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搜索的设计学分析

0

上海交通大学 杨 帆

摘要:
    本文从设计学视角对Google搜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从Google的设计准则入手,阐述Google搜索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处理用户和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搜索界面、交互设计等方面具体分析Google如何将用户的视觉和心理机制巧妙运用到Google搜索的产品设计当中,在提高产品技术品质的同时,广泛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关键词:
Google 设计 用户 心理学


Abstract:
The article conducts a thorough analysis on Goog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of design. It elaborates how Google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s and Google products in the product design, and shows how Google uses the vision mechanism and user psychology in product design from the view of search interface and interaction design, improving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Keywords:
Google Design Users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 TB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5-0123-02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给人们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想在互联网上精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非易事。 1994年,杨志远和大卫·费罗创立了雅虎,并率先推广自己的搜索服务,至此人们终于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 Yahoo尽管是搜索服务的开创者,但是却没有把握住机会将搜索服务做大做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后来的Google传奇。 199897日,拉里佩奇和谢尔布卢姆创建Google,创始至今 Google一直遵循着不变的使命:为人们提供最好的互联网查询服务,促进全球信息的交流共享。今天, Google 然成为网络搜索引擎的代名词[1]


Google的设计准则
    Google从创立之初就以服务用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设计水平,让Google的产品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据统计, Google搜索已经占全球搜索市场的68%以上,它已经征服了多变的用户和世界。现在,对于很多用户来说, Google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工具,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说技术是Google成功的基石,那设计就是Google与用户沟通接触的桥梁,好的设计会长久地引导和影响着用户。 Google搜索一直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准则,努力将其忠实应用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各个细节之处。
    Google总是遵循这样一条基本原则:“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拉里·佩奇)。在Google的产品设计中,永远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的好坏是Google衡量自身产品设计的最重要准则之一。 Google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独有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十大设计准则:( 1)将焦点集中在用户的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梦想上;2)珍惜用户的每一毫秒的价值;( 3)简单就是力量;( 4)引导新手和吸引专家;( 5)敢于创新;( 6)为全世界设计; (7) 安排今天和明天的业务; (8)悦用户的眼睛,但不分散注意力; (9)值得用户的信任; (10)有人情味。
    Google的设计总是苛刻地遵循这些设计准则,把这些准则运用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用以改善用户生活、提高用户工作学习效率以及为用户提供最完美的服务。对这些设计准则的一贯坚持,换来了用户对Google的广泛依赖和信任。


Google设计的具体分析
    Google的设计无疑是优秀的,这一点已经被庞大的用户群体和Google在我们生活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力所证明了。但是Google设计是怎样征服和影响用户的呢?抛却技术和市场运营等诸多因素外,概括地说就是, Google以“服务用户”为中心,但是却不是“用户至上”,因为用户至上会导致库帕在《交互设计之路》一书中提出的“客户驱动的死亡螺旋” [2],即用户主导整个产品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慢性死亡”,而Google是从产品的界面布局、交互方式、功能结构以及用户自身因素等方面出发,将各种因素和谐地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让Google的产品在实现用户目标的同时不知不觉改变用户的习惯,进而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Google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 Google搜索界面的设计分析
    Google搜索的界面设计始终遵循简单式的设计风格,这种简单风格不仅体现在搜索页面排版布局上,还体现在Google搜索功能实现上,Google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用户的需求,简化用户搜索任务[3],提高产品的易用性,给用户在直觉和理解方面带来便利,使用户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准确快速地对产品进行接收和掌握[4],这一点可以从Google搜索的使用过程得以体现:用户只需输入关键字,再按enter键就可以得到搜索结果,这种简单式的操作和排版布局也最容易被用户所接受。深层次来讲,这种风格更是将用户自身因素——视觉心理机制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具体产品中。视觉心理是指人通过视觉系统对事物外在物理形式的内在心理反应。当事物的视觉信息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就会在抽象、联想、想象等高级思维活动的作用下,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在一定的视觉区域内,用户的视觉心理焦点是按以下顺序逐步递减的:中央——四边——四角。 Google在页面布局设计中就巧妙地运用了用户的这种视觉心理,利用用户本身的因素来提升产品体验度。
    依据以上视觉心理原理把视觉区域(即屏幕显示区域)分成九个平面区域以及四周边框区域(图1),每个区对于我们的视线来说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
    用户使用Google的过程:首先,打开Google页面后,用户的视觉中心会落在上图所示的虚线框内1处,用户首先在视觉和心理上最先得到的信息是Google的标志和搜索框,这也就是产品的首要目的——让用户使用Google去搜索信息。如果用户并不想进行搜索,其视觉中心会转移到2的长条状拓展工具栏,因为线状总比点状更容易引起注意,同时放在顶部并不会影响我们的视觉中心——产品的首要目的,即搜索信息,此外工具
栏用黑色的底色既不会影响视觉中心也不会被3区域抢去优先级(产品功能优先级决定的)。最后用户的视觉焦距会聚集在3处的辅助信息。

    利用用户的视觉心理来设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不会给用户带来认知和使用上的困难,其次能够把产品本身的功能优先级很好地体现出来,并呈现给用户。将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特征很好结合,增加用户的体验愉悦度。


2 Google搜索栏的交互设计分析
    Google的搜索框看上去很简单,但其中隐藏了很多的设计细节。如Google的搜索栏在未使用时的状态是灰色的(指的是搜索框四条边框),当我们把光标放在搜索框内并输入相应关键字时,灰色的边框就会变成蓝色。这一细微的交互变化就利用了用户的心理注意,让用户在搜索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搜索框。心理注意属于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导致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高的知觉选择性的集中。它虽然不像认识活动那样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但它却可以引导人的各种认识活动,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心理注意具体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即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用户使用搜索框搜索信息的过程首先涉及到的是有意注意。用户想要得到某种信息并且想用Google搜索来达到此目的,这就形成了用户的动机,会在用户心里形成一种意志——“要搜索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各种行为会以此意志为中心,由于页面的视觉中心和用户的有意注意,用户会很快找到能搜索信息的地方——搜索框,然后输入相应的信息并实施搜索。在这种有意注意的心理下,用户能够很快达到自己的目标——搜索信息。其次,在具体搜索过程中,搜索框由灰色边框变成蓝色,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用户的注意力固定在搜索框内,进而提高用户的搜索效率和准确率。这利用了用户的无意注意,搜索框颜色的简单变化会引起用户潜意识的注意,这种无意注意会使用户的注意力更好地锁定在搜索栏上,提高用户的搜索效率。 Google将用户本身的特点运用到产品的设计当中,不仅符合用户的特性,而且能提高产品本身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3 Google搜索栏心理学设计
    Google搜索栏的另外一个有意义且值得深思的设计就是Google索栏的长度,在单一的Google搜索界面上可能看得不是很明显,但是当我们把以前版本的Google搜索界面与当前版本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中
的差异。 2004年(图2)和现在(图3Google的搜索界面如下图所示(由于图片尺寸不同,所以读者可以以搜索按钮以及“手气不错”按钮为参照物来进行大小比较):
    很明显,现在版本的搜索栏更长一点。当初Google研究人员在研究用户使用Google产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用户在使用Google搜索的时候,很少通过增加关键字去加强精确搜索。很长时间Google试图通
过技术改变这一点,但都没有成功,在一次偶然尝试中将搜索框的长度予以增加,反馈的数据表明用户搜索的精确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了,这个细微的改进就是利用了心理学上的格式塔原理。
    由于人对世界存在不停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世界形成一系列的认知、经验等,在以后碰到与以往相似的事物时,人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认知等去衡量它,并会潜意识地把眼前事物的各方面特性向脑海中形成的认知、经验等靠拢。这种现象就是格式塔原理。格式塔体系的关键特征是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5]。整体性的论据可见于如图4的“狗图片”,图片实际上并不是一条狗而是一堆色块,但是我们的大脑依据我们以往的经验会对这些色块进行“再加工”,并从这些组成部分来推断这是一条狗。

    具体化是知觉的“建设性”的或“生成性”的方面,这种知觉经验,比起其所基于的感觉刺激,包括了更多外在的空间信息。图5中,图形A以被知觉为三角形,尽管在事实上并未画三角形。图形C可以被视为三维形体,事实上也没有画三维形体。
    在Google的搜索框中,当用户向长方形的输入框a(长方形)内输入关键字时,字也是水平排列的,因此也会呈现一种心理感知中的“长方形的形状” b,因此,人们会在心理上把这两者联合起来,并且容易将a形状当作一种参考,由于格式塔心理的缘故,用户在不知觉中会想让ba进行闭合、接近、相似,而实现这种闭合、接近、相似的方法就是再输入一些关键字。所以当搜索框比较短的时候,用户自然会输入比较少的关键字,而当搜索框比较长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多输入一些关键字。 Google搜索框的这种细节设计,不仅使用户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使Google产品本身更加优秀,提升用户体验度的同时增加了用户的忠诚度。


4 “手气不错”分析
    “手气不错”按钮是Google独有的一种设计,尽管这个按钮大家平时用得不多,但它深层次的设计意图还是很有意思的。

    当用户在搜索框内输入想要搜索的信息后,点击“手气不错”按钮时,会直接打开关键词搜索页面中的第一个搜寻结果而不是打开整个搜寻结果页面。综合来说这个功能是利用用户的自我实现的心理,想表达
一种自信以及一种与普通人不同、挑战自我、挑战难度的心理状态,即只有当用户对所搜索的对象极其了解或者说对自己极为有信心时才会点击“手气不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一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恰好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人类对自我实现的需要[6]。从产品的情感设计角度来说,实现用户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极大增强用户的情感使用体验。其次,这个功能可以算是Google搜索的高级搜索功能的入门,因为用户一旦有这种自我实现的意愿,同时在Google搜索上得以实现,那么就会继续使用Google产品,对Google产品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这也算是Google全线产品策略的延伸。


三 总结
    Google无论是在刚起步的时候,还是在如日中天的今天,都一直遵循自己的原则——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搜索,并在设计中始终贯穿这一原则。也正因如此, Google才有今天的成就,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引导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Google设计以用户为中心,而非让用户主导设计,将各种不同的因素融入到产品的具体设计中,利用设计来引导和影响用户,同时利用用户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促进和改善Google设计,实现一种良性循环,这种“设计循环”是Google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QQ截圖20150814085532.png


参考文献
[1] 张翀.Google的市场战略研究.吉林大学.企业管理.2006.硕士
[2] Alan Cooper.交互设计之路.2.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06-207
[3] 唐纳德·A·诺曼 (), 梅琼 ().设计心理学.2010.194-209
[4] 陈岩.产品设计中的易用性研究.设计.2015.(03).56
[5] 库尔特·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87-89