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新生年学习兴趣与接受心理研究 RESEARCH ON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ACCEPTANCE PSYCHOLOGY OF ART DESIGN MAJOR IN FRESHMEN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0

烟台南山学院 张平青 王 洋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新生年教学中常常忽视各种影响兴趣与接受效果的心理变项及反应,教学效果不佳。本研究从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新生年学习兴趣的形成、变化等相关因素入手,对影响兴趣的心理及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学习兴趣的策略,从新的视角改造设计教育旧模式,探索新模式,以适应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新生年;兴趣;接受心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8-0084-02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freshman year teaching, we often ignore the various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and reactions that affect the interest and acceptance. The study starts from relevant factors that affect interest and changes that universities design professional freshman year faces in learning the formation, by psych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alysis, putting forward to promote interest in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ld model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new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Freshman Interest Accepting psychology Teaching mode

一、问题的提出

新生年是整个大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新生年标志着学生的生活在社会和学术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在社会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是第一次长时间地远离家庭,这使得他们第一次拥有了独立的社会关系,拥有了需要去独立完成的日程安排、独立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产生的崭新期望。纵观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设计教育的现状来看,尚存在很多问题未有效解决。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因循守旧、忽视创造性思维培养、一味追“新”逐“奇”、新生年重视程度不够。大一新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其性格表现出来的脆弱性使他们对教学改革风险的心理承受了能力极差,大一新生“心理品质儿童化、少年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设计教育探索的步伐。

调查显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恒定不变的,随着来自于社会的各种影响,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不同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式乃至于教学环境、班级风气等各方面的变化,学生的兴趣会起伏不定,对新生年学习兴趣的注意与研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兴趣的变化

兴趣,是信息接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反应,它与是否接受、是否付诸行动和行为效率以及行为质量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与接受效果、创造心理形成及变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变项。从调查中得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学年皆有不同表现,一般来说,“大一上学期有强烈兴趣,下学期有点失望;大二上学期又有了新鲜感,但不知该学什么;大三才知道各门课的重要性,也知道为什么学了,但没有精力,也没兴趣了”。

根据这种反映可以得到:几乎所有新生入学时对于新的学习生活都具有强烈兴趣,其兴趣的保持及强化对以后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国外一些高等院校很重视对于“新生年”的研究;如果将教学活动看作是传播活动,对教学系统中各门课程的目的、相互关系、学习方法等心理准备及有效的实施同样不可忽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中局部的、暂短的刺激产生的兴趣是脆弱的,兴趣得以保持乃至升华的根本途径是教学整体结构的更新和有效化。

三、影响兴趣的心理及环境因素分析 

(一)期望:期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直接诱发对所需信息的搜寻。进入大学期望便在这种崭新的“开始感”的作用下产生,调查中反映出第一学期的强烈兴趣与此密切相关。在接下来的学习进程中,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方法的差异、班级同学间形成的各种关系、教学的严格计划性及相对的强制性便会与某些期望产生差异。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各门课程相对立或内容重复以及对学生的呼声置若罔闻,学习兴趣必然会大面积和大幅度下跌。

(二) 目的:在对某一课程感兴趣的原因一项调查中,回答 “对将来工作有用”的人数占70%,比其他理由的比例都高。由此可见,目的性明确,接受的主动性就提高,兴趣也就强烈;另外,感到有益性是目的判断的主要依据,也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成就感 :在接受心理调查中,学生们以亲身体会提出“有成就感就会感兴趣”。“成就感”是信心的动力,是对自己能力及今后成功可能性的证实及预测。在信心(自我肯定)得到验证(一般是从他人肯定中得到自我确认)时,便会产生巨大的自我推动力和不可名状的愉悦感,这正是创造的最佳心态.

(四)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与兴趣的形成、保持和升华也有不可忽视的联系。面对同一种新的事物或知识,由于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状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在兴趣上产生差异。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与他们过去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接受的教育方式、知识结构等诸多影响有着密切关系,学生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对同一门课、同一种教学方式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之一。

(五)环境因素 :在教学中,一般容易注意教学内容、方法,而忽略不易看见的环境氛围的作用。环境特征和构成环境各要素化合出的特定“环境氛围”,是形成不同心理情境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环境因素包括校园整体环境和班级环境。校园环境氛围的熏陶和学生间的相互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易察觉,但其意义则不可忽视。班级是是实施专业教学相对独立的集体,是最直接影响每个成员的环境条件,它会化合成一种班风,成为影响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四、学习兴趣的促进

(一)“新生年”:如果说本科教育的四年是一个整体,新生年便是这个整体的奠基部分。新生年的奠基作用首先体现在如何构筑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初层次课程”框架;其次是何种基础课可以为专业课奠定基础;其三是怎样操作才能达到奠定基础的目的。而在这一“认知一行为”过程中,在“兴趣”的推动下,带着“注意”与“欲望”走出“旁观”所形成的“行为记忆”,才是较为牢固的。新生年的奠基作用不仅应为今后的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必须重视新的教学结构、内容及方法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智性”的引导与启迪。

(二)对“想”的引导:在一年级的造型基础课程初层次训练中,使思维训练通俗化并融入各个环节中,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这种做法一般从启发学生去“想”开始。

1.“想过”吗?这个问题看似无聊,但做得好却十分有趣。启发学生从留心身边小物开始,发现和积累营养,启发愿意去“想”、会“想”以及形成“想”的习惯,是启发创造性思维的开端。 

2. 想想它的价值:人们习惯于按自己头脑中存储的“经验图形”及价值评估去取舍和判断事物。对一个设计师来说,必须突破这种“想”的方法,应该善于在任何时间、场合敏锐地发现别人看来“毫无价值”、“微不足道”及“习以为常”,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物中蕴含的营养和存在的问题。这是“会想”的第一步——发现。

3. 把“想”贯穿在教学各环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做边想”、“边看边想”、“边听边想”、“边说边想”,是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调动思考积极性、提高思维有效性的基本途径。边做边想是将设计原理及方法融合在课题中,以操作为先导,使学生在操作中经历困惑——搜寻解决方法——听取教师建议等思考过程,以便使学生能动地去体会原理。

(三) 沟通:调查显示,学生对枯燥的理论阐述及以教师为主导的说教是反感的,而对“有趣”的、“不用硬记就能明白”的道理感兴趣;同时又喜欢待人亲切、耐心并善解人意、反应机敏、方法灵活、对学生作业评价公正且“一针见血”那样简洁而准确的教师,因此,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沟通互动教学方式是学生所期望的。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理念或某种需要的产物,而是在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的前提下,真诚地尊重这种优势的必然表现。由于这种尊重是真诚的,教师又自然会以自己的经验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认识及发展这种优势,因而就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教师的能力和人格力量就会发挥作用,师生间的良性关系就自然形成了。

(四)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创造。创造是探索的结果。学生探索的愿望及对方法的掌握也同样是良好心态的产物。探索精神和方法培养绝不是靠一门或几门课就能奏效的,必须从新生入学第一堂课开始,贯穿整个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们—但获得了强烈的探求精神,他们就会对一切产生兴趣,这种心态具有的意义不言自明。

通过多年对新生年的调查与跟踪,我们不难发现新生年的奠基作用的重要性。应用高校设计类专业新生年创新设计教育应是以新生年为开端,在大学学习中始终注重对“探求新知识”、“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实践性培养,激发大学新生年学习兴趣,以期不断改进设计教育模式,以适应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需要。

五、启示

对传统的设计专业教育的认识,是建立新的创新教育的起点。从对旧的教育的剖析中,可以对能发挥创造性的和能制约创造性的部分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对建立新的体系产生帮助。搜集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设计教育研究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试图找到其教学核心的内核,以及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所孕育的创新精神的本质与动力。同时分析现代中国的设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组织创新教育环节,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实践性教学模式,重点解决应用型本科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的“接受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设计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转型的问题,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学生兴趣与接受心理的调研分析,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2. 解决好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三者形成一根主线并呈现“链条式拉动发展”的问题;

3. 逐步解决好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问题,力争构建跨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4. 逐步解决好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本科生分享大学优势实验室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方面具体的切入点是从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改革入手,整合绘画基础课与“三大构成课”,探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打破素描、色彩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部分立体构成等四门课“自成体系”的边界,形成极具特色的的造型基础课;使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教学相结合,并且更加注重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逐步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1. 通过抽样调查和两年时间跟踪调查,全面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变化、影响学习兴趣的心理变相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为全面把握大学新生年学生接受心理;

2. 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专业基础课与高年级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重视新生年的奠基作用,充分挖掘新生年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面全面发展;

3. 注重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教学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建议,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引导和指导,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4.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教学过程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先导、以任务为驱动力、以新生年为起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新生年教学目标;

5. 通过基于兴趣与接受心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提供一个参考。

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年创新设计教育研究》(编号:YB15027

参考文献

[1] 黄超 .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与设计创新思维关系的研究 [J] . 艺术与设计 : 理论 . 2010 (5) : 173-175

[2] 迟瑞芹 . 吴伟 . 应用型创新人才视域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研究 [J]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 2014 (4) : 116-120

[3] 林建群 .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新生年教学模式研究 [Z]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 2005 (11) : 78-81

[4] 刘杰 . 从“被动到主动”——试论工科院校设计教育认识课的意义 [C] .北京 :清华国际设计教育研讨会 . 2005

[5] 陈海燕 . 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 设计 . 2015 (7) : 151-152

[6] 张平青 . 王洋 . 基于校企一体化育人的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思路与措施 [J]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7 (2) :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