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色彩定位与保护研究

0

淮阴工学院   于文龙


摘要:
         对江苏境内具有典型性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色彩定位方法与保护策略进行探讨。以色彩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定义不同尺度的城市色彩,采用感性的艺术方法与理性的技术方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城市色彩的梳理。通过城市色彩定位方法的构架,提出了应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导因素,通过城市组群化保护,色彩文化保护和色彩的嬗变几个方面进行色彩保护策略的研究,使城市色彩的保护与名城保护的系统有机结合。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色彩  定位方法  保护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lor orientation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color geography and by defi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city color, the city color is comb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en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Using the architecture of city color orientation, the natur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is put forward as the dominant factor. By studying the protection strategies, color cultural preservation and color evolution, this paper aims to organically combine the city color protection and famous city protection system.


Keywords:
Historical cultural city  City color  Orientation method  Protec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5-0060-02

         “历史文化名城”的提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现实意义,是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及政府的保护策略,目的是促进地方政府将城市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具有法定意义。经过几次评建,我国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25座,诸多历史文化名城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见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大事件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类型各异,采取的策略也应具有针对性。城市色彩包括了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两大内容,是事物的第一视觉要素,对物体的第一印象中色彩的视觉占有率能够达到80%,另外,随着中国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为了追求城市个性,使得城市中各类不和谐的色彩层出不穷,反而失去了个性,因此,从城市色彩入手进行相关策略的研究对名城保护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价值。[1-4]


1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色彩概况
         江苏境内有11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各具特色,呈现出了不同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下的独特的城市色彩特征。近些年,随着名城保护思想的春风渐起,江苏各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讨或制订了符合城市发展和特色营造的关于城市色彩的“规矩”和实施计划。色彩研究的全过程呈现出政府、社会大众、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局面。
         江苏东临黄海,跨长江、淮河南北与四省一市接壤,境内有洪泽湖、太湖,水资源十分丰富,也是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和吴文化要地。从南到北城市色彩样貌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而又各具特色。南京为六朝古都,传统建筑、街区数量很多,总体上青砖、粉墙、黛瓦、民国时期的青灰、灰白蓝等色彩逐渐成为南京城市色彩的主轴。苏州地处吴文化中心,其独特的小桥流水、鱼米之乡的符号使其色彩更加鲜明,即粉墙黛瓦的清雅色系成为苏城市色彩的代表性特征,同类型的城市还有无锡、镇江等地。同吴文化不同的是江淮文化的代表淮安、扬州等城市由粉墙黛瓦的婉约逐渐过渡到兼具南北特色的城市特征,城市色彩中即有黑白两色,同时也具有北方浓烈的色彩如红色、明黄等点缀色,体现了南北交界的色彩地理特点。徐州城市色彩在中原文化和气候地理特征影响下更加接近于北方城市色彩特征:色彩较为直接、浓烈,以“龙腾黄”、“青玉绿”为主色调,代表了徐州帝王之乡、汉玉出土的地域特点,同时涵盖了青山碧水的城市发展诉求,如表1。


2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色彩定位方法
2.1 色彩地理学影响下的城市色彩定位
         城市色彩的视觉形象不仅仅是几种色彩的简单概括,城市色彩定位的成果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方法体系基础之上,是具有控制、引导、保护、传达等多重任务的色彩谱系。色彩地理学由法国色彩学家菲利普·朗克(Jean Philippe Lenclos)基于地缘和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关于色彩及其相关问题考察、审视的方法。色彩地理学认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色彩会因其在地球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大相径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色彩。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了选址、调查、取证、归纳、编谱、小结等环节。[5]色彩地理学从广义宏观的角度描述了特定目标色彩的研究路径,同时将自然和人文因素纳入到色彩谱系研究的方法体系之中。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如历史街区及建筑)进行色彩的取证,进而完成归纳等一系列工作。通过色彩地理学的方法对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色彩的概括是在充分考证自然(客观物质条件)、人文(主观)因素的基础上概括性地提出其色彩样貌。[6]
         以苏州为例,在自然因素方面,苏州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整体气候特征为温热过渡,全年温度适中,年平均降雨量较大,因此,苏州城市建筑外观通常用白色涂料进行保护和装饰,配合部分当地特有的黑瓦可以使城市显得更加素雅、稳重。在人文因素方面,苏州所代表的吴文化讲求精巧,善营心计,有一种阴柔之美,各家善于造景而常用粉白、黛黑、山青等色彩,而苏州也是一些仕途失意的文人墨客喜爱的城市,一些得不到重用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建造了一些不同于皇城的大型园林景观,这些景观不追求金碧辉煌而是用清淡的色彩彰显其清高、淡薄的心态。另外,道家思想在江南较受推崇。《易经》将“道”描述为“一阴一阳”,黑白两色代表了事物的阴阳两级。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也有“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论断。[7]
2.2 感性的艺术方法
         感性的艺术方法主要强调在理性分析、总结色彩样貌之前通过主观感受获取色彩的信息并进行表达、选取和交流。据此来追求色彩认知的一致性,将感受、体会而得出的色彩进行统一性的谋求和契合。                      感性的艺术方法的色彩表达不是专业的理性表达,而是在理性结果的简单化基础上综合考虑信息接收者的复杂性,将色彩进行直接的、普遍的、概括的表达,如色彩与材料结合的表达方式:青砖、粉墙、黛瓦等。选取阶段是色彩定位方法的重要部分,决定了城市色彩定位的层次和尺度,江苏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是选取江苏境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城市,在此基础上选取重点区域中的重点地段,甚至细化到重点街区及重点建筑,如表2。另外,选取是包括了宏观、中观、微观尺度在内的具有不同针对性方法,在研究结果方面选取也体现了对于结果判别后的获取。交流阶段的目的是将最终的色彩成果进行公众化的认证,通过各种方法将得出的城市色彩谱系在公共领域进行传播和宣讲,进而形成共识乃至共鸣。
2.3 理性的技术方法
         城市是一个非常复合的巨系统,附着在城市物质形态之上的色彩也是一个复杂混合的子系统。通过理性的技术方法可以摆脱以往对色彩难以名状又雾里看花的表象的认知。理性的技术方法充分融合光学、设计学、心理学等学科,通过采集、比较、分析等阶段对城市色彩进行定位。在各个阶段中,应用物质工具和科技手段对色彩进行加工是理性技术方法的基本表现,例如在进行色彩采集时,需要用到色卡、相机等,在进行比较、分析时需用到计算机及各类辅助软件。此外,色彩价值取向方面也能够体现理性的方法,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对色彩的感知也会千差万别,而城市色彩又带有强烈的公共属性,因此,在众多的对色彩的认知维度当中,可通过建立理性的平台和轨道,为城市色彩的定位选择符合社会大众审美集合的色彩谱系,进而优化城市色彩环境,为名城保护提供思路。


3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色彩保护策略
3.1 组群化保护
         一些国家名城的保护从单体建筑的保护发展到区域保护,从简单的控制性保护策略转变为注重历史街区功能的振兴、发展和强化。[8] 组群化保护是定位尺度影响下的,将江苏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近似或类似组合后的色彩保护形式,同处于一个组群的不同城市受到类似的自然、人文因素影响,因此,其色彩的保护策略较为接近。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色彩总体上是一种因“水”而成的色彩,11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多处于降雨充沛的气候带,而江苏境内江河湖泊众多,可以说“水”是各城市中无法回避的基本元素。另外,江苏境内从南到北的地理走向,以及区位划分可以将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分成三个组群,分别是江南组群、江淮组群及淮海组群,例如: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等城市属于江南组群,其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主导下的色彩环境十分近似。江淮组群包括淮安、扬州,淮海组群主要是徐州。通过三个组群的类比可以看出其色彩走向的变化:从南到北逐渐浑厚、多变,色彩的成分越发复杂,色彩的表达也是越发多样。
3.2 色彩文化保护
         城市或一个区域的色彩使用是一个集体性的表达。在城市领域,它不再反映个体或主观选择;当它赋予某个地方以特定身份时它就成了文化符号。[9] 每个城市的地域特征决定了一个城市色彩文化符号的形式,江南组群文化色彩相对成熟、稳定,强调和谐统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象征意义十分鲜明。江淮组群色彩兼容并蓄,南北结合的特点更加突出,淮海组群更多的是带有北方的文化色彩符号,讲求对比,在对比中产生独特的视觉形象。作为一种历史演化的视觉表现形式,文化色彩实质是各种相关要素互动的结果。[10]保护城市色彩实质是保护其色彩样式隐含下的城市文化,而城市文化又通过色彩、形体等物质形态得以表述,重视色彩文化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色彩文化的保护过程可自上而下地促进社会各领域对于城市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毁掉古建筑搬来洋建筑,城市渐失个性”,“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者,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
3.3 城市色彩的嬗变
         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多维性,城市空间的构成与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历史本身不是凝固不变的,因此,历史文化名城色彩的发展亦是动态的,要将空间中的色彩形象放置于时间之中,经过时间的潜移默化逐渐形成不同时间节点上的色彩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文化名城色彩的研究最终并不是单一地赋予其某种色彩或色调,而是在符合特定时空城市色彩审美需要的前提下通过解释、探索性的研究方式为城市提供色彩保护的依据和准则。在进行城市色彩保护时应带有一定的预见性,保护目前的色彩目的是引导未来色彩的走向,使色彩的变化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又对城市个性的发展提供视觉形象的支撑,同时,将色彩定义到时间的发展轨迹之中,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够体现色彩文化的积淀,最后升华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甚至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宣言。


4 结语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色彩具有鲜明的特点,保护城市色彩是城市化进程中协调城市环境和经济发展,定义城市特色重要的手段和现实呼唤,通过构建历史名城城市色彩的定位方法对于旨在名城保护与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路梳理和策略谋划具有支撑作用。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色彩保护策略为类似的名城保护提供了思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QQ截圖2015080510115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SJB760007)阶 段 性 成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