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鞋”的校园传承与实践 ——试论无锡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扬 THE CAMPU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IGER SHOE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WUX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0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葛建伟 丁 化

摘要:文章从无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虎头鞋”的文化特征出发,阐述了虎头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非遗项目”传承情况提出了“虎头文化进社团”、“虎头再创进课堂”等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其中对“虎头再创进课堂”的内容作了具体的阐述。文章用实际案例给大家推荐了一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虎头鞋 虎头文化 校园传承 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11-0082-02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tiger shoes" in Wuxi, the paper expound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Hutou culture.Combining with local "non-legacy pro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practice methods such as "Tiger head culture entering community", "Tiger head reentering classroom", etc. The contents of the "Tiger head reentering classroom"  has made the detailed in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it recommends a set of effectivemethods for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words:Tiger-head shoes Tiger culture Campus tradition Design practice

引言

中国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人类辛勤劳作的结晶,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民间手工艺保护和发展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民间手工艺有着良好的发展契机。“虎头鞋”为代表的虎头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对象之一。“虎头鞋”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民间一种孩童专用的手工吉祥服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1]人们基于对老虎的自然崇拜便开始将虎形象刻画在生活用具及武器上。虎文化作为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直观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虎头文化”的代表产品还有虎头鞋、虎头枕、虎头帽、虎围嘴、虎面肚兜等,这些吉祥服饰成为了旧时儿童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虎头鞋特色鲜明,寓意深远,成了中国传统“虎文化”的重要承载,它所包含的民俗学价值也正是它在民间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一、虎头鞋的色彩与造型特征

民间虎头鞋种类繁多,总体分为单虎头鞋、棉虎头鞋;从面料上来说一般分为布质,稠质;鞋子的颜色多采用红色、黄色、蓝色或黑色;造型上虎眼、虎眉、虎鼻、虎耳,中间绣一个“王”字;总体上都是运用夸张生动的图案来表现虎的威猛,粗眉、大眼、短鼻、大口、双耳斜竖,长长的虎须左右分列,整个看来“虎势十足”。

从图案造型上说,虎头鞋的外观花样一般是对自然形态“虎”的归纳写意,而不是对自然形象的现实的描摹,造型时多用提炼归纳的手法演绎出“虎眉浓粗、虎眼圆瞪,虎鼻肥大,虎嘴方阔”的典型造型特征,造型粗犷、夸张、淳朴可爱;有时候为了增加虎头鞋浪漫主义色彩,一些聪明的民间妇女也会在造型上借用一些植物纹样来装点鞋面,有时她们将蝴蝶、花、蝙蝠等形象与老虎的眼睛、嘴巴造型相结合,用类似图形创意的“换置”的原理将自然之美灵活应用,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2]

从虎头鞋的色彩角度来分析,一般虎头鞋采用传统喜庆的中国红或用以象征权威的黄色为主色调;整体色彩搭配体现了民间艺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具体来说,虎头鞋的鞋面多以三色为主,常用的是红色、黄色、黑色。在镶边、滚边等细节的装饰处理上,多以红色、黄色、白色来搭配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得虎头鞋颜色亮丽,轮廓清晰,形象饱满而威武华丽。

旧时无锡地区也流行虎头鞋,这里的虎头鞋又称“猫面鞋”,其造型主要区别是“虎”的眼睛长,“猫”的眼睛圆,“猫”的额上少一个“王”字。当婴儿还小的时候,穿一种连脚裤虎头鞋,到了八九个月时再开始穿常规虎头鞋,这样一直穿到一岁半,会走路了就不穿了。无锡地区亲戚赠送虎头鞋有一个讲究,那就是“送鞋送三双”:“头双蓝(取蓝字谐音‘拦’,拦住一切邪崇不夭折),二双红(红色能辟邪),三 双紫(紫色为富贵色,大富大贵,又意‘紫落成’,即自家长大成人)”,有了蓝、红、紫三双不同颜色的虎头鞋,孩子必会安然无恙。[3]

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虎头鞋,从内涵价值和形式造型来说都可以被用于现代设计语言的再次表达。

二、以虎头鞋为代表的非遗项目的传承简介

自2012年2月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充分认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文化复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的驱使下积极探索。无锡各地成立专门的普查工作小组,通过走访调研、录音、录像等各种方式记录无锡地区民间技艺,其中仅江阴地区就收集整理的相关线索400多条,较完整地获取了大量非遗项目的珍贵材料。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有着可喜的成果也有着现实的困难。许多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被现代文明的发展挤占了生存空间:市场需求的缺乏、传统习俗淡化、传承人趋于 “高龄化”,后继乏人的事实让很多非遗项目传承困难。“虎头鞋”项目的发张也一度岌岌可危。“重申报而轻保护、重开发而轻管理”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4]针对此种现象,在无锡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就地方非遗项目,由江阴市文广新局与当地高校“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校企合作项目《江阴非遗项目纪录与调研》及《无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项目等,项目分别以数字影像拍摄制作的形式记录了江阴地区45个非遗项目的实际生存状态。《江阴好手艺》《江阴好中医》《江阴好味道》等三个系列,共30集,350分钟左右的非遗记录短片很好地记录了非遗项目的生存状态,其中虎头鞋项目属于《江阴好手艺》系列内容之一。在项目协作的过程中,合作院校不仅用数字影像对非遗项目做了有效传承,同时我们也尝试了非遗项目校园传承的实践,目的市传统手工艺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有效衔接。

三、虎头文化进校园探索实践

从大的形势来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设计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习主席的带领下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和追捧。博大精深的中国元素同样在彭妈妈的一件又一件精美旗袍的引领下越来越受到全世界设计师们的重视。“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巨大潜力?”“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的设计语言?”这是现今高校设计类专业应该探索的方向。借由此次项目研究契机,我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创新,接下来我们将以“虎头鞋”为案例介绍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具体操作形式:

(一)虎头文化进社团

虎头鞋是手工技艺劳动的优秀产品,具有独特的技艺特征和艺术风格。她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所以在虎头文化体验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把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影像技术拍摄记录非物质文化记录专题片供学生观看学习以外,我们还邀请了虎头鞋项目继承人来到学校、进入课堂。借助学校工作室平台,工作室指导老师会提前在相关专业(如:艺术设计专业、旅游文化专业等)招募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学生社团,然后和传承人一起或以讲座、或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线下活动。通过这一方法的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外传承人的身上直观感受到虎头鞋等传统工艺的原生态技艺,同时社团学生还可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同一类型的不同地区的传统技艺做一个调查研究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该技艺文化的历史渊源等;与此同时,传承人也可以更好地完成非遗继承人的使命。

(二)虎头再创进课堂

由于虎头鞋技艺复杂、工艺创新难度大等特点,我们在其进社团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兴趣驱动性不强的现实。因此在推广传统技艺的时候更倾向于让其与专业的融合。2014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会将当地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中:1)有的倾向于非遗产品的形象包装;有的倾向于传统技艺的设计改良;2)有的倾向于非遗产品的文化建构;3)还有的倾向于传统元素的重组再创。在实行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非遗项目的内在需求将其融入到不同的课程中,具体来说:1)在保留地方非遗产品原始特色的基础上,我们将诸如 “福娃”、“膏方”、“黑杜酒”等项目以实践案例的形式融入到《包装设计》课程,学生带着现实主题创作,有的放矢,效果佳;2)还有的项目,诸如:“百寿图”、“虎头鞋”、“纸马”之类项目,因其特定的造型及色彩特点,则可以和《图形创意》课程相结合,更加注重传统元素的提炼和边沿产品开发;3)还有的项目因其缺乏合理的市场宣传而阻碍了它的市场份额的占有,那么我们将这类项目与《广告设计》课程相结合, 主推文案设计、文化推广等,力图在文化建设上拔高其内涵。

其中以虎头鞋为例,在分析其技艺特征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虎头再创进课堂” 形式将其与《图形创意》课程相结合后在校园传承和推广。课程中我们制定一个名为 “现代传统图形”的项目课题给学生们实践。该课题实践的重点是开发再创以“虎头”元素为素材的现代设计图形,具体来说就是收集整理虎头文化相关信息资料,将其图案及其色彩等信息通过图形创意的手法来产生新的图案形式,从而导向虎头文化的边沿产品的成品化开发。[5]

这一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民间考察与资料整理

民间考察过程中我们应用画、拍、录、记、手写等形式,以虎头鞋传承人为基点通过现场访谈,文献查阅,现场参观等手段,考察与虎头文化相关的当地文化特征、生活习俗、服饰特点与装饰,收集民间故事及人文传说。从一开始全面资料收集后转向后续的针对性资料整理,分析提取能够打动自己,未来能够导向设计的方向进行进一步研究,从而在民间考察与资料整理的过程中为后续设计提供直接服务。

第二步:虎头装饰图形的创新设计

在前期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对虎头图形元素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其精髓,抓住虎头图形“虎眉浓粗、虎眼圆瞪,虎鼻肥大,虎嘴方阔”的典型造型特征,分析其典型的色彩关系“取其独特性,略其普遍性”,提炼图形独特部分后再进行设计再创从而得到蕴含传统神韵的现代图形。我们坚信现代传统图形虽然是一种崭新的图形,但是其根本还是要具备传统民族风格的独特特征。在现代传统图形的创作摸索中,我们发现图形的创意方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方法有“元素提炼、古形新绘、组合共生、打散再构、色彩表达、多重运用”等。以“元素提炼”为例,它是将原来的传统图形进行抽象化处理,先虎头图形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虎鼻、虎耳、虎嘴、虎眼都有其固有的特点,然后简化与裁切,保留其神韵和精神的同时简化设计;再以组合共生为例,其设计手法的关键在于古代与现代的同构,通过“形”与 “形”的填充,“形”与 “形”的局部置换也可以做到古形新用。[6] 各种创意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灵活使用,如图所示,一组“虎头虎相”系列设计就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课堂实践成果(如图1、2、3、4、5、6)。

屏幕快照 2017-12-15 上午9.38.57.png

第三步:虎头图形的设计应用

所有的现代传统图形设计最终都是为了导向具体的设计应用,也只有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才可以真正完成虎头文化的设计传播。在传统元素向实际物体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物体的“形似、神似、意似”,坚持“自然结合,巧妙应用”的原则,为设计教学之成品化思维做必要的实践。在虎头图形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形态、结构,通过不同的创新手法,将旧元素新设计用到实际产品中去,书签、杯垫、卡片、拎袋、抱枕、钥匙扣、信封、光盘盒都成了我们将设计应用实际的载体。成品化设计的思想不仅有助于树立学生设计成就感,同时也助推了地方非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有助于无锡地区文化内涵的构建。

无锡地区关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校园实践的形式也是这几年才刚刚开始落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不少其他地区的创承模式,在综合考察过后我们选择了前文所说的形式来开展具体工作。“虎头文化进社团”、“虎头再创进课堂”的实践过程是非遗项目校园传承的形式之一,除此以外,我们还操作的课题有“百寿图”、“无锡泥人”、“纸马”等。在传承发扬当地非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非遗项目当下的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高校师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生发了一份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或许到目前为止我们做的还不是很到位,成果形式也不是很丰富,但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已经使无锡地区的人们参与到了中华文化复兴的队伍中来。“虎头鞋”的研究传承只是非遗传承实践的一个开端,在之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将工作重点放在“传统再创 ” 、“再创设计成品化”等内容上。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可以摸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承之路。

基金项目:201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无锡地区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60052);

参考文献

[1] 徐伟 . 关中民间刺绣虎头鞋艺术研究 [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29 (1) :76

[2] 吕枫韵 . 中原虎头鞋艺术缘起与特征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6,55(2):155-156

[3] 江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忆江南——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 [M]. 凤凰出版社 ,2011:204-207

[4] 葛建伟 周箭 .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江阴地区为例 [J]. 美术教育研究.2015,100(5):56

[5] 葛建伟 . 艺术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渗透——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 [J]. 大众文艺,2016,55(2):155-156

[6] 王旭伟,曾沁岚 . 传统装饰设计与应用 [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