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访|蒋春晖:将自主设计做精做强是企业“有效发展”的新路径

0

ⓒ 采访:李杰  李叶ⓒ 受访:蒋春晖 海尔设计中心产品设计总监

图片

蒋春晖 ,海尔设计中心产品设计总监,负责海尔集团全球七大品牌产品创新,带领团队获国际大奖数百项,创新设计助力海尔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实现全球行业引领。在2021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蒋春晖被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授予全国“十佳首席设计官”荣誉。

海尔设计中心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首个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也是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心构建了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拥有国际视野的多元文化设计团队,业务覆盖领域广,服务能力强,以设计战略承接品牌战略,助推海尔实现全球化品牌。多次获得国家级殊荣,并担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单位。连续三届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国家级奖项“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每届均为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家电企业,也是唯一“国家级金奖三连冠”企业。

《设计》:海尔设计中心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哪些行业的重大变革?设计中心给海尔创造了哪些里程碑。

蒋春晖:海尔设计中心自成立以来,从单一的平面设计能力,发展出国际一流的产品设计、品牌策划、用户研究、前瞻创新等十几项国际一流的设计能力。设计中心与海尔的发展密不可分:1994年从最初的无品牌到有品牌,1998年从功能优化到功能创新,2005年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2012年从硬件设计到体验设计,2019年从产品设计到生态设计。海尔设计中心始终以优质的设计产出支持海尔旗下各品牌的产品创新。

2002年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荣获了中国家电首个日本优良设计奖(G-mark);2006年海尔三超直流空调荣获中国家电首个iF设计奖;2007年海尔双波轮洗衣机荣获中国首个红点设计奖(Reddot);2008年意式卡萨帝三门冰箱荣获中国家电首个IDEA设计奖。这些“零”的突破,真正把中国企业的自主设计带到了世界,让海尔的中国自主设计得以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图片

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

图片

海尔三超直流空调

图片

海尔双波轮洗衣机

图片

意式卡萨帝三门冰箱

《设计》:据您的从业观察,设计在中国家电行业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蒋春晖:这个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从无到有就不用说了,至少有三个清晰的阶段是我们亲身经历了的。

第一阶段,如获至宝期。从抄袭、没有设计到拥有设计能力,获得市场的认可,奠定各个家电品牌自己的产品特征,这个阶段也是设计在企业里的一个蜜月期。

第二阶段,厚积薄发期。设计带来的第一波红利结束,企业也在构建全方位的产品能力、技术能力、市场能力,设计开始稳步发展,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向先进的国外品牌学习。通过大量的试错,引入能力,为未来更好的发展积蓄力量。

第三阶段,品牌构建期。产品力到达一定阶段,大家的市场力和技术趋同之后,开始考虑如何构建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如何稳固与用户的链接,之前积蓄的更全面的设计能力此时便开始为品牌的全面塑造提供素材。很多企业的品牌溢价、产品调性、市场定位都得益于设计对产品的拉动。

《设计》:海尔电器拥有多项国际国内技术专利,在研发工作中,科技研发和设计创新是怎样的关系?请分享几个相关产品案例。

蒋春晖:科技研发与设计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用户真正所需要的并不是具有单纯功能技术的产品,而是绝佳的使用体验。以最新上市的海尔博观冰箱为例:一方面,它通过155项专利、17家一流资源的整合以及20万余次实验,实现了冰箱与橱柜的完美融合,使冰箱嵌入橱柜后完全吻合不留空隙,从此消除了卫生死角难清理,不美观的痛点;另一方面,它还融合了建筑设计语言,外观采用错层、叠拼设计手法,实现面板悬浮效果,强调核心功能区,使冰箱在视觉上更能匹配高端用户对生活空间的美学需求。

技术可以复刻,但理念无法照搬,博观冰箱最终实现了用户体验的迭代,这也是博观冰箱能够在市场上收获赞誉的原因。

图片

海尔博观系列冰箱

《设计》:在家电行业的市场竞争当中,哪些是企业关键的竞争点?

蒋春晖:面对新时代的市场竞争,企业不应该一味地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需要去追求科技质量和产品使用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企业由“大”迈向“伟大”,也才能真正意义上地获得用户认可,为行业发展和用户生活带来改变。从已有成果来看,如海尔这样深挖市场需求、钻研自有技术、精雕核心产品,将自主设计做精做强的发展方式,是当下企业 “有效发展”的新路径。

《设计》:在国产家电品牌迅猛的发展大潮中,设计如何帮助海尔摆脱同质化和价格战等窠臼?

蒋春晖:微观的设计解决的问题只是产品的竞争力问题,而真的要从根本上摆脱同质化和价格战,一两个产品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海尔,设计已经不只在微观层面,现在海尔的设计体系已经非常深入地嵌入到了全流程的品牌塑造和构建里。和产品相关的设计可能只有ID、CMF、UI等表象设计层面,而现在的海尔设计,从前端的用户研究体系,到产品研发流程、技术并联、制造开发,再到后期的营销、设计标准,无缝参与到了整个产品全流程。当设计塑造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品牌,我们就可以做到不和别人去竞争某个产品的形态或者功能,甚至性价比。 

图片

Casarte 鉴赏家套系

《设计》:智能化、物联网是家用电器发展的大趋势,在您看来,怎样的产品设计才是真正的“智能家电”?

蒋春晖:从设计表达我们就能看到一些端倪,越是没有自信的设计,越是有过多的,生怕别人看不见的装饰件,通过“精雕细琢”来表达想要表达的设计。一旦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希望设计能够克制,简练、清晰地传递品牌属性与用户价值。智能也一样,不是具有堆砌的传感器、越来越大的屏幕和眼花缭乱的功能的就是 “智能家电”。海尔设计师笔下的智能,可能没有大屏幕,没有高端的技术模块,但可以通过自然流畅的使用体验,让用户觉得生活本该如此,自然而然,不刻意、不突兀。举个例子,当用户打开灶具准备做饭,烟机就自然开启;从冰箱拿出定制烤鸭,烤箱即可启动相关程序。一 切都非常自然 ,刚刚好 。

图片

Casarte烟灶互联

《设计》:“首席设计官”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您最享受当中的哪个部分?

蒋春晖:其实所谓“首席设计官”的工作,就是一个设计管理工作者平凡简单,却又踏实的工作,可以简单概括成几类内容:①设计目标定义 ②设计能力构建 ③产线互动 ④设计质量评估 ⑤.战略目标梳理⑥团队发展⑦设计趋势洞察⑧用户解读。

以上工作,每天、每周、每月、每季都有不同的重点,但是基本日常就是这几个切入点,有时候以会议形式呈现,有时候是汇报,有时候是头脑风暴,当然有时候也会有剑拔弩张的争执。我觉得最享受的是用户解读,因为和人打交道,和形形色色的用户沟通,会让我们迸发出很多很好的设计概念。

《设计》:请介绍下“海尔设计学院“的人才培养机制。

蒋春晖:海尔设计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是结合企业真实课题,培养学生从用户研究、概念方案,到设计验证与测试,多专业交叉、全流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缩小高校教育与企业用人的落差。

学生在大三或者研二时即可进入学院,接受企业导师、名校老师以及设计机构三位一体的实训,毕业后可快速适应企业节奏与要求。

图片

海尔设计学院

 《设计》:您认为新技术、新材料等的高速发展和迭代给工业设计师带来怎样的便利和挑战?您是如何看待及应用新科技和新材料的?

蒋春晖:技术与设计永远是一个很好的组合,理性与感性,左脑与右脑。数字化、参数化设计、3D打印、高分子材料、合成科技、AR/VR、虚拟现实、数字孪生,这些都在挑战设计师的能力边界,让设计手法更多样、更方便,但同时也需要设计师变得更加具有综合创新能力。新科技、新材料可能会改变设计,也可能不会改变设计。能改变的是设计的手法,是设计的思维逻辑,不能改变的是设计解决问题的初衷。

《设计》:新的时代背景下,您认为工业设计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蒋春晖:①商业能力。有位设计前辈曾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设计曲线,就是产品的销售上扬的曲线,一个好的工业设计师,需要具有一个目标,就是帮助产品具备更好的商业价值。②管理能力。几何倍速的复用一个好的设计体系,不是撸起袖子做一百个设计。设计需要用管理的手段,去构建更体系化的设计流程,这是设计管理是必备品。③技术能力。只有用设计驱动的技术才是用户能够读懂的技术,所以设计师需要懂技术,会技术。④共情力。共情力就是设计师懂用户的能力。这点很简单易懂。

《设计》:从您的实践经验出发,您认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变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工业设计师?

蒋春晖:我虽然在设计领域内,但不在设计教育体制内,所以应该是门外汉,不能多指点。但是这么多年我在企业里看到很多设计师有多年的实战经验,专业能力优秀,却无法在企业的设计管理路径下持续向上发展。如果设计类高校除了培养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外,能同时在设计管理的相关内容上加大培养力度,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