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重熹:基础研究是设计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

0

汤重熹

原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现任佛山清美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编辑_Edit_ 李杰  李叶

汤重熹照片1.jpg

汤重熹,原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现任佛山清美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广州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原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广东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广州市工业设计促进会副会长、常务理事;荣获中国设计 贡献功勋人物金质奖章。

“没有生活,设计成枯竭之木!没有基础研究,思维成无源之水!不研究‘事理学’,创新设计就失去方向!”采访中汤重熹教授特别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当代设计思维研究对传统设计观念产生冲击,赋予设计更深刻的人文视野与结构因素,必将给工业设计发展带来更深沉的冲撞。这冲撞时深时浅,时重时微,那也无须恐慌,因为正如尼采老先生说的‘美的声音是微弱的,但它诉诸于清醒的头脑’。但愿我们的企业家和设计师们在设计思维中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设计》:“设计思维”其实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普通大众很难理解。您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话谈谈何为“设计思维”?

汤重熹:设计思维就是对设计的想法,是设计过程与结果的一种计划预测和想象,可以说是设计前的思想准备与计划方案。

“设计思维”的确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表达,不仅普通大众很难理解,即使在设计行业和设计学领域内,对于“设计思维”这一概念也常常语焉不详。其实,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思考,这里就涉及设计思维。我们绞尽脑汁地去思考、去计划。在设计行业中,设计思维就是为了把我们的设计工作按计划做得更好,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难点有初步解决的预想。设计思维不仅在设计领域有着巨大的作用,当我们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样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或工作效率。对设计师而言,各种设计思维习惯和流程存有差异,思维的方法也有区别,所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但是从更宏观的层面上来说,设计思维的方向都是朝着为人们创造更科学、更合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可见,设计思维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推动人们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的方法论。

《设计》:您定义的设计思维是怎样的?

汤重熹:设计思维的定义是“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和过程。”简单地说,设计实践的过程就是设计思维的过程,其核心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思维过程。在当今设计行业中,设计思维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专业词汇,常常被描述为“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设计以其创意性的智慧影响和促进社会的进步。不同的设计思维有不同的工作方法,有不同的结果。

设计思维是现代社会设计体系的重要能力组成部分,对于设计的效率提升与方向把握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计》:怎样才算是好的设计思维?

汤重熹:好的设计思维能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所在,并能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找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法。好的设计思维就是在用户调研、设计定位、设计进程、基础研究、生产制作等系统思维方面取得一致性成功进展。

首先,设计思维是一种运用智慧、整合技术来改善世界的信念体系;其次,在基础研究的引导下,展开思维是一种可以研习的、以大数据支撑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来改进设计流程、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模式;第三,是将科技、商业和人文思维跨专业地整合到设计思维模式中,形成创新形象,更全面和深刻地洞察问题、了解需求、突破限制、催化创意,通过原型制作和不断检测迭代来改进创意,直至产品化并能获得认可和应用的过程。只有这样,好的设计思维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

《设计》:设计思维思考的流程是怎样的?

汤重熹:我以我们用三年时间展开的对中国未来厨房的研究为例来谈设计思维的流程。以橱柜设计为例,第一个步骤就是进入用户家庭寻找和发现痛点,调查研究当前人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亟待解决的问题,初步拟定研究的主题与方向;第二个步骤,通过深层调研探讨解决问题点,利用目前高新技术的应用展开试验测试(如3D跟踪测试)的模式,积累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解读,通过基础研究分析了解问题存在的功能、结构、形态等现状,把握问题的本质形成综合意见,并根据各类用户的体验应用反馈,探讨解决问题难点的方案;第三个步骤是在基础研究中对生活形态、大数据、人机结构、材料应用等得出的结果上展开设计研究,通过构思在一些约束条件下获得大胆创新的想法和点子,构思更多新的想法,展开可行性研究,获得最直观的了解主题的实现思路,将痛点变亮点;第四步是通过对设计的实施,实现方案的落地和推广,这一步要求设计师必须密切协同企业工厂的工程师,如图1。

《设计》:好的设计思维如何培养?如何提升?

汤重熹:培养设计思维有一定的难度,但绝对不是通过“头脑风暴”展开,“头脑风暴”大多数是对自己看过的、熟悉的、众所周知的事物进行拼凑、联系的活动,有启发性却缺少原创的新颖性。必须时刻反思自己,反省流行设计,反省普遍性思考问题的方式,丢弃表层,深入本质,才有可能提升设计思维能力,而这一切都必须运用艰苦、漫长、深入的设计基础研究方法才能够收获。

必须提倡设计师深入到环境中、使用者中、生活方式中并结合社会意义的思考。设计师在思考时,关注的是不可见的内容,设计的思维才会实现真正意义的突破。设计师不能仅仅满足视觉表现形式,要超越物质,超越自我,成为有思想的人。

要培养设计师有较高的审美敏感和扎实的形象表达技能,培养设计师能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作出思考和研究,培养设计师通晓与设计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不断地激发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提高设计的文化品位也是提升设计思维的关键。

《设计》:想象力在设计思维当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汤重熹:想象力无疑是创新的精髓,是设计的灵魂。想象力的体现和运用,必须在研究的基础上为设计提供更深、更广的思维活动,善于去想象,才能打开广阔的创新空间。

柳冠中先生的设计事理学提出先研究“事”,再探讨和设计“物”,要求在基础研究中经历观察生活、研究需求、研究使用者、设计研究、创新制造等几个主要过程,那么,观察与想象无疑是第一个要素。如果说设计就是提出需求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那么,观察生活并从中发现问题,发挥想象力合理解决矛盾达到和谐的生活方式,这是设计师的基本功之一。

不会观察就谈不上设计思维,就不能发现问题,无从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对自己周围的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能祈望一个对自己周围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都看不见的人会有想象力,会创造出一件新的、更合理的产品。想象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设计师与消费者的沟通能力,是对结构的理解能力,与社会的谐调能力。

我们周围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偶然的新点子、新发现稍纵即逝。作为设计师,必须有能力敏锐地抓住这些电光石火间的生活现象并激发想象,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设计思维。我们研究所(佛山清美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设计的豆浆研磨机就是观察到我国民间生产豆浆的过程是应用石磨研磨技术,研磨出的豆浆可以结皮,细腻、清香、可口,而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豆浆机多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刀片将豆子打成粉末,再用烧开的开水冲泡而成,其营养不如研磨的豆浆,口感也不如研磨的豆浆清香,设计师便设想能否将传统研磨的方法应用到豆浆机上。这一观察与想象引发了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所特地从各地买来石磨展开研磨测试,经过反复的基础研究与制作实验,成功地开发了我国第一代豆浆研磨机,受到各个小家电公司的高度赞扬与评价,设计研究所申报了国家专利,已投入生产,如图2。

优秀的设计师还能从社会的一般性现象中体察社会的生活、经济、科技等因素引起的变化,也就是敏锐的洞察力,并抓住当今时代消费者跳动的脉搏,不断展开设计的想象,持续开拓设计的新领域。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消费者很容易讲出他喜好什么样的产品,但他很难描述具体造型,而设计师则必须具备描述这种难以表达的形的能力,将抽象的思想观念、抽象的价值观念通过形象的、可见的符号进行编码表达,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观察之后的想象之上的。

《设计》:您有一个获奖课题是“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在您看来,设计人才培养最需要提升的是什么?设计思维是不是必备的基础素质?

汤重熹:我多年前有一获奖课题是“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我认为应努力在今天信息激增、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应注重设计教学的多向互动,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在思维的撞击中获得新的启发。概括地说,教学培养应力争做到:1.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环境与习惯、独立的思考,才有可能设计思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对现有问题提出质疑;2.想象力的培养:有心与用心,挖掘每个人创造的思维潜能,培养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敢于创造的人;3.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动手,设计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扩展、调整、延伸或深化,不要每天窝在电脑前思考,必须到实验室、到车间、到工作坊去动手,在动手中思维;4.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努力向工程科技人员学习,善于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提高个人综合的研究素质与能力;5.强化设计基础研究的平台构建:在教学中应用设计基础研究尤其重要,忽视设计基础研究将使工业设计永远处于“外观形态”的尴尬局面;6.依托地方产业结构,积极构建培养实践动手的能力:学校阶段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多方面的动手实习机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并在设计实践中理解专业知识。依托地方的产业结构,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突出地方办学的特色,无疑给设计教育的办学提供了更多优越的先天条件。

《设计》:您能不能谈一谈什么是基础研究以及它的意义。

汤重熹:“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

习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教学中的基础研究教育有助于培养专业设计人才,提高设计行业的智力水平。他们既可以成为研究和开发事业中的创新的中坚力量,也可以成为有效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桥梁。设计基础研究强化了设计师对工程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等应用认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不仅保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完美性,而且也使人们养成求真、务实、尚理的习惯和品格。

《设计》:设计思维如何指导指定有效的设计创新策略以驱动创新?

汤重熹:生活的基础研究是设计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生活,设计成枯竭之木,没有基础研究,思维成无源之水。创新设计不是脱口而来的,所谓的“头脑风暴”应该是建立在对市场背景有了解、对企业有认知、对结构、功能、材料有研究的前提下开展的。没有生活体验、没有开展基础研究,“头脑”再怎么“风暴”也只是在以往有限的、已有认识的事物上思考,难以有创新的思维。以家具为例,设计思维要有创新意识就必须先研究“家”,有家才有具。企业或者设计师的思维如果不研究现代的家,研究现代的人如何使用,有何新的需求,应该根据人们的生活状态或习惯来设计家具。总而言之,创新设计应该立足为百姓做贡献,设计教育则要引导学生将设计思维朝着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展开。

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展开对中国未来厨房的基础研究,首先研究客观饮食习惯及社会现状对饮食的影响,研究中西方厨房的差异,搜集了改革开放后国内各省市商品房和保障房、国家的政策规范、厨房相关规范标准等信息和数据。接着研究人的行为与厨房相互关系,以家庭为例研究厨房基本情况、操作动线分析、厨房区域的逗留时间分析、区域间的关系强度与距离;研究厨房中的操作流程对于整体厨房布局、橱柜创新设计和其他厨房产品的创新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课题组通过观察和3D追踪拍摄,记录厨事活动全过程;针对拍摄的视频资料,实测三口之家的主妇做一中餐,要走多少步,抬多少次手,弯腰多少次,蹲下多少次等数据,做了三千多例,积累大数据。并结合对用户的交流,对用户在洗涤区、准备区和烹饪区的行为特点、需求及遇到的问题开展分析并发现用户在厨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如:现存的整体厨房洗涤区、准备区和烹饪区由引进国外厨房时到今天基本没有根据中餐的特点进行改变,三区高度一样高,故洗涤区下凹,洗菜人必须弯腰劳作,烹饪区加上炉灶,再加上锅具,高度上升,炒菜人必须垫起脚或吊起双手炒菜,完全不符合人机工学。但引进国外一体化厨房三十年就没有设计改变过,所谓的设计“新思维”、“新创新”仅仅局限在厨房的色彩、样式或材料是变化而已,根本谈不上设计创造一种更健康、更合理、更科学的新的生活方式,如图3-6。

《设计》:传统思维VS设计思维的区别在哪里?

汤重熹:传统教学方法就是由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从未提倡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就是想象,也常以意会式的想象来认识事物,以直观体验和经验寻找事物的对应关系,而缺少抽象的思维方法,缺少重认识、重分析、重方法的理性思维把握,因此长期以来在设计教学上,教师把精力都集中在传授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或有限的技能上。

传统思维通常是对某个特定问题,寻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而设计思维则会先提出方向,并通过基础研究确立定义和探索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寻找众多可能的答案,积累数据检验答案正确的与否。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设计者如果了解设计思维的特点、规律,将更有助于运用思维规律去激发创造的潜能,启发创造力的发挥,并创造性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设计过程的本质所在,是设计造物的灵魂所在。

处于知识经济风口浪尖上的设计教育,对知识信息的汲取、知识的更新最为敏锐与迫切,同样体现在设计教育思想的创新上。而现状中艺术设计教育不尽人如意,设计教育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院校的老传统——重技能,轻思维的训练,轻知识的广与博的综合素质训练带入教学中,而把效果图技能、电脑技术等常常成为教学重点而受到重视,就是工科院校也存在将原有知识结构与设计类学科知识简单相加的现象。无论是工科院校,还是艺术类院校,或是不同层次的职业类设计教育,教师对教学观念的更新意识相对薄弱,不同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几乎是一个模式的翻版。设计就是创造,设计教育是否成功,同样取决于教育思想的创新程度。

需要严谨的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需要理性的调查分析,需要抽象思维与感性想象很好结合的创造性工作。这正如柳冠中先生所论述的那样:设计活动总是在某些特定的限制下进行的,在某一时代,某一地域文脉,特定技术条件,甚至人们思想观念的局限下,设计活动表现为一种为适应外部环境(外因)而采取的有限合理的选择。设计合理性其实就表现在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当时条件下的最佳选择。这是个设计思维的逻辑关系研究、认识并建立这个“实事求是”的思维的过程,就是在“观察、分析、归纳、联想、创造、评价”的基础上的“事理学”的“目标系统法”。这是即是认识设计也是设计的“思维逻辑”。

《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工业设计师应该怎样去提升设计思维能力?

汤重熹:我个人觉得,想要提升设计思维,设计的基础研究必须引起设计界的高度重视。设计思维是现代社会设计体系的重要能力组成部分,对于设计的效率提升与方向把握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商业风气影响到设计思维研究领域,不少设计企业与设计师不愿意从事周期长、探索性强的思考与研究;不少企业标榜重视设计思维,却仅仅理解为“造型款式变化出新”而已,这个观点远远不是工业设计本质的全部!眼中只盯着“物”的企业,必然忘却了“创造源于生活”的旨在现代消费者生活方式研究的“事”的探讨。“通过事可以看到事背后人的动机、目的、情感、价值等意义丛。”简而言之,“有‘事’方能产‘物’,然而‘物’又能生‘事’,循环不息。”设计思维就是立足在这一新观念上,我们的企业家们仍然认识很模糊。

通过在设计思维中实现设计基础研究,贯彻设计“事理学”的思维方法论,有助于掌握正确的设计方向与设计手段;作为设计思维过程的研究活动,其以追求真理为最终目标,显示并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农村洗衣机的设计思维与基础研究为例:

“旋压式农村洗衣机创新设计项目”以事理学为指导思想,以特定使用环境(农村)、特定使用人群和特定使用需求为设计思维的主核心,以工程技术为实现手段,以市场效应为出发点。通过实际深入农村数百家农户家庭进行调研,深入生活的访谈考察。分析实际的用户家庭与使用者习惯和市场趋势等种种基础研究,提炼构建设计的目标系统:农村谁洗衣?谁用洗衣机?农村用洗衣机环境?农村洗衣机用电情况?农村洗衣机用水情况?农村洗衣为什么常用木棒击打?农民的衣服与城市衣服质地区别?农民的衣服脏在什么地方?什么原因?灰尘还是泥土?

该项目面向的是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消费市场,与成熟的市场体系差异巨大。因此,通常简单的产品设计并不适用,而需要系统性科学性的研发思路与艰辛严谨的基础研究来保证项目实施。由此确立了我们的设计思维:首先展开农村洗衣机的用户家庭与用户研究,主要就宏观环境调研和微观环境调研——入户访谈(以广东农村为例)。宏观环境调研的内容:广东地区地理气候环境;广东农村典型生活状况。微观环境调研方向:农村居民人员及收入构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生活环境;及对洗衣(机)的总体态度,如购买成本太高或不会使用嫌操作麻烦难记等。微观环境调研还包括农村特有的使用行为习惯:衣服不分类一起洗;下地劳作时的衣服少用洗衣机洗;泥沙较多难以处理;只用单独使用脱水或快洗;购买者与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人等。详尽仔细的宏观环境调研和微观环境调研的结果令设计师们逐步对设计思维的确立有了更具体的方向与方法。同时为目标系统的建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以市场效益为出发点:在对清洁基本原理及现有洁衣产品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针对目标系统提出原理创新模型……这一切引发了对农村地区所使用的洗衣机的设计思维变革。通过基础研究,我们创新设计的农村洗衣机既竖向滚动又同时上下挤压,适合农村的特定使用需求,如图7、8。

以工程技术为实现手段:模型具体参数设定、结构优化等深入的过程,均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确定。实验研究方法是保证设计成果实施,促使设计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本项目在不同阶段要运用诸如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力学、电学、机械科学、制造技术等各个门类的相关知识。与不同背景的人员合作,寻找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整合资源的作用。

《设计》:怎么去提升设计思维?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汤重熹: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列几点提升加强:1)提高科学知识的武装,发挥集成设计的策略提升设计思维研究有助于培养专业设计人才,并进而提高设计行业的智力水平。他们既可以成为研究和开发事业中的创新的中坚力量,也可以成为有效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桥梁。不断思维强化了设计师对工程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等应用认识,设计思维的浅层化,生活研究不足导致缺乏大数据支撑,仅仅依靠销售意见和市场反馈是远远不够的,更不是通常流行的采用“头脑风暴法”可以创新出来的。

同时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集成设计讲求的是多种学科交叉互动、合作研究,多种材料综合利用、对比应用,创造一种全新的视界是当前流行的手法。以打破以往那种单靠设计师个人探索式的工作方式。只有创造条件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进行广泛交流,集成设计,才能保持持久的创新活力和在设计思维上的提升突破。

2)学习工匠精神,强调基础研究

学习工匠精神,是提倡学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么?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概括起来(1)敬业;(2)精益求精;(3)专注创新。

设计行业不少人轻视实践动手锻炼,不愿参加实测试验操作工作,认为那是实验员的活,不是设计师的事。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综合竞争力的比拼。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必须有效地展开基础研究,遵循原创性发展方向,发挥设计思维的作用,缜密展开研究征程,虽然研究是缓慢的、艰苦的,可以吸收和消化新知识和新技术,从而在企业角逐中领先。

3)持之以恒的设计情怀

浮躁,偷巧,耐不住寂寞,不愿沉下心来做研究,总是幻想短期内有成果、能突破。

目前国内设计机构较多,而专业设计机构满足单项设计,多为短期服务型、以外观设计为主;自主研究开发型少,应用研究型极少。短期外观造型设计服务确实能赚快钱,但长此以往首先不能令设计师系统的研究锻炼,难以培养出开发设计人才,其次迎合了一部分企业跟风模仿的陋习。

《设计》:设计思维将如何改变世界?

汤重熹:设计思维是一种新的思维和工作出发点。它能够帮助我们应对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帮助我们用不寻常的方式解决难题,设计思维能够渗入日常生活的体验,让新的设计挑战和灵感无处不在;能够深入复杂问题的核心,解决社会面临的种种复杂问题;能够进行心理治疗;能为企业开出全新的处方;能让学习充满乐趣。

今天,世界的发展正面临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从人与自然、人与地球的和谐到人与机械的和谐统一,都为设计师们提出了崭新的设计课题,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生活的效率和舒适度,但又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设计思维不能仅停留在物质本身,更应通过观察进而调查,考虑人自然、人与科技和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但无论如何,设计的基础研究是创新设计的源泉,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研究也越来越深化。富于、观察生活,善于设计基础研究是设计师的基本功,往往酝酿着设计师变革传统观念,更新设计方法的极大勇气;蕴藏着设计师关注社会、人民生活需求的崇高职业道德及精益求精的专业素质。

例如卫浴产品设计的思维方向与研究就是改变我们生活的好案例。卫浴产品设计的思维首先我们开展陶瓷民用卫生间产品设计与其他家电产品设计的区别及其特殊性的研究,以及使用的人(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性别(男性或女性)、使用方式(站立、坐、蹲或躺下等)、使用场所(家庭、学校、厂矿)等方面的研究。对国家建设部相关家居卫生间的政策规范进行解读,对全国主要的房地产民用住宅卫生间进行调研:包括布局、面积、朝向、设施等。卫生间的环境及其物理条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卫生洁具的使用方式与空间,左右了器物尺寸大小与形式设计。同时就洗涤、淋浴时的水量、水流及其产生的声响、摩擦、污物嗅味的处理等一切与人有关的关系进行调研分析,注意不同地域人的行为习惯的差异性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一系列问题。从这一点上看,卫浴产品设计的成败,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设计师对人在卫生间空间行为的研究程度,对人机工程学包括了人在卫生间的血压、脉搏、体温变化等,为了更准确地制订设计思维的方向,我们模拟了一个洗浴环境对体温、血压、心率等进行测试,并通过高科技的3D追踪仪器展开无障碍云空间拍摄洗浴行为。

而在卫浴环境中的卫生洁具(坐便器)产品设计过程里,设计思维在基础研究的前提下首先对当前坐便器的产品和国人坐便时除味、灌水、冲污、瞬间虹吸、噪音的影响深入分析,对卫浴设计师在绿色可持续设计包括污水,除臭、环保材料应用等的设计思维知晓及驾驭的能力作一调研。并且开始全面进行研究:中国人的排便习惯;中国人的排便量;中国人的粪便特征;坐便器性能的产品研究;挂污问题(坐便器普遍存在冲不干净,盆面有残留,通常称为挂污);大便溅水问题;研究典型样品的流道及冲洗方式;虹吸现象测试(整体液相流动的动画结果分析),进而展开中国人臀形的采集;研究中国人臀形;臀板的研究;中国人的排便姿势研究,最后引申到智能马桶发展趋势等研究,如图9-11。

但是传统卫浴洁具产品的设计思维往往追求工艺结构的合理性和外观表面形式,而容易忽视人机关系对设计及设计后的产品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针对传统卫浴洁具产品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本项目展开的基础研究工作试将其产品设计纳入“人-产品-人”这一工业设计的基本范畴,在考虑使用者利益与生产者利益以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就传统洗面器、坐便器、淋浴空间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开拓我国卫浴产业健康、绿色与可持续的发展。明确、周密的设计思维与长期(研究期3年)详尽的艰辛的基础研究,成功研发出创新的产品。不仅令企业感到满意,同时也使企业体会到设计思维的长远规划的重要意义。

通过“设计事理学”与基础研究实践引导设计师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不仅保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完美性,而且也使人们养成求真、务实、尚理的习惯和品格。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没有生活,设计成枯竭之木;没有基础研究,思维成无源之水;不研究“事理学”,创新设计就失去方向!生活的基础研究是设计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

人类创造了文化,又常常会被自己创造的文化所困惑,所禁锢。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思维必将代替旧观念,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人们必须随时进行自我调节,不断打破逐渐固化下来的文化模式,突破传统束缚。在新思维、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审美意识萌动的时侯,往往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旧思维方法的设计之中。必须以事理学的方法论对事物的重新定位、全面解剖,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才能够唤醒人们。而作为设计师,更应该大胆地打破前人的框框,以全新的设计思维,创新的设计去唤醒别人,给予人们向新的生活方向努力的目标,而不是当一个依然躺在旧观念中等待被唤醒的人。设计思维的老化,就谈不上设计的创新性。

汤重熏教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