年的晚些时候我们会整理发布。

最大的信念就是设计扶贫工作不能停,这和扶贫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巩固,农业现代化的长期性,乡村振兴工作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

《设计》:请您分享几个参与过的“设计扶贫”典型案例。

汤健:设计扶贫截至目前,已经对接15省市,累计收到超过500多项设计需求,全国有300+设计企业和机构加入扶贫队伍,目前已经有150+案例成果。设计扶贫也不断走入了帮助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水区,我这里重点分享一下四川省南充的晚熟柑橘产业的项目:

2019年9月27日,“设计扶贫在行动”走进四川省南充,助力乡村振兴专题会议在南充高坪区召开,现场签约三项设计扶贫合作项目,涉及南充市柑橘产业、红薯粉深加工产业升级以及嘉陵区世阳镇民俗文化小镇提升项目。

既然选定的是一个覆盖全市三区六县超过120万亩以上的特色规模化产业,就不仅仅从单个种植企业的能力提升上切入设计扶贫的工作导向,选择与供销社的职能和资源协同,打造服务整个柑橘产业链,创新价值系和合作生态圈,就成了我们创建设计扶贫2.0 样板的目标与初衷,一来可以把设计扶贫十大模式集总运用于一个区域项目进行融合性创新,二来从产品和品牌创新的设计创新,发展出一个基于产业创新的服务型平台,也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全国创新平台项目发展能力运用到设计扶贫工作的必然选择。

经过设计扶贫研究院的工作团队在南充的实际调研,以及与在地项目合作方的理念,意愿,资源,能力的匹配,进一步确认了柑橘产业两个重点发展方向:

(一)从线下的传统流程再造,作业升级入手,用生产型服务平台的集成创新来推动服务型生产,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到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实现产业扶贫目标;同期开展数字柑橘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推进了B2B数字商城,数字订单处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底层架构工作;涉及——柑橘供销物流园区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庄稼医院;智慧果园,柑橘田园综合体;柑橘创新开放大学及新橘农和新创客专业等管理系统;集产业景区游客,旅居者,新橘农,柑橘经销商,种植园主,生产型服务商,为一体的社区,在地,移动(SOLOMO)村集体经济社群,社区管理和CRM管理系统;

(二)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实施1、2、3产联动,城乡融合协同发展的乡村产业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

2020年春节后,在新冠疫情下主要以远程工作模式开展工作,3月底组建了南充在地工作小组进驻南充贴近服务,设计扶贫研究院在南充的扶贫模式:南充市晚熟柑橘生产型服务平台的建设,推进工作情况如下:

1.平台建设目标:

根据南充在地工作小组的调查研究,团队充分依靠项目合作方——南充市供销合作社下属南充供销投资集团的产业资源和产业实践,整合创新。通过深入柑橘产业领域的科技,设计,商业,教育,互联网,金融(6大创新方法)集成创新,抓住机会聚集各系统产业人才,复合产业资源,开发出了“柑橘硅谷”——六区二平台新模型;帮助和带动南充区域柑橘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标杆,推动当地政府把柑橘产业由单一鲜果销售目标,往3产联动,6产融合的创新模式上转化。

2.平台组织形式:

应南充在地项目方的要求,筹备成立了南充市橘农供销合作平台企业,并依托供销社和产业优势资源,组建了联合运营团队。

3.2020年度持续推进的核心工作项目:

1)橘农数字柑橘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

2)建设南充城市柑橘生产性服务平台展示厅;新品种开发,认证,区域实验性栽种,栽培,植保,智慧果园,采摘,分选,包装,冷藏,物流,交易,品牌,渠道创新,大宗商品交易;生产投入品,技术服务;

3)南充城市柑橘类及其衍生品线下线上展厅建设:集成柑橘生鲜果品,生物功能性提取物,生物杀虫剂,精油,凝露,植物纤维,功能性食品,食品,化妆品,消杀类,家庭护理类产品、美食、文化、伴手礼等衍生系列产品,并建立网上商城上线。

4)筹办每月一期橘农柑橘大讲堂——跟市农业局,供销社,商务局,经信局,发改委,科技局,科协,农科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市场管理局,文旅与体育局,文联,中柑所,西南大学,四川农科院,华中农大,湖南农大,浙江农大,浙江农科院等与南充柑橘产业发展相关的有关部门,机构联合主办:

5)承办:南充2020年柑橘创新营销大会;

6)协助四川省社科院完成南充市十四五规划中:柑橘产业创新发展部分的调研、撰写;

7)协助南充市顺庆区完成南充柑橘种业园区项目:产业规划,深化可行性方案研究,项目分解与前策方案;子项目功能,空间,运营研究;并力争成为园区指定运营方;

8)协助南充市供销社完成“南充柑橘流通服务产业园区”项目前策,规划和运营系统;

9)推动O2O流通服务互联网平台,智慧冷链物流系统,新零售九大销售通路建设;

10)以柑橘(庄稼)医院为核心协助市供销社分步建立南充柑橘技术社会化服务和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县,乡,村三级网络:

11)协助市供销社和顺庆区组织部对口扶贫村“四方寨”——完成3产联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肆芳田园综合体”方案和实施,落实柑橘创新开放学院田园实训基地;

12)推动完成南充中国柑橘创新开放学院的创建方案。

通过梳理南充晚熟柑橘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聚焦产业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整理各系统从国家,省市县职能部门对柑橘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人才,数字化,技改,创新等各个方面的政策研究进行匹配。同步推动南充市政府农业产业引导基金,扶贫开发,政策性资金的合作,促成南充柑橘产业创新发展子基金的创建,利用数据技术,金融科技利用产业政策,社会化资金对产业科技,设计,商业,教育,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加成效应。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高效进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通路,助推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

2020年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组织行业协会和工业设计力量赴四川省南充开展项目跟进回头看行动。我们团队深入总结汇报了设计扶贫在南充晚熟柑橘产品、产业创新发展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实践工作情况,国家部委,四川省工信厅,南充市相关领导对设计扶贫在南充晚熟柑橘的落地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2019年10月17日-19日第二届《设计扶贫主题展》举行

《设计》:您认为“设计”之于“扶贫”还可以有怎样的作为?

汤健:从产品设计到产业设计,到设计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扶贫、世界扶贫行动大有作为。设计和扶贫都是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追求。扶贫攻坚第一阶段工作是帮助处于贫困的人们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工作,设计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是在最小资源消耗下的次优解,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情况下,也满足基本的审美诉求,主要的需求是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解决产品比较优势的问题;扶贫攻坚第二阶段工作是解决创新发展的问题,解决产业系统竞争力的问题;需要产业设计,设计产业发展优势系统,解决高效、好体验、低成本的问题;扶贫攻坚第三阶段工作是解决地区可持续发展、生态化、科学化、数字化发展的问题,需要设计产业体系的全面发展,实现高仿真,现实和虚拟世界的交互设计,模糊自然与人造,现实与虚拟,通过建立社会化设计服务体系,实现经济、智力和精神的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