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长物志》中几榻的美学 INTERPRETATION ON COUCH AESTHETICS IN “SUPERFLUOUS THINGS”

0

上海大学 张 华

摘要:解读《长物志》中文人对生活艺术的体验以及所构成的物态环境,主要以几榻卷为例,卷中主要记录文人对家具的考究,既是对他们生活的一种实态记录,也是反映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主体内容着重从功能、装饰、材料三方面来解读几榻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思考传统明式家具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发,呼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关键词:长物志、几榻、功能、装饰、材料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8-0044-02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superfluous things", is mainly from several volumes of couch. The main record about the literati furniture is exquisite, which is not only a record of real state of their lives, but also reflects a kind of attitude of life of literati. Practical and artistic interpretation of a few main content focuses on the couch from function, decoration, material three aspects, inspired thinking traditional Ming style furniture of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called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Superfluous things Couch Function Decoration Material

一、解读《长物志》的背景

士大夫即文人。士大夫文化自从以山水诗为先导兴起后,逐渐在各朝各代被大力提倡而奠定地位。文人对绘画的审美范畴不局限于平面空间,而是把视野放到园林、居室、器物等相对实质性的大环境中,使其造物艺术的格调与同时代的诗词、绘画相一致。当处于文人文化达到成熟状态的明清时期,文人把对于画面感的审美体现在生活空间中,将内心对美的诉求拓展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环境中,从心理状态转变到心理和生理结合的状态,这一点转变使士大夫文化形成一个庞大而全面的体系。

晚明经济富裕,文化极度成熟,文人无处不在,生活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文人不需要考虑政治、经济等问题,所以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去用心感受和观察到生活中的细节。相继文人笔下的作品大多以呈现他们生活体验为主,各种园林、居室、器物等作品出现,而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属文震亨的《长物志》。“长”作多余解,《长物志》表达文震亨看淡身外余物的心境,以及对于自然古雅之美的追求。

《长物志》是文震亨记录晚明时期文人对生活艺术的感受以及所构成的物态环境的产物,包括《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等十二卷的内容,其囊括了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文化,呈现一种文人清居的生活状态。《长物志》堪比于现代的百科全书体系,更多的内容与现代环境艺术相关,不论是室内的书画、几榻、器具,还是室外的花木、舟车、蔬果,都与现代室内、建筑、景观等设计相关。站在对传统文化的角度,《长物志》为现代新中式风格设计提供溯源,自古以来中华文化的内敛、淳朴、古雅、精湛等意蕴都能使现代设计从中受到启发。

二、解读几榻的美学

几榻卷的主要内容是从家具种类、装饰特点、结构、功能方面叙述古今家具形制的雅俗特点。几榻是指靠几和卧榻,泛指日用器具,就已经涵盖了《长物志》中榻、几、椅、桌、凳、屏、橱、架、桌等家具种类。“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虽以功能决定其特有形态,但在装饰以及结构方面都追求古雅、简洁,终究文震亨对家具审美的心里诉求是一致的。

(一)功能——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几榻卷中的家具兼具适用性,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原则,如同原文所讲:“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就是说无论何种姿势都是很令人舒适的。传统家具的发展主要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和便利,主要由人们自身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以及一些客观因素所影响,但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称之为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追溯榻的发展历程,它的功能是逐渐由坐具转为纯粹的卧具,而一开始也是兼具坐卧功能的,《说文》中“床,安身之坐者。”就有体现这一点。榻(如图1)就是古代的“床”,在功能上基本与现代的床一致,坐卧兼可,但是在高度上要比现在的床低,且榻是可以悬挂在空中的,同时还兼有身份地位的区分,“下榻”这一典故就有很好的诠释,主人会根据自己对来宾的喜好来决定是否下榻使用。

几榻主要根据功能的对应性来区分类别,而功能对应性取决于家具服务的对象以及环境,人或者物,生活色彩或者宗教色彩。比如说榻也有高低之分,矮榻即罗汉床,最初多放置于佛堂书斋之中,可供静坐习禅或者斜倚谈玄之用,也可坐卧或者小憩。禅椅(如图2)用于静坐参禅,修身养性,所以它的椅盘尺寸要比一般的椅子要大,以满足人们盘腿而坐的使用要求。“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以运动为妙。竹踏凳方而大者,亦可用。古琴砖有狭小者,夏日用作踏凳,甚凉。”这段主要讲述脚凳不仅可以用于搁脚,还可脚蹬轴上来回滚动,按摩穴位,有益于身心健康;其次功能也没有绝对的设定,可根据季节的更替而改变,古琴砖夏日也可作踏凳,清爽凉快。

通过考究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从史前至汉代,主要是矮型家具——席,从功能和形式上可以看出是坐卧不分的;从魏晋至唐代,矮型家具、高型家具相融合;从宋朝至元朝,垂足而坐,高型家具成主流;明清时期则是传统家具的鼎盛时期。服饰的改变使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成为可能,由裳(裙的一种,用于装饰和遮挡下体)到褌(连裆裤,形制与现在的裤子接近)的过渡,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变家具的尺寸、形态等以适应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家具的发展。相对于几榻这个个体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客观因素而影响它的改变,以至于彼此达到和谐的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二)装饰——古、雅、简:“必古雅可爱”是文震亨对几榻卷总起时的描述,“必”即必定、一定,他认为是古人制作的几、榻,虽然尺寸不一样,但是放在斋室这个大环境中一定是古雅可爱的。这句话不乏有种强烈的主观性,同时也表现文震亨本人对于古雅可爱的明式家具的自信,以及内心极度追求古、雅、简的审美态度。

“有古断纹者,有元螺钿者,其制自然古雅。”指有旧木纹的,有元朝时期镶嵌蚌壳的,它们的形态都是自然古雅的。旧和元朝都有时间的概念,相对于作者是在追溯于过去,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为“古”;

“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指用弯曲粗大的老树根制作,弯曲粗大意味着树龄大,长时间的生长所致,老树根亦是如此,为“古”;“近时仿旧式为之,亦有佳者,以置尊、彝之属,最古。”指仿造旧式的也有好的作品,但是用作陈设礼器的最为古雅,为“古”。原文中有很多句子都无不体现“古”这一审美诉求。

屏幕快照 2018-04-08 下午3.52.56.png

“忌有四足,或为螳螂腿,下承以板,则可。”不宜做成四只脚,做成螳螂腿形状用木板支撑即可,可谓脱离于俗套又从简单中凸显出高雅的品味,为“雅”(如图3);“近有大理石镶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大非雅器。”在文震亨看来“大理石镶嵌、退光朱黑漆、刻竹树”等装饰手法都是不可取的,都不属古雅器物,为“雅”;“须莹滑如玉,不露斧斤者为佳。”指光滑如玉不露刀斧痕迹的为佳品,首先遵循自然取材,天然去雕饰,尽量使用光滑如玉的材料,因为“露”便不雅,“工”则易俗,为“雅”;“佛橱、佛桌用朱、黑漆,须极华整而无脂粉气。”强烈呼吁尊重周边大环境,必须要庄重肃穆,无脂粉气,为“雅”。“近有以断纹器凑成者,若制作不俗,亦自可用。”主张制作不落入俗套的作品才可用,极度坚持自己的审美原则,为“雅”。

“近见有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颇为添足。”反对过多颜色附加,追求简洁朴素的外表,为“简”;“若红漆狭小三角诸式,俱不可用。”红漆以及狭小的三角形等样式都是不可取的,追求精炼简单的样式,通过结构的改变而增加其装饰性,而不是过多累赘的饰品来凸显,为“简”;“若新漆八角委角及建窑佛像,断不可用。”如果使用新漆、委角等材料和样式是绝对不能用的,样式简单而不失古雅的格调,为“简”。

文震亨主张家具一定要凸显出其古韵、雅观以及简朴,反对过多的配饰之物来衬托,而是通过榫卯结构的简练,造型细节的变化而增加其装饰性,比如说束腰、彭牙板、鬼足等结构的出现,龟足既增加家具的美感又起到通风的作用,达到一种自然古雅之美。“台几,倭人所制……俱极古雅精丽”这句更直接的欣赏台几的古朴、典雅、精湛和秀丽。“有古漆断纹者,有日本制者,俱自然之雅。”不乏从文中看出文震亨对于“古断纹”的执爱,简单的纹理既有时间特性,又增加其装饰性,刚好符合他对于生活以及几榻所呈现的古雅简朴之美。

(三)材料——取材于自然:明清时期家具多采用一种稀有的硬木质材料,即红木。红木,并非指某一特定树种,而是具有一定类似特点的家具材质的统称,比如说红木、黄花梨、紫檀木是比较常用的。其共同的特点大致分以下四类:①材质较硬,强度高,有较好的耐磨性,耐久性强;②颜色偏深,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家具气质;③木质重,给人稳实感;④材质本身有香味,以檀木最为明显。

家具设计的主体材料主要来源于自然产物——木、竹,原文中就有所体现,比如“周设木格,中贯湘竹”、“脚凳以木制滚凳”、“竹踏凳方而大者,亦可用”……湘竹亦称斑竹、潇湘竹、泪痕竹,秆生黑色斑点,既具有美感,将竹穿插于木质结构中,有木制纹理的自然特性,又增添一种竹的雅性。“禅椅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槎桠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禅椅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取材于自然这点,直接取浙江天台上的藤蔓,还有自然弯曲粗大的老树根,树枝分叉还保留着,可以用来挂瓢、佛珠等器物形态,具有自然生长的特有美感的同时也兼具功能性。

文震亨以“自然古雅”、“无脂粉气”为审美标准,反对普通的且有过多的俗气附加物,比如大理石、新螺钿、五色芝、新漆等。这个观点并不代表完全反对配饰,只是不宜过多而变得俗气,不乏有配饰但古雅的作品出现。“古断纹”、“元螺钿”、“镀金镶四角”、“嵌金银片”、“暗花”等配饰,部分也是自然的产物,则能准确地凸显出家具的自然古雅,而不落入俗套。

众所周知,传统家具都以木质为主,加上文震亨所偏爱的古断纹、元螺钿,前提都是历史沉淀物,加之在一起岁月的味道会更加浓厚,构成文中的“古”、“雅”。

通过仔细解读几榻卷中的功能、装饰、材料三个方面,深入了解到文震亨对于事物追求自然古雅审美原则的坚持。内容虽然没有诗句那么富有深意,颇似于乏味的白开水,但是仔细揣摩能发现字字句句都承载作者对于审美的心理状态。

“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主张继承传统的古时形制,而并非把重心放置在雕绘表面的装饰,来取悦世俗的眼光,在继承中求发展,同中求异,坚持心中所想。

结语

通过解读《长物志》中几榻的美学,很多方面对现代新中式风格的家具设计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尤其是先站在传统家具的角度,不论是结构、功能、装饰还是材质方面,都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对现代设计者来说都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经典。

具体时代背景的不同并不能影响整体处于中华文化大背景的前提,功能上一直传承过去的坐卧功能,延续过去的榻与现在的沙发结合;在整体装饰上以适用为基本原则,提炼传统文化元素,更精练地表现出结构的简单线条,形成新中式风格的简约设计;材料上延续传统家具的取材于自然产物,同时处于保护环境的初衷,而大多数用人工木材代替,更多的创新与现代家具设计中的新材料结合,而营造出一种属于现代人的文人雅士之境。

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秉承着尊敬的态度,呼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延续传统文脉,在继承中求创新、求发展。希望能像文震亨学习其“仿旧式”,而不是“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无存。”

参考文献

[1] 刘晓津 . 中国古代艺术论著集注典研究 [M]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084):2-3

[2] 文震亨(撰) . 汪有源 . 胡天寿(译注) . 长物志 [M] . 重庆出版社 . 20103):35-47

[3] 詹莉 . 明代家具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分析 [J]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06) 55-57 

[4] 徐巍 . 张宝 . 探讨明代家具的类型及用材内涵 [J] . 现代装饰(理论) . 2015 (01) 35-47

[5] 刘宝顺 . 姜跃超 . 张军雯 . 从长物志中探究明代家具设计 [J] . 设计 . 2016 (13) 104-105 

[6] 张永 . 方田红 . 傅蓉蓉 . 谭睿光 . 环华理创意设计带创建初探 [J] . 设计 . 2015 (03)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