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符号学理论下的安藤忠雄建筑构成手法特征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SEMIOTICS OF THE ANDO TADAO BUILDING STYLE FEATURES

0

东北大学 傅 昊 张书鸿

摘要:本文从建筑符号学理论为研究背景,主要剖析安藤忠雄的建筑构成手法,从安藤忠雄的建筑代表作品中总结其在建筑构成中所体现的建筑符号和在符号学领域下的构成手法,进而分析安藤忠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理念体现和形式符号的应用过程,总结其建筑构成手法的特征,形成一套运用与演绎的体系运用到其他设计当中。

关键词:建筑符号学 建筑构成 词汇特征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11-0066-02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architectural semiotics theory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mainly analyzes Ando Tadao's architectural forms, summed up in the architectural symbols embodied in architecture and in the field of semiotics forms from Ando Tadao's representative works in the building, and then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Ando Tadao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cess embodies the concept and form of symbols.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 form a set of 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stem applied to other designs.

Keywords:Architectural semiotics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序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从建国初期简洁、大气、美观的建筑美学规律下所建造的建筑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已经逐渐拓展蔓延,人们对建筑形式和构成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而建筑的符号语言日益成为阐述建筑文化的主要形式。本文从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为载体,分析安藤忠雄在建筑构成手法上的特征,反映其手法在当今建筑领域的时代性诉求。

二、建筑符号学概述

(一)建筑符号学概念及发展

1.建筑符号学的概念

对于建筑符号学,人们将建筑的外观、材料、色彩等方面形式探索其在功能之外的文化意义,从而形成的建筑元素的意义表达形式,建筑元素依照意义生成的规则相互组合,向人们传递视觉信息。建筑符号的意思指系统由诸多建筑元素的集合和建筑规则所组成的代码构成。符号通过建筑代码生成意义。通常来说,我们将建筑设计元素通过符号的加工与整合,形成建筑的建筑符号学,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建筑设计的存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作为物,它具有物质性特征,另一方面作为符号,它凭借物质性所指而存在,建筑符号的内涵是依靠符号所指的文化所呈现出来。

2.建筑符号学的发展

在近代索绪尔的理论中,以建筑举例符号学的语构和语义是符号学讨论建筑问题的早期论述理论,他以建筑中的柱子来阐述语义和语构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后期的艾柯将建筑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种层次,明示层次和内涵层次。前者是消极运用符号的结果,其最高目标是求实用的功能,后者则是积极性运用建筑符号的结果,目标是追求审美功能。

现如今的建筑符号学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些具有广泛认同感的理论,例如查尔斯·詹克斯根据符号学对建筑下了新定义“建筑是利用形式上的能指如材料、空间和一些手段如结构、经济、技术及机能等来说明所指如生活方式、价值观、机能等”。这种定义方式不仅将之前的建筑美学因素的实用性、稳定性和美观性添加到符号演绎系统之中,还定义了一种符号学的历史使命。他从批判的观点审视了现代建筑中的机能主义,认为“形式追随功能”是建筑符号理论中的一部分,表现的是建筑符号的层次关系。

(二)现代建筑符号学应用

建筑形式构成方法具有符合学的特征,符号作为建筑构成的形式它能够被客观的人所感知,又可以通过总结归类形成一套完整的表达传递系统,通过演绎运用体现在其他设计作品中。例如巴洛克时代的建筑繁琐的装饰语言,运用在现代建筑当中,同样能够体现贵族奢华的风格特征。建筑的符号可以从建筑形态、色彩、构成手法运用等方面作为物质表达的基础,形成建筑从深层表达到表层表达的转化过程。建筑的基本结构考虑更多的是建筑的功能要求,因此功能要求是建筑的深层结构,而形态等方面的建筑符号学则是建筑语言的表层结构的表现形式。建筑的符号语言也是文化的传播形式,而设计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承担的是信息的发送者,而建筑的用户是信息的接收者,建筑符号语言则是信息的传播渠道。

如今,建筑符号学研究者利用横纵两条坐标轴线的形式来探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如图1)。两轴理论的核心横轴上的语言单位以依序邻接在一起,纵轴可以“对等”或“等价”。建筑设计作品之所以产生丰富含义,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师准确巧妙语用语义对等关系为依据的选择程序以及领近性为依据的组合程序。

屏幕快照 2017-12-12 上午10.55.51.png

三、安藤忠雄的建筑构成手法

(一)建筑空间的平面构成手法

1.图底互换构成手法

平面构成有着两种性质的意义,一方面有着理性的图形分割意义,另一方面有着情感意义。而安藤忠雄的平面构成以图底互换的构成手法居多,其中出色的运用是光之教堂的建筑符号学。从理性图形角度分析,之前的教堂表现十字架这一形式符号,大多以墙为底,以十字架为图,突出十字架的图案性(如图2)。而安藤忠雄的思维更加具有创造性,他将十字架符号在建筑外立面掏空,阳光照进来形成了以建筑外部的光为底,以墙面镂空为图的十字架图案,以墙的背光面的黑暗反衬十字架的光明(如图3)。从情感角度分析,这种构成手法既表达了十字架形式符号的装饰意义,更重要的是,利用光感来突出象征十字架的宗教内涵。这不再流于简单的平面思维,而是将平面构成手法与三维环境中的光、墙、影相结合,图底关系拓展到三维空间,使图与底之间有了纵深感。不仅仅如此,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十字架还与他之前的水之教堂十字架相呼应,水之教堂室外空间的巨大十字架正是光之教堂镂空的图案。这种图底关系的巧妙运用与建筑之间的时空呼应,增添了安藤忠雄宗教题材建筑的建筑符号学上的文脉感和建筑哲学上的统一性。

利用两轴法分析安藤忠雄的平面构成手法,在隐喻方面,安藤忠雄和其他设计师是一致的,通过十字架符号语言比喻基督教堂的神圣,而在转喻方面,安藤忠雄比其他设计师高明许多,他不用实体的物质来表现十字架,而是通过三维的关系和光感来转喻基督教堂的神圣。

屏幕快照 2017-12-12 上午10.56.14.png

(二)建筑空间氛围构成手法

安藤忠雄的氛围构成手法,汲取了现代设计主义的设计理念,在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当代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之后,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以光影运用来营造虚拟空间

安藤忠雄将光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以光在建筑内部的投影来划分空间(如图4)。他认为“光无法制造光,必须有黑暗的存在,光才称其为光。”因此他用黑暗来反衬光,突出光影在建筑上的痕迹。这种形式手法的运用使得安藤忠雄的建筑虽然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但是拉大了建筑效果的明度区分,虽然色彩的多样性较少,但是层次丰富,手法细腻。运用光影来创造虚拟空间,比起形态划分与色彩划分来说,空间更加纯净、简洁并且营造出安谧宁静的建筑气氛,使人为的建筑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减少了人为的创造痕迹,感受到光影的独特魅力。安藤忠雄的建筑空间手法是利用光影来划分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的界限。

2.利用清水混凝土的材质来表达建筑空间感受。

安藤忠雄发现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一种材料,具有独特的色彩灰度和朴素的质感,这样的特性与日本细腻庄重的传统文化特征正好相符。在材质的选择过程中,安藤忠雄可能受到了现代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影响。在追求材质方面格外苛刻与细致,材质都显现出突出的现代主义大工业时代的时代特征并且安藤忠雄追求建筑的永恒性,未加装饰和涂料的清水混凝土材质是他最好的选择。清水混凝土被安藤忠雄运用后,与木材的触感极其相似,但混凝土的色调和质感增加了内部空间的尊严感和坚强感(如图5)。在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设计师在吸收欧美现代设计的特点加以运用的同时,极其注重日本的地域性文化传承与传统文化形式与内涵的保留。而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清水混凝土土材质建筑符号学的选择和表达无疑是他对日本地域性文化的的理解与阐释。因此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体现出的清水混凝土材质的建筑符号特征。

利用两轴法来分析安藤忠雄的建筑氛围构成,一方面隐喻角度,他通过光影和材质的特性,来营造一个清静,细腻,肃穆的空间,另一方面他在转喻角度,他并没有局限于建筑的形式,比如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表面,更多的是利用自然元素例如阳光、风等还有建筑的尺度来控制整个建筑的氛围。

结语

本文谨以建筑符号学为理论背景剖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建筑构成手法,期望能从他的建筑作品中解读出他所要传递的符号学的信息,进而对现代建筑符号美学的研究奠定基础,希望今后的探索与研究能对建筑符号学的美学问题有进一步深化,也希望能够不断丰富建筑符号学的内涵,创造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能够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猛志 . 室内设计装饰性词汇述评 [J]. 艺术生活 ,2014.(01):38-41

[2] 尼跃红 .室内设计形式语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2-10

[3] 张书鸿 .室内设计概论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9): 38-198

[4]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10): 17-124

[5] 胡飞 . 艺术设计符号基础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72-52

[6] 熊明 .建筑美学纲要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